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硫和氮的氧化物说课稿1讲课讲稿

硫和氮的氧化物说课稿1讲课讲稿

硫和氮的氧化物说课
稿1
高一化学必修一
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硫及其氧化物》第1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SO
2
的性质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
识;让学生认识SO
2
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本节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化学1》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

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本专题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为《化学2》及后续选修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

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有着承前启后作用,通过本节的知识,有助于形成化合价为主线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使整章知识系统化。

二氧化硫是集氧化性、还原性于一身的酸性氧化物,可巩固和提高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认识。

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环境问题有密切关系,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学习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 3 )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危害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
力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
3、学习重、难点分析
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
为:SO
2的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

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
2
的化学性
质。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它是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等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对SO
2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

并且学生已经知道硫与氧气反应可生成
SO
2以及SO
2
的物理性质。

学习了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引导学生分析二氧化
硫的特点得出它是酸性氧化物,从硫元素的化合价分析它具有的性质。

三、教法分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实际,呈现给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这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实
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实验事实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获取相关知识,领略实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验探究精神。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过程中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教学和引导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巧妙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四、学法分析
我们常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之与渔”。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分析猜想法,自主探究法,归纳小结法。

五、设计思路
教与学有机结合而对立统一,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师必须善于驾驭教法,知道学法,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愉快地,顺利的,认真的,科学的接受知识,本机可教学设计如下:
1新课程的导入
承前启后,由上一节的课程引出这一节的课程—硫和氮的氧化物,介绍本节课重点讲述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2介绍氧化物之前,先介绍一下硫的物理性质
3放鞭炮时我们闻到的刺鼻的的气体是什么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二氧化硫。

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留心观察,从生活中学习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展示] 一瓶二氧化硫气体,观察颜色,闻气味,与空气密比较,然后向瓶子中倒入水,观察现象。

过量时归纳二氧化硫的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然后像上面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石蕊试液,然学生观察现象。

然后说明现象指出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酸,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引出本节课要讲的二氧化硫的第一个性质——酸性
4 SO2作为酸性氧化物还具有哪些性质?
通过回忆,学生构建与原有知识—酸性氧化物的联系,从而可以总结归纳出SO2作为酸性氧化物的同性:①、与水反应②、与碱反应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④与盐反应等。

这将有利于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网络化的形成。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完成教材P88实验3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并派代表发言,教师对发言进行点评。

在此,教师通过SO2的的还原性解释SO2溶于雨水形成酸雨的过程及其PH值的变化情况。

这样在教学内容上起到了与情景引入相呼应的效果,又能帮助学生理解酸雨的形成过程,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推出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1) 与H2O反应: SO2+H2O H2SO3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了亚硫酸,亚硫酸性质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硫,因此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是一个可逆反应,用“”表示.
讲解:可逆反应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与碱反应 SO
2 + 2NaOH == Na
2
SO
3
+ H
2
O
SO
2过量时 SO
2
+NaOH==NaHSO
3
(3)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O2+Na2O=Na2SO3 (亚硫酸钠)SO2 +CaO==CaSO3 (亚硫酸钙)
5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知识,观察分析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思考SO2是否具有其他的性质?学生将很容易得出SO2具有氧化性、还原性的性质,并能设计出验证SO2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实验方案,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可行的实验方案加以肯定和表扬,对学生提出的不够严密的实验方案给予一定的鼓励,这将更好的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得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1)还原性:
①与卤素单质反应:
S O2+B r2+2H2O=H2S O4+2H B r
S O2+C l2+2H2O=H2S O4+2H C l
② SO
2的催化氧化2SO2+O2 催化剂
加热
2SO3
(2)氧化性: SO2+2H2S === 3S↓ + 2H2O
6 SO2的任意排放会导致酸雨的形成,造成环境污染等危害;那么是否说明SO2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就毫无意义了呢?
教师播放食物“化妆品”—SO2在食品加工领域的使用情况,学生通过视频中的解说,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归纳出SO2的特殊性质:漂白性(只能漂白部分有色物质)、消毒性、毒性。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材P88实验2,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

通过这一视频的观看和结论的归纳。

并且通过讨论比较得出与氯水漂白性物质的比较。

通过以上SO2性质实验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通过对SO2性质进行分类归纳,让学生养成了从物质类别、氧化还原和特性三个宏观角度分析探讨物质性质的思维习惯。

并且从二氧化硫的性质引导学生推出三氧化硫的性质:是酸性氧化物没有氧化性。

7 二氧化硫的污染:形成酸雨
回顾SO2的用途和对环境的污染,探讨其防治方法。

使学生形成用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

小结:二氧化硫的性质用途及污染
作业:课后10题
附板书设计:
硫及其氧化物
一硫的物理性质:
黄色晶体,俗称硫黄,质脆,易研成粉末。

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二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1:40),易液化
三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与H2O反应: SO2+H2O H2SO3
(2)与碱反应 SO
2 + 2NaOH == Na
2
SO
3
+ H
2
O
SO
2 过量时 SO
2
+NaOH==NaHSO
3
(3)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O2+Na2O=Na2SO3 (亚硫酸钠)SO2 +CaO==CaSO3 (亚硫酸钙)
2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还原性
①与卤素单质反应:)
S O2+B r2+2H2O=H2S O4+2H B r
S O2+C l2+2H2O=H2S O4+2H C l
② SO
2的催化氧化2SO2+O2 催化剂
加热
2SO3
(2)氧化性
SO2+2H2S === 3S↓ + 2H2O
3 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具有选择性)
四二氧化硫的用途:漂白性(只能漂白部分有色物质)、消毒性、毒性五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
六三氧化硫的性质: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