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叙事的培育
程集镇王湾小学余影
培育教师开展教育叙事活动, 主要是通过观察、对话等方式启发教师发现自身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原始的、零星的闪光点, 然后通过理论滋养和系统整合使这些闪光点逐渐系统化、完善化。
1 尊重教师的实践智慧
教育智慧突出表现在对教育过程中的突发事件的即时处置, 蕴含着教师对教育实践的理解和洞察。
实际上, “教育的情景通常不允许教师停顿下来进行反思, 分析情况, 仔细考虑各种可能的选择, 决定最佳的行动方案, 然后付诸行动”。
现实的教育情景要求他们必须迅速诊断问题, 在最短的时间里寻找最为合理的解决方式, 这就是教师的实践智慧。
教师的实践智慧是具有人格特征的个别化的、主观化的知识, 不同于普遍性的、客观化的教育理论知识, 不能简单地迁移和照搬。
培育教师教育叙事活动就是要充分重视实践智慧的价值和意义, 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和成功做法持包容和接纳的态度, 而不能为其强行地披上理论外衣, 或以理论的话语体系加以修饰, 甚至将之全盘抛弃。
相反, 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个别化、主观化的知识要进行精心培育和充分理解, 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指导性和示范性的教育规范和理念。
2 深化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联
培育教师开展教育叙事活动应注重从过程、现状、合作出发, 充分发挥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师的双重智慧, 通过智慧的交流、碰撞, 升华各自的智慧境界, 实现两者间的相互促进、共同获得发展, 从而深化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联。
在培养教师开展教育叙事活动的过程中, 教育理论工作者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现场调研和实地考察, 寻找和发现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转瞬即逝的智慧之光和虽能感受但自己无法言说、尚未系统化的闪光点, 然后经过相应的理论滋养和系统整合完善, 使那些转瞬即逝的教学机智或教育智慧不断得到强化, 成为经常性行为;使那些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闪光点不但能知其然, 更能知其所以然, 形成教师个人系统化的、常识性的教育行为, 增强对教育实践中问题的表征能力, 优化认知资源。
3 营造教育叙事的科学与人文氛围
对教师教育叙事的科学关怀, 就是通过对教师叙事研究的客观性、必然性和普遍性进行探讨, 一方面总结教育经验, 揭示教育活动规律;另一方面概括基本规范, 为教师叙事研究提供可操作的框架, 从而使教师教育叙事更加科学、合理。
培育教师教育叙事的过程具有持续性、动态性的特点, 因此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要对教师实践活动中的闪光点进行发现和滋养。
这意味着从研究活动的开始它就与日常教育实践活动密切关联并伴随始终。
也就是说, 培养教师开展教育叙事应全程参与教师实践活动, 实施全程关怀, 使教师的闪光点发扬光大。
这明显有别于以往的教育研究多以单向的、机械的、断点的方式与教育实践关联的特征。
人文关怀要求充分考虑、尊重教师的智慧劳动, 在为教师带来更多实惠的同时也易为他们接受, 赢得教师的心理认同, 使之在愉悦中改进教育实践, 从而获得更大可能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