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人事工资治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摘要】 (3)【关键字】 (3)第一章绪论 (3)1.1研究课题的背景 (3)1.2 研究思路和工作打算 (3)第二章治理信息系统研究概述 (4)2.1治理信息系统的进展历史 (4)2.2治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5)2.3治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 (6)2.4治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7)第三章工资治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9)3.1系统功能需求简介 (9)3.2功能需求描述 (10)3.3目标系统要求 (10)3.4系统平台选择 (11)3.5数据库设计 (11)3.5.1数据库介绍 (11)3.5.2数据流图 (11)3.5.3数据词典分析 (12)第四章人事工资治理系统的功能实现 (13)4.1职员差不多信息模块编码设计 (13)4.2工资结构设置模块编码设计 (20)4.3入口程序 (21)4.4连编程序 (21)第五章小结 (22)【摘要】对企业而言,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也是企业的“生命线”。

而工资治理又是人力资源治理的重中之重。

实行电子化的工资治理,能够让人力资源治理人员从繁重琐碎的案头工作解脱出来,去完成更重要的工作。

本文介绍毕业设计课题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相关的研究和开发的比较和综述,研究开发的过程,以及设计思路和实现细节的考虑,最后给出了作者在毕业设计过程的体会。

【关键字】治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工资治理,实体关系图(E-R图),数据字典,数据流图。

第一章绪论1.1研究课题的背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治理理论,建立企业治理信息系统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趋势。

党和政府依照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对国民经济建设提出了“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指导思想。

对企业而言,全面开发和应用运算机治理信息系统确实是近期不能回避的问题。

在企业治理中,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也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人事治理是企业的运算机治理信息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而工资治理又是人力资源治理的重中之重。

实行电子化的工资治理,能够让人力资源治理人员从繁重琐碎的案头工作解脱出来,去完成更重要的工作。

工资治理信息系统的实现能够减轻比较繁琐的手工工资治理。

现在应用在大中型企业的治理信息系统中,几乎都包括了工资治理模块。

有些环境中是由作为大型ERP软件中的一个模块引进的,有些是作为企业的财务系统的一部分。

这些依照规范的西方的治理制度设计的工资治理软件,在专门多时候还不能完全解决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的问题,本文介绍的毕业设计的研究工作确实是要为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解决他们在工资治理方面的问题。

通过在本单位通过一周的调研,并参考其他同行设计工资治理软件,我差不多上搞清晰了像我们单位如此的小型企业对系统的需求,假如能够设计一套针对类似本单位的小型国有企业的工资治理系统专门有意义,同时是现行的财务治理软件代替不了的。

在和指导老师多次交流后,确定实现方案的要点和工作打算。

本系统的实现的要紧功能有:职员信息治理、工资结构设置、工资汇总打印等等功能。

1.2 研究思路和工作打算正如研究任何其它软件项目一样,我做的毕业设计也经历了从选题,调研,熟悉开发环境,实验关键技术,查找类似的相关系统的资料;系统概要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功能模块开发,功能模块测试,系统调试和系统试运行和修改。

下面的流程图反映了我们的差不多的思路和过程。

在各时期的时刻安排上,选题和调研用了两周左右的时刻;熟悉开发环境,实验关键技术,查找类似的相关系统的资料用了两周时刻;系统概要设计用了一周的时刻;数据库结构设计用了一周时刻;功能模块开发和功能模块测试用了四周的时刻;最后,系统调试和系统试运行和修改用了约三周的时刻。

完成全部工作大约用了3个月的时刻。

第二章治理信息系统研究概述2.1治理信息系统的进展历史信息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专门早就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把信息纳入企业经营治理系统中高效处理和应用是在运算机发明以后的50年代末。

目前人们所提到的治理信息系统,通常是指以运算机为工具,对治理信息进行收集、存贮、检索、加工和传递,使其应用于组织机构及企业治理领域的“人-机系统”,该系统是70年代初“后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在企业治理信息系统在其进展的初期,是单一的人—机系统,系统功能简单,效率低,对治理的作用有限。

进入2 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运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大力进展,企业治理信息系统进入网络化的进展时期。

世界发达国家已建立起了完善的先进的治理信息系统体系,在其社会经济进展领域中发挥着庞大的作用。

我国的治理信息系统大进展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家相继建立起了“金卡”、“金关”、“金桥”工程,多数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局域网和广域网治理信息系统。

随着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逐步向知识经济迈进,不管是基于工业经济的治理信息系统,依旧面向少数专家和治理人员的专家系统(ES)或决策支持系统(DSS),其处理对象和服务对象,自身的系统结构,处理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进展。

2.2治理信息系统的特点1、治理信息系统的组成治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存在三个要素,这确实是人、运算机和数据。

人是指企业领导者、治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MIS建设的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他们在系统中起主导作用。

MIS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只靠一些运算机开发人员就能够完成的,必须有企业治理人员,专门是企业领导的积极参与。

运算机技术是MIS(治理信息系统)得以实施的要紧技术。

在这些技术中,软件开发是MIS 开发的重点。

第三个因素也不能忽视。

企业的治理数据是MIS正常运行的基础。

广义地说,各项治理制度是MIS建设成功的基础。

试想要运算一台机床的成本,需要按时输入每个部件、每个零件以及每个螺钉螺帽的费用,涉及企业的生产车间、采购、库房、工艺设计和财务等多个部门,必须有一整套治理制度作保证。

2、治理信息系统的界面特点在运算机软件技术中,人机界面差不多进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分支。

MIS人机界面设计一样遵循以下一些差不多原则:(1)以通信功能作为界面设计的核心人机界面设计的关键是使人与运算机之间能够准确地交流信息。

一方面,人向运算机输入信息时应当尽量采取自然的方式:另一方面,运算机向人传递的信息必须准确,不致引起误解或纷乱。

另外,不要把内部的处理、加工与人机界面混在一起(人机界面程序只是通信),以免互相干扰,阻碍速度。

设计MIS时,针对每一个功能,都要按照模块化思想,使输入、处理与输出“泾渭分明”,充分表达人机界面的通信功能。

如此设计出来的程序不易出错,而且易于爱护。

报表打印是MIS必备的功能之一,而且打印之前常常需要运算。

运算与打印分开设计,尽管消耗时刻,但易于整个MIS系统的爱护。

(2)界面必须始终一致统一的人机界面不至于会增加用户的负担,让用户始终用同一种方式摸索与操作。

最忌讳的是每换一个屏幕用户就要换一套操作命令与操作方法。

例如在整个系统能够以问号图标表示关心,以磁盘图标表示存盘,以打印机图标表示打印等。

(3)界面必须使用户随时把握任务的进展情形人机界面应该能够告诉用户软件运行的进度。

专门是在需要较长时刻的等待时,必须让用户了解工作进展情形,如能够设计差不多完成了百分之几的任务进度条等。

目前,Windows下的应用软件不管大小,其安装程序几乎均做到了这一点。

开发MIS软件时,这一点专门值得借鉴。

(4)界面友好。

使用方便多数MIS软件的数据输入量较大。

关于一些相对固定的数据,不应让用户频频输入(专门是汉字),而应让用户用鼠标轻松选择。

例如,人事治理系统中的“文化程度”是相对固定的数据,其值一样取“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大本”、“硕研”、“博研”等。

录入这类数据之前,MIS软件应在相应位置弹出一个列表框,待用户以鼠标点击,而不应让用户每次都输入这些汉字。

总之,所开发的MIS在使用过程中,应使用户的数据输入量降至最低限度减少用户的干预量。

实践证明,用户干预愈少,MIS系统的中意程度愈高。

2.3治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治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要紧有独立开发方式、托付开发方式、合作开发方式、购买现成软件方式等4种。

这4种开发方式各有优点和不足,需要依照使用单位的技术力量、资金情形、外部环境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选择。

不论哪种开放方式都需要有单位的领导和业务人员参加,并在治理信息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中培养、锤炼、壮大该系统的爱护队伍。

1.独立开发独立开发适合于有较强的治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队伍和程序设计人员、系统爱护使用队伍的组织和单位,如大学、研究所、运算机公司、高科技公司等单位。

独立开发的优点是开发费用少,实现开发后的系统能够适应本单位的需求且中意度较高,最为方便的是系统爱护工作。

缺点是由于不是专业开发队伍,容易受业务工作的限制,系统优化不够,开发水平较低,且由于开发人员是临时从所属各单位抽调出来进行治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这些人员在其原部门还有其他工作,因此精力有限,容易造成系统开发时刻长,开发人员调动后,系统爱护工作没有保证的情形。

因此,一方面需要大力加强领导,实行“一把手”原则,另一方面可向专业开发人士或公司进行咨询,或聘请他们作为开发顾问。

2.托付开发托付开发方式适合于使用单位无治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及软件开发人员或开发队伍力量较弱、但资金较为充足的单位。

双方应签订治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协议,明确新系统的目标和功能、开发时刻与费用、系统标准与验收方式、人员培训等内容。

托付开发方式的优点是省时、省事,开发的系统技术水平较高。

缺点是费用高、系统爱护需要开发单位的长期支持。

此种开发方式需要使用单位的业务骨干参与系统的论证工作,开发过程中需要开发单位和使用单位双方及时沟通,进行和谐和检查。

3.合作开发合作开发方式适合于使用单位有一定的治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及软件开发人员,但开发队伍力量较弱,期望通过治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技术队伍,便于系统爱护工作的单位。

双方共享开发成果,实际上是一种半托付性质的开发工作。

优点是相关于托付开发方式而言节约了资金,并能够培养、增强使用单位的技术力量,便于系统爱护工作,系统技术水平较高。

缺点是双方在合作中沟通易显现问题,需要双方及时达成共识,进行和谐和检查。

总之,不同的开发方式有不同的长处和短处,需要依照使用单位的实际情形进行选择也可综合使用各种开发方式。

2.4治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治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一样包括系统开发预备、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转换、系统运行与爱护、系统评判等步骤。

依照开发系统的大小、复杂、投入、方式、方法等因素的不同,各步骤的要求和内容也不同,用户需要依照实际情形进行取舍和打算。

1、系统开发预备系统开发预备工作要紧包括提出系统开发要求、成立系统开发小组、制订系统开发打算等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