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艺术的先驱者
——波普艺术
09美术理论徐倩 B090103044
摘要:波普艺术属于后现代主义艺术,它消解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界限,让艺术接近人民大众,从而将艺术还原到大众生活。
关键词:波普艺术大众文化革新商业化
在后现代主义艺术潮流的发展中,波普艺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英国,但波普风潮却在20世纪60年代,在更加有大众文化氛围、更加有商业气息的美国迅速发展起来。
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
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
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
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波普艺术是与抽象表现主义相对立流派,波普艺术反对抽象的绘画语言,反对抽象主义的脱离生活、自以为是。
他们把艺术重归于生活,将大众的生活变为艺术。
波普艺术又称普普艺术,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联的艺术运动。
波普艺术试图推翻抽象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
波普艺术同时也是一些讽刺,市侩贪婪本性的延伸。
简单来说,波普艺术是当今较底层艺术市场的前身。
波普艺术家大量复制印刷的艺术品造成了相当多评论。
早期某些波普艺术家力争博物馆典藏或赞助的机会。
并使用很多廉价颜料创作,作品不久之后就无法保存。
这也引起一些争议。
六十年代,波普艺术的影响力量开始在英国和美国流传,造就了许多当代的艺术家。
后期的波普艺术几乎都在探讨美国的大众文化。
波普艺术特殊的地方在于它对于流行时尚有相当特别而且长久的影响力。
不少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师都直接或间接的从波普艺术中取得或剽窃灵感。
波普艺术其创作特征是直接借用产生于商业社会的文化符号,进而从中升华出艺术的主题。
它的出现不但破坏了艺术一向遵循的高雅与低俗之分,还使艺术创作的走向发生了质的变
化。
而在西方美术史,从古典艺术一直到现代艺术,艺术的权力一直控制在教会、皇权或者社会少数的文化精英手中,由他们主导着艺术风格的演变,艺术品的审美趣味也仅仅是上层社会的反映,人民大众只是被动的接受者。
直到现代艺术的达达主义,杜尚的《小便池》才对一直以来艺术权力的“垄断”现象提出置疑。
当杜尚把小便池拿到展览馆,在它旁边贴上《泉》的标签之后,它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成为“艺术品”,而且是一件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高雅艺术品。
可是工人生产出来的与之一样的成千上万的小便池,人们却不把它们称为“艺术品”。
究其原因,当是因为杜尚已经进去了所谓严肃高雅的艺术领域,在博物馆或展览馆的文化“语境”中,即使是一件物品的小便池也有了“艺术品”的名头。
当然,杜尚将带有脏秽意味的小便池命名为与安格尔名作同名的《泉》,其本意是将“小便池”砸向那些以“高雅、正式、庄重、标准”的艺术权威。
杜尚的“小便池”如同一根导火线,一场针对精英文化的艺术个、变革一触即发。
而真正完成艺术这个文化使命的正是“波普艺术”。
它消解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界限,让艺术接近人民大众,从而将艺术还原到大众生活。
R.汉米尔顿的招贴作品《是什么使我们今天的生活如此有魅力、如此不同》使他成为了波普之父。
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利用大众在生活中所接触的材料和媒介,如海报、杂志、电视、报纸等,采用拼贴的手法,以大众文化的通俗消解精英文化的创造,并以一种新奇、性感的内容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汉米尔顿作品表现出来的是精英文化所厌恶的俗文化的内容,将包围着大众的形象和物体表现出来,使大众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正如汉米尔顿给“POP”艺术的定义:通俗的、短暂的、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机智诙谐的、性感的、诡秘狡诈的、有刺激性的和冒险性的、大企业式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波普艺术的目的是对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关注。
在后现代艺术的各个发展阶段中,明显露出艺术的商品性的合法化,在发达的资本主义消费社会,决定何为美或真,显然已不是哲学与美学的问题,而是艺术体制的权责,一种国际的与政治的超级结构,在收购与销售的循环关系中,决定艺术品的命运,法律与契约决定了艺术品的真实,因而连艺术批评也常常会沦为可消费的商品。
在此,艺术品的书
写也并非由固有的人文形式表达,而是由速度与交换的技术性形式来呈现。
波普艺术也有这一方面的性质,这个也是说明艺术与大众生活接轨的重要标志之一。
像这种通常大量使用商业消费形象,手法具象,并用复制、拼贴的手段或直接使用现成品,也称为“大众艺术”、“流行艺术”。
沃霍尔就是波普兴盛时期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大多使用丝网版复制大众消费形象,如著名商标可口可乐瓶以及其商标、著名影星玛丽莲·梦露形象、著名政治人物肯尼迪总统等。
作品看似很肤浅,却又深刻的表现了美国这一商业的超级市场化的社会的某些特征。
在现今社会中,波普艺术的影响不仅在艺术界,在传媒、商业、工业等都有波普艺术的影子,大众化的特征被明显放大并融入到生活当中,并且似乎已经生根发酵了。
现代一切流行元素都似乎离不开波普艺术的传播。
融于大众生活的通俗文化成为波普艺术家的创作题材,反应了当时社会的变化,有着游戏性与反讽之味,后现代艺术立足于通俗文化,是大众文化与艺术的折中体。
今日,在大街上见到的各种艺术设计包装、或是流行音乐、或是涂鸦艺术、或者广告艺术,都是由波普文化所延伸出来的。
作为西方美术史上的一场深刻艺术变革,波普艺术准确的捕捉到了大众文化的精神内涵,为其开创了新的篇章。
参考资料:
《外国美术史》李丕宇马延越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8月第一版
《浅谈波普的文化意义》刘恩芹《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4期
百度词条——波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