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观察法(教案首页)

第四章观察法(教案首页)

第四章观察法(教案首页)
授课内容
观察法
所需课时
4学时
主要教材或
参考资料
王守恒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版
马云鹏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观察法的各种类型,知道每种类型的优缺点;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观察的具体方法;学会进行各种技术的记录,并通过实践练习,能够知道如何选择方法与技术;
一、实况详录法
是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地、尽可能详尽地记录被观察对象的所有的表现或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目的是无选择地记录被研究行为或现象系列中的全部细节,获得对这些行为或现象的详细的、客观的描述。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学生行为特点的研究就可用这种方法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研究。
二、时间取样法
是在一定时间内,按着一定的时段观察预先确定好的行为或表现,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是把被研究者在每一时间阶段中的行为,看成是一般通常情况下的一个样本,如果抽取充分多的时段,在这些时间段中所观察到的行为便可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如每周二、四、六上午第一节课,通过观察一节课内,当老师提出的问题时,男女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来研究男女学生的成就动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观察的意义所在,有在实践中历练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点
观察的具体方法
教学难点
观察法记录技术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实践练习
教学内容及
时间安排
•观察法类型0.5课时
•观察的具体方法1课时
•观察法记录技术1课时
•观察法的操作1课时
•观察法评价0.5课时
复习思考题
一、概念
结构观察、非结构观察、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完全参与观察、不完全参与观察、
不完全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不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研究目的,在被观察者接纳后进行的观察。不完全参与观察避免了被研究者的紧张心理的疑虑,可以进行自然地观察。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被观察者容易出现不合作行为,或是隐瞒和掩饰对自己不利的表现,或是故意夸大某种表现,使观察结果失真。
非参与观察是观察者不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以旁观者的身份对观察对象进行的观察。非参与观察的优点是能够不受被观察者的影响,进行比较客观的观察。但是这种观察方法不容易深入了解到被观察者的内部情况。
一、结构观察与非结构观察
结构观察是指观察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提纲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构容和计划所进行的可控性观察。它的特点是结构严谨,计划周密,观察过程标准化。但采用这种方法观察缺乏弹性,容易影响观察结果的深度与广度。多用于验证性研究。
非结构观察是观察者预先对观察的内容与计划没有严格的规定。而且依据观察现场的实际情况所进行的观察。它的特点是观察时弹性大,随意性大,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观察的计划和内容。因而,这种观察方法的适应性强,而且简单易行。但是对于用这种方法收集的资料的整理难度大,不容易进行定量分析。多用于探索性研究。
四、日记描述法
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组儿童以日记的形式描述被观察者长期反复观察到的行为表现,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日记描述法一般适用于个案研究,当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关系较密切或接触频繁时也常运用。
一般可分为综合日记法和主题日记法两种。综合日记法一般记录儿童在各方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行为表现。主题日记法主要侧重记录儿童某方面的新发展,如认知发展、情绪发展、言语发展、个性发展等。
三、事件取样法
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观察某些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而进行的研究方法。如对小学生争吵行为的研究,每当小学生出现争吵行为时的观察就属于事件取样法。事件取样法不受时间间隔与时段规定的限制,只要所期待的事件一出现,便可记录。记录方法可采用行为分类记录系统与对事件前因后果及环境背景等的描述性记录结合起来使用。
举例:
日期:1980年9月11日儿童:班米拉
刚刚下课才一会儿。沙沙就尖叫起来。一条无毒的小蛇正在她桌上爬着。全球哗然.过了一阵总算安静下来了。班米拉用纸做了一个口袋,主动地提出让他把蛇弄出去。我同意了。放学后我把班米拉留下.问是不是他在沙沙桌上放了蛇。他说:“难道你也不喜欢蛇么”我重复了一遍我的问题,他开始抽泣,嘴里不停地咕哝着关于喜欢不喜欢蛇的事,说是奇怪怎么会有人喜欢蛇有人又不喜欢。等班米拉停止哭泣时,我告诉他.如果他想谈谈蛇的话.以后我可以找个时间专门和他讨论蛇。他点头说:“好的”,就离开了。(解释:今天的行为对于班米拉来说,是一种异常行为。在我过去对他的印象中,他总是对同学们很友好,他与沙沙的关系尤其很不错。是不是可能由于他,实际上是想与沙沙共享这一令人惊喜的发现而这么做的呢?尽管他的这种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我很奇怪他在哪儿弄到了这条蛇。全班为此热闹了好一阵子。)
二、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是观察者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作为其中一员,并进行观察,从而系统地收集资料的方法。参与观察根据参与的程度又可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两种:
完全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研究目的,自然加入到被观察者群体中进行的观察。完全参与观察能深入地了解到被观察者的真实资料,但如果参与过深,又往往容易失去客观立场.
二、思考
1.观察法有哪些种类?各自特点与作用怎样?
2.观察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3.怎样才能做好结构观察记录?
4.观察记录的方法有哪些种类?
5.如何提高观察的信度与效度
教学程序
教学的基本内容
时间安排教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
第四章观察法
本章内容:
观察法类型
观察的具体方法
观察法记录技术
观察法的操作
观察法评价
第一节观察法类型
五、轶事记录法
是通过观察者把认为有价值的、反映儿童行为或心理的各种表现记录下来,进行研究的方法。轶事记录法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了解儿童的个性特点,探讨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轶事记录法要求在记录时应尽量做到及时、准确、具体,尽量在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及时记录下来,尽量把中心人物的言谈举止,在场其他人的活动以及活动背景、情景如实记录下来。
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的比较:总体来说,参与观察要比非参与观察效果好。因为观察者参与其中,既有自我体验,又能与被观察者建立融洽的关系,对所观察的活动有较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及时发现一些新的研究课题信息。
第二节观察的具体方法
观察的具体方法很多,在教育科学研究中适用的主要有实况详录法、事件取样法、时间取样法、特性等级评定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频率计数图示法及清单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