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课程设计大纲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帮助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而安全评价师及其安全评价中介服务本身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就业方向,因此安全评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是安全评价课程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安全工程专业一门较为基础的专业实践能力训练。
其基本目的是: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训练综合运用安全评价基础理论,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和扩展安全评价方面的知识。
2.本课程设计要求对化工、冶金、机械等生产企业进行安全评价,主要是安全预评价;这其中要用到课本中介绍的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评价方法,要熟悉相应的国家标准规范,增强学生对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会编写安全评价报告,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
3.进行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
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安全评价有关资料(如标准和规范等)的能力,利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文字处理等实际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1.安全评价程序
安全评价的程序包括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2.课程设计的内容
1)前期准备:明确评价对象,备齐有关安全评价所需的设备、工具,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等资料。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存在的部位、方式,以及发生作用的途径和变化规律。
3)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单元划分应科学、合理、便于实施评价、相对独立且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
4)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单元的特性,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5)对策措施建议:
①依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与定性、定量评价结果,遵循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危害的技术和管理对策措施建议。
②对策措施建议应具体详实、具有可操作性。
按照针对性和重要性的不同,措施和建议可分为应采纳和宜采纳两种类型。
6)安全评价结论
①安全评价机构应根据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严谨、明确的做出安全评价结论。
②安全评价结论的内容应包括高度概括评价结果,从风险管理角度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符合性结论,给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以及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的安全状态等。
三、课程设计的提纲
课程设计成果文件可以以评价报告的形式给出,建议参照如下所示的主要内容。
不同企业在评价内容上有不同的侧重点,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部分调整或补充。
1)总体要求:安全评价报告是安全评价工作过程的具体体现,是评价对象在建设过程中或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性指导文件。
安全预评价报告文字应简洁、准确,可同时采用图表和照片,以使评价过程和结论清楚、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
2)基本内容
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阐述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目的。
①列出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和评价对象被批准设立的相关文件及其他有关参考资料等安全预评价的依据。
②介绍评价对象的选址、总图及平面布置、水文情况、地质条件、工业园区规划、生产规模、工艺流程、功能分布、主要设施、设备、装置、主要原材料、产品(中间产品)、经济技术指标、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人流、物流等概况。
③列出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依据,阐述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过程。
④阐述划分评价单元的原则、分析过程等。
⑤列出选定的评价方法,并做简单介绍。
阐述选定此方法的原因。
详细列出定性、定量评价过程。
明确重大危险源的分布、监控情况以及预防事故扩大的应急预案内容。
给出相关的评价结果,并对得出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⑥列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的依据、原则、内容。
⑦做出评价结论。
安全(预)评价结论应简要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价结果,指出评价对象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明确应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明确评价对象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在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能否得到控制以及受控的程度如何。
给出评价对象从安全生产角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要求。
3)评价报告的基本格式要求如下:
a) 封面;
b) 安全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
c) 著录项;
d) 前言;
e) 目录;
f) 正文;
g) 附件;
h) 附录。
4)规格:安全评价报告应采用A4幅面,左侧装订。
四、课程设计学时分配
课程设计工作分配到两周共10天的课时,可以作如下安排:
1~3天:进行资料收集。
查阅有关安全方面的书籍,查找与该项目安全评价有关的最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研究该类企业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及评价方法。
4~5天:针对具体的评价对象,通过同类行业或者企业的事故案例分析,对该项目存在的物料和工艺过程,辨识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6~7天:划分评价单元,运用一至两种评价方法,如预先危险分析法、LEC法对某个评价单元进行危险性评价。
第8天:根据评价所得的企业危险部位及危险性,依据现有的标准规范提出降低或控制危险的安全对策措施。
第9天:将自己前期的研究工作以文字、图表等形式整理完毕,现在最后的课程设计报告。
第10天:对学生逐个进行答辩,考核学生课程设计的质量。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评价(第3版)[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2.《安全评价通则》(AQ 8001-2007)
3.《安全预评价导则》(AQ 8002-2007)
4.吴宗之,高进东,魏利军.危险评价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5.罗云,攀运晓,马晓春.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六、成绩考核与评定
“总评成绩(100%)=安全评价报告的成绩(50%)+答辩成绩(30%)+平时成绩(20%)。
”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