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标准》(HJT 166-2004)练习题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标准》(HJT 166-2004)练习题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标准》(HJ/T 166-2004)一填空题1.一般了解土壤污染情况时,采集表层土的采样深度为。

如要了解土壤污染深度,则应按分层取样。

答案:0~20cm 土壤剖面层次2.土壤的梅花形采样法适用于。

答案: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组成和污染程度相对较均匀的地块3.土壤的对角线采样法适用于。

答案:用污水灌溉的农田土壤4.在土壤背景值研究中,采用了土壤试样的全分解方法。

所谓“全分解”就是把土壤的彻底破坏,使土壤中的全部进入试样溶液中。

答案:矿物晶格待测元素5.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法有、、、四种方法。

答案:对角线采样法梅花形采样法棋盘式采样法蛇形采样法6.无论采用新鲜土壤样品或风干土壤样品,都需测定土壤以便计算土壤中各成分按烘干土为基准时的。

一般土壤分析结果单位以表示。

答案:含水量(率)校正值mg/kg(烘干土)7.土壤样品的粗磨方法:风干后的土样,用有机玻璃棒或木棒碾碎后,用法取压碎样过筛。

粗磨样可直接用于土壤pH 阳离子交换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等项目的分析。

答案:四分0.85mm(20目)尼龙8.常用的土壤样品布点方法有网格法又称,一般适用于的地区。

答案:简单随机抽样法地形平缓、土地情况简单、工作面积较小9.野外采集回来的土样,一般要经过以下处理程序:、、、,分装制成待分析样品,满足各种分析要求。

答案:风干磨细过筛混合10.对土壤环境质量评价,通常采用的模式有、、、等。

答案:污染指数、超标率(倍数)评价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背景值及标准偏差评价综合污染指数法11.土壤样品的酸分解方法,必须使用酸,因为它是唯一能分解和的酸类。

答案:氢氟SiO2硅酸盐12.土壤样品全分解方法可分为和两种。

答案:酸分解方法碱熔融法13.土壤样品所用网筛材质,在测定金属时使用,测定有机污染物时使用。

答案:尼龙制品铜(金属)制品14.测定有机污染物的新鲜土壤样品要选用盛装,在下保存并尽快进分析。

答案:玻璃容器低温冷冻15.库存的土壤样品要永久保存,分析取用后的样品一般保留,预留样品一般保留。

答案:密封半年2年16.土壤或底质样品脱水方法主要有、、和四种。

答案:自然风干离心分离真空冷冻干燥无水硫酸钠17.在农田耕作层采土壤混合样时,组成混合样的分点数要在个。

答案:5~2018.土壤样品在研磨过程中的分样,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一般不少于g)混匀后用四分法缩分至约g。

答案:500 10019.土壤样品经酸法消解完全后,其消解液一般应呈色或色(含铁量较高的土壤),没有明显沉淀物。

答案:白淡黄20.采集土壤样品要遵循的两个原则是和原则。

答案:随机等量21. 土壤测定不确定度来源于、、样品稀释定容及由标准与测定仪器响应的拟合直线。

答案:称样样品消化(或其他方式的前处理)22. 土壤剖面采样次序是,先采剖面的样品,最后采样品。

答案:自下而上底层上层23. 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以污染源为中心布点,灌溉水污染和农用固体废物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采用布点,单元灌溉水污染监测单元采用按水流方向布点。

答案:放射状均匀带状24. 机械干扰土的采样方式有采样、采样和采样。

答案:随机深度分层随机深度规定深度25. 土壤中的重金属以和的活性毒性最大,的活性毒性最小,其他的活性毒性居中。

答案:有效态和交换态残留态结合态26. 土壤样品的测定结果一般保留位有效数字,分析结果的精密度数据一般只取位有效数字。

答案:3 127. 在土壤标准分级中,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执行标准。

答案:二级28、城市土壤环境质量对城市生态系统影响极大,由于其复杂性一般分两层采样监测,上层cm可能是回填土或受人为影响大的部分,下层cm为受人为影响相对较小部分。

答案:0~30 30~6029、土壤采样的布点方法有简单随机法、分块随机法和三种。

答案:系统随机法30、采集区域环境背景土壤样品时,一般采集cm的表层土。

答案:0~2031、土壤颜色可采用比色,也可按土壤颜色三角表进行描述。

答案:门塞尔比色卡32、土壤背景采样点离铁路、公路至少m以上。

答案:30033、土壤样品测定,除等项目需用新鲜土样外,多数项目需用土样。

答案:挥发酚风干34、土壤混合样是指在农田耕作层采集若干点的等量耕作层土壤并经混合均匀后的样品,组成混合样的分点数要在个。

答案:5~2035、《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规定的常规监测项目中的基本项目包括和。

答案:pH值阳离子交换量3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规定的常规监测项目的监测频次为年一次。

答案:337、对于面积较小的土壤污染调查和突发性土壤污染事故调查可采样。

答案:直接38、区域土壤环境背景调查时,采样点可采或土壤剖面样。

答案:表层样39、一般农田土壤环境监测采集层土样,种植一般农作物采cm,种植果林类农作物采cm。

答案:耕作0~20 0~6040、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采样时,大中型建设项目应不少于个柱状样采样点。

答案:341. 土壤监测平行双样(含量范围10~100mg/kg)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为% 。

答案:1042.土壤样品分析中,对数据质量评价,通常采用、、、等质量评价方法。

答案:精密度准确度检出率定量水平43、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采样中,非机械干扰土样的每个柱状样取样深度都为。

答案:100cm44、污染事故监测土壤采样时,如果是固体污染物抛洒污染型,等打扫后采集表层5 cm 土样,采样点数不少于个。

答案:345、土壤监测的布点数量要满足样本容量的基本要求,由、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样品数是样品数的下限数值。

答案:均方差和绝对偏差46、测试项目需要新鲜土壤样品时,采集后用可密封的聚乙烯或玻璃瓶容器盛装,并且在℃以下保存。

答:447、固体废物样品制样时,粒度大于筛孔尺寸、不能筛过的样品应该不多于总量的%。

答:548、平行双样测定的精密度用表示。

答:相对偏差二单选题1.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的测定,应采用。

(B )A土壤全分解法B土壤浸提法C土壤熔融法2.对于含易分解等不稳定组分的土壤样品在实验室放置较长时,应在冷冻柜保存。

(C )A、0℃以下B、-10℃以下C、-20℃~-40℃3.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监测采样中,非机械干扰土的柱状样采样深度为cm。

A.20 B.60 C.100 D.1204.固体废物样品制样时,粒度大于筛孔尺寸、不能筛过的样品应该不多于总量的%。

(A )A.5 B.10 C.205.工业固体废物样品缩分时,将样品混匀后,采用二分法,每次减量一半,直至试验分析用量的倍为止。

( C )A.2 B.5 C.10 D.206.土壤样品全分解时,若采用酸分解,则必须使用。

(C )A.硝酸B.高氯酸C.氢氟酸D.盐酸7.土壤监测误差可分为采样误差(SE)、制样误差(PE)和分析误差(AE)三类,通常情况下。

( C )A.SE>PE<AE B.SE<PE>AE C.SE>PE>AE D.都不是8.测定一般土壤pH值时,浸提液应选用。

( A )A.无二氧化碳的水B.1 mol/L氯化钾C.0.0lmol/L氯化钙9.测定酸性森林土壤pH值时,应选用作为浸提液。

( B )A.无二氧化碳的水B.1mol/L氯化钾C.0.01mol/L氯化钙10.重铬酸钾容量法适用于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以下的土壤。

(C )A.5 B.10 C.15 D. 2011.在进行土壤常规监测项目分析时,应考虑土壤对其结果的影响。

(B )A.酸度B.含水量C.土壤粒径12. 酸消解土壤样品所用的坩埚应为。

(D )A.瓷坩埚B.镍坩埚C.铂金坩埚。

D.聚四氟乙烯坩埚13.土壤中的艾氏剂和狄氏剂化学性质稳定,易在环境介质中累积,它们属于农药。

(B )A.有机磷B.有机氯C.菊酯D.氨基甲酸酯14.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土壤样品采集后用四分法缩分,取样量一般不少于g,缩分后的样品应经风干干燥或冷冻干燥后全部粗磨。

( C )A.300 B.400 C.500 D.100015.氢氟酸会腐蚀玻璃和硅酸盐材质容器,因此在用氢氟酸分解样品时不能用玻璃或陶瓷等器皿,而最常用的是以为材料的烧杯、坩埚等器皿,其最高使用温度为℃。

( C )A.铂金,160 B.聚氯乙烯,250 C.聚四氟乙烯,250 D.镍,20016 反映了污染物对土壤的作用,同时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A.单项污染指数 B. 累积污染指数 C. 内梅罗指数 D. 污染物超标倍数17、分析土壤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时,采集的样品应储存在,且样品要样品瓶。

(D)A.透明玻璃瓶,装满B.棕色玻璃瓶,不装满C.透明玻璃瓶,不装满D.棕色玻璃瓶,装满18、土壤中有效态金属是指。

(A)A. 能被植物生长利用的部分B. 有机质部分C. 无机质部分19、对于污染事故监测土壤的采样,如果是固体污染物抛洒污染型,等打扫后采集表层cm土样。

(A)A. 5B. 10C. 15D. 2020、土壤样品制作过程中,用于细磨的样品再用四分法分成两份,一份研磨到全部过孔径筛,用于土壤农药、有机质或全氮量等项目分析。

(B)A. 40目B. 60目C. 80目D. 100目21、在进行土壤样品保存时,分析取用后的剩余样品一般保留年。

(A)A. 0.5B. 1C. 1.5D. 222、由于土壤组成的复杂性和理化性状的差异,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形态的多样性,其中以有效态和的毒性最大。

(C)A. 残留态B. 结合态C. 交换态D. 游离态23、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一般以单项污染指数为主,该指数是土壤污染物实测值与土壤的比值。

(B )A. 污染物背景值B. 污染物质量标准C. 污染物实测值与污染物质量标准之差D. 污染物实测值与污染物背景值之差24、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的规定,土壤监测中常规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监测频次,但不得低于年一次。

(D )A. 2B. 3C. 4D. 525、在进行土壤环境监测布点时,一般要求每个监测单元最少设个采样点。

(B )A. 2B. 3C. 4D. 526、在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调查采样时,一般采集表层样,采样深度为cm。

(C )A. 0~10B. 10~20C. 0~20D. 0~6027、在对草甸土区域进行土壤环境背景调查采样时,若需采集剖面样,则一般在A层5~20cm、B层cm、C2层100~120 cm处采样。

(B)A. 30B. 50C. 60D. 8028、在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调查采样时,若需采集土壤剖面样,则应先采剖面的样品。

(C)A. 上层B. 中层C. 底层29、在进行农田土壤环境监测时,灌溉水污染监测单元采用按水流方向带状布点,采样点自纳污口起布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