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术论文的创新途径:基于创新因素的分析

学术论文的创新途径:基于创新因素的分析

2006年第8期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06No.8收稿日期:2005-09-27文章编号:1000-7695(2006)08-0195-03学术论文的创新途径:基于创新因素的分析周露阳(绍兴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摘要:学术论文创新是指在相关学术领域内使学术论文与现有文献有不同的价值。

通过构建学术论文的创新因素,可以明确学术论文应该在哪些方面实施创新。

关键词:学术论文;创新途径;创新因素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的。

”[1]可见,创新是学术论文的本质要求。

这样,初涉学术论文写作的本科生、频繁写作的研究生乃至卓有建树的学者,都不得不思考:学术论文应该和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创新?即学术论文创新的途径何在?现有文献对这个问题已有相当程度的论述,但这些论述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各种论述之间冲突较多,这主要是因为对学术论文创新的概念理解不统一;二是各种表述比较零乱,未形成系统完整的论述,这主要是因为对学术论文创新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与深刻。

本文试图从创新理论入手,界定学术论文创新的含义,构建一个完整的、逻辑一致的“创新因素体系”,以期为学术论文的创新实践提供一定程度的指导。

1 创新与学术论文创新的含义对于学术论文创新的概念,大体上有两种。

一种称之为“小创新”,它强调论文的局部与渐进的创新,如赵丹琦等[2]认为,学术论文写作的创新思维可具体表现为几种判断形式:前说补充型、通说纠正型、考据研究型、论辨出奇型、角度变更型、成果综述型和崭新发现型。

另一种称之为“大创新”,它强调论文的整体与彻底的创新,如沈志宏等[3]认为对经典理论的挑战性研究、在他人发现基础上的升级性深入研究、长期被人忽略的工作中独辟蹊径的拓展性研究、瞄准世界级难题的突破性攻关研究等才可谓之创新。

从创新理论本身而言,这两种情形均应属于创新的范畴。

创新概念首先是由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作为经济学说提出的。

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这种创新或新组合“包括以下五种情况:①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新的特性;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这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检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决不需要建立在科学的新的发现的基础之上,并且可以存在于商业上处理一种产品的新的方法之中;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这是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④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而不必问这种来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⑤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例如通过‘托拉斯化’)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4]我国的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制定该法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可见,创新由理论到实践中的立法,颇为强调的其实是“小创新”,同时也包含了“大创新”。

由此可提炼出创新的两层含义:①不同。

创新可以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大创新,也可以是某种程度上不同的小创新,还可以是对该事物的组成要素进行不同的组合。

②有价值。

创新须是进步的或有价值的,“有利于人类物质文明或精神文明建设,能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5]。

一个字概括,就是“新”。

这样,可以给出“学术论文创新”的三层基本含义:①其论点与已有学术文献的“不同”。

这种“不同”,可以来源于对已有文献的局部“改进”,也可以是一种与已有文献完全不同的“全新”。

②这种“不同”须提供一种有价值的知识或信息。

③这种“不同”是“某一学术课题”领域之内的不同。

概括地,“学术论文创新”是指使学术论文在相关学术领域内与已有文献存在价值上的不同。

2 学术论文的创新因素及其体系构建所谓学术论文的“创新因素”,是指学术论文中存在的“有价值”的与已有文献不同的论点,这也常被称之为“创新点”。

周露阳:学术论文的创新途径:基于创新因素的分析表1 学术论文的创新因素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四级指标新论点新理论新方法新对策新学科新假设新概念新结论新的应用范围新应用对已有的假设进行增删或修改对已有的概念进行局部修正对已有概念进行全部否定并提出新的内涵和外延创建当时文献中没有的概念对已有结论进行局部修正,包括补充、综合、比较等全部否定已有观点并提出完全不同的观点在理论空白点上得出结论对理论的已有应用范围进行局部修正对理论的已有应用范围进行全部否定并提出新的应用范围对一个全新的理论提出应用范围已有结论在不同条件下的应用对已有的计算、操作、实验、研究等的方法进行局部修正对已有的计算、操作、实验、研究等的方法进行全部否定并提出全新方法首创一种计算、操作、实验、研究等的方法针对特定问题提出一套不同的解决方案不同的学科交叉与现有者完全不同的学科新论据新数据新事实对已有数据进行修正而得到不同的数据对已有数据加工处理而得到不同的数据亲自调查或通过实验获取第一手数据揭示业已存在但由于各种原因不为人知的现象或事实揭示业已存在信息有所失真的现象或事实揭示第一次出现的现象现有文献中,虽无“创新因素”等概念,但也不乏相关的论述。

而由于各人对创新概念理解的不同,对这些创新因素的罗列也五花八门,如上文中赵丹琦等的“小创新”与沈志宏等的“大创新”,他们均是从论文结论或研究成果的角度来论述的。

其实,一篇学术论文包括假设前提、研究对象、论据和论点等多个方面,创新因素也就包括在这多个方面中,而论文结论或研究成果只是论点的一个方面。

从多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也有一些文献,如:李如森等[6]提出了主题、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结论、总体五个方面的“创新点”;田丽等[7]提出了新观点、新论据、新方法、新运用和新论证等方面的“创新性”;黄津孚[8]提出了8种“价值因素”,包括新现象、新事实的揭示,新概念的提出或概念的界定,新观点的提出或原有观点的新表述,对原有结论或实践方法的新论证,新方法的提出和应用,新工具、新手段的发明和采用,新政策、新策略的提出和实施,建立新的理论体系和策略体系,等等。

但黄津孚更倾向于以“大创新”来理解创新。

张天定等[9]说明了可以从论文的标题、立论、资料、论证方法等几个方面界定论文的学术价值。

上述与创新因素相关的论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创新概念的理解往往过于狭隘,二是对创新概念的理解相互矛盾或不统一,三是所提出的与“创新因素”相关的一些概念过于含糊、混乱,同时也无助于实际操作,四是过于散乱而缺乏系统性。

为此,以本文的创新概念为前提,在现有文献尤其是上述六位著作者工作的基础上,表1对各项创新因素进行了系统梳理。

说明如下:1)学术论文的创新因素只存在于论点与论据中,而不存在于论证过程中。

在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中,论点与论据必须与所研究的学术课题相关。

但论证是将论点与论据结合起来进行阐述的过程与方法,它是写作学中关于写作技巧、艺术与逻辑思维领域的东西,除非是写作领域的学术论文,否则,论证中表现出来的“新”不应该列入学术论文的创新因素当中。

不然,新颖的写作风格与结构布局也要被列为“学术论文”的创新因素了。

黄津孚、张天定和田丽等认为如果创新包括论证上的创新,则其观点在逻辑上是混乱的,对实践是有害的。

而事实上,所谓的“论证创新”,无非是指论证过程中使用了新的论据。

2)论点是论文的写作目的,可以是全文中心论点,也可以是文中的小论点。

按写作目的,论点可分为理论、方法、对策、学科等。

其中理论按其结构与形成过程又可分为假设、概念、结论(实际是理论命题本身,可以认为是概念之间的关系[10])、应用范围和应用等。

(下转第194页)691吴剑辉等:学习力资源与人的知识积累力资源在知识积累上保持齐头并进,互相提供互补性知识的支持。

企业中的分工合作带来了专业化知识积累过程中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降低,企业特有的契约机制把私人知识不断的转化为共同知识,保持了知识专业化积累的趋势,带来了知识专业化积累的租金,能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专业化知识积累的报酬递增效应。

5 结论结论1:假定认知主体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共同知识的支撑,或者说交易成本较低,在市场组织条件下,认知主体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是一种专业化知识积累。

结论2:在交易费用较高的情况下,企业中的分工合作带来了专业化知识积累过程中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降低,企业特有的契约机制把私人知识不断转化为共同知识,保持了知识专业化积累的趋势。

参考文献:[1]高志敏.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学习力构架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6).[2]罗润先.主体认知系统理论探源(二)———“天赋能力说”试析[J].攀枝花大学学报,2001(1):10-12.[3]汪丁丁.知识沿时间和空间的互补性以及相关的经济学[J].经济研究,1997(6):70-78.[4]汪丁丁.“注意力”的经济学描述[C]//记住未来:经济学家的知识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42-52.[5]COASE RONALD H.The Nature of the Firm[J].Economica,1937,4(3):386-405.[6]WILLIAMSON O E.Transaction cost Economies:The Governance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es,1979(22):233.作者简介:吴剑辉(1973-),男,汉族,湖南益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制度经济与经济组织;黄江康(1968-),男,汉族,湖南人,博士,任职于广东省科技厅农村处,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

(本文责编:李雪琪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上接第196页)3)论据包括数据与事实。

数据特指以数据形式出现的事实与现象,由于其重要性,将其单列。

考据研究型的论文,其全文的结论是某一数据或事实,但仍可将其列为论据(只是文中隐去了论点或根本就无论点,只是就事论事)。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创新因素体系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

因此,不断研究修订创新因素体系非常必要。

另外,依据不同的学科领域制定相应的具体的创新因素体系也很有实践意义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