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1、许多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有些金属是热缩冷胀的。
许多物体都有热
胀冷缩的性质。
2、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能有效地观察到金属固体的体积或长度的变教学目标化。
3、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4、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拟实验或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教学重点如何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或长度的变化现象。
教学难点设计的实验能有效的观察到金属固体体积或长度的变化。
本课的前两课分别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空气的热胀冷缩》。
学生是在对液知识链接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来探究金属固
体的热胀冷缩。
1、分组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冷水;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钉有钢条的
木槽(钢条一种是整条的,一种是中间有缝的)、钉有铝片的木槽、电路检测教学准备器、三角架。
2、教师:金属条(铁)热胀冷缩演示器、课件,板书用的卡片。
导学过程
学习环节学习内容学法指导
回到180多年前:1825年,英国铺设了第一条铁路,
钢轨是一根连一根的焊接在一起。
结果,到了炎热的用故事引发学生猜夏天,钢轨就变得七歪八扭,左右弯曲,有些地方甚测原因。
设计意图:至还向上拱
了起来;而到了寒冷的冬天,钢轨竟断裂故事导入让学生能根据前两节成几段。
课所学作出推测:钢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轨也会热胀冷缩。
生:猜测原因。
金属真的热胀冷缩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1、这是铜球和金属环,演示:铜球通过金属环。
出示
课件:加热铜球,观察铜球能否通过金属环;冷却铜
球,观察能否通过。
如果发现什么现象,证明铜球会
热胀冷缩, 实验提醒:(1)分工
2、实验注意点: 合作、注意安全,正
师:加热铜球要用到酒精灯,请一位同学上来操作,确使用酒精灯。
(2)活动一: 仔细看,有没有操作不规范的地方。
加热后的铜球很烫,铜球的热 (酒精灯使用
时要注意:?划着火柴,从侧面接近严禁用手触摸,以免胀冷缩灯芯点燃酒精灯。
?使用外焰加热,手拿在塑料手柄,烫伤皮肤。
(3)保持
千万不能碰到金属。
加热同学一人,不要轮换。
?熄桌面清洁并请及时填
灭酒精灯时,左手扶住灯身,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写好作业本活动记
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 录。
做这个实验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实验记录表指导:见作业本活动记录
4、小组实验、记录和汇报现象,结论
1、铜会热胀冷缩,其他金属呢,想研究吗, 1、出示材料,请学生
2、出示实验器材A、B。
小组选择材料进行实
师:A是钢条,中间断开;B是整根铝条。
请大家设验设计。
活动二:自计实验
来证明钢条、铝条会热胀冷缩吗。
(分组)。
给2、汇报时以小组演示主实验,观大
家准备了以下材料,选择材料设计实验。
这是设计方式进行,条理更清察铝、钢、
表,有问题吗, 晰,实验方法更具像。
铁是否热3、各小组设计,小组要派两个同学汇报和操作。
胀冷缩 4、小组汇报,其他组补充。
师根据学生演示出示装置
图,提醒注意点。
加热时间控制在20秒以内,发现现
象马上停止加热。
5、实验——观察——记录(作业本)——汇报,结论
1、现在,对金属热胀冷缩吗,我们有哪些证据, 1、科学态度的培养,
我们能肯定地说所有的金属都会热胀冷缩吗, 意识到用几个事实下
2、目前发现的金属有90种,我们不可能找齐这么多定义是不科学不严谨
金属,但科学家都一一实验了,让我们了解一下科学的;建立科学结论是
家的研究结果吧。
通过无数次的实验、
3、学到这里我们能下什么结论了,(大多数的金属有对所有相关材料的实
热胀冷缩的性质。
) 验而获得的。
把前两节课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你又能得出什么2、借用科学家的研究
结论,(大多数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结果丰富自己的认
4、解决问题: 识。
活动三:结科学实验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把科学的结论应用3、引导学生在现有证论与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给人们带来方便避免损失。
请据的前提下进行结论
大家帮忙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的归纳,结论要具有
科学性。
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我的解释
4、将结论应用于生活1、英国的第一架铁路,钢
或解释生活中的现轨是一根连一根的焊接在
象。
一起,拱起、断裂。
2、冬天(夏天)架设电缆
线松些好还是紧些好,
3、拧罐头,金属盖太紧拧
不开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
拓展延伸 2、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固体热胀冷缩的现象,人们是怎样利用或克服热胀冷缩的。
课堂作业作业本
金属热胀冷缩吗
铜、钢
铝、多数金属板书设计 ...... 许多物体多数液体
空气
特殊金属:锑、铋 ---- 热缩冷胀
梳理总结
A——钢条实验设计第( )小组
研究问题 ( )会热胀冷缩吗
我们的猜想
选择材料(填写
序号)
实验方法(或画
简易装置图)
如果加热时( ),
结果预测冷却后( ),
证明( )会热胀冷缩。
实验记录填写在作业本的活动记录上。
结论
教学反思:
1.实验改进:教材先让学生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让学生建立表象。
再让学生设计钢条的热胀冷缩,但教材中用锯条和大头针,如果加热锯条,会把端点竖直的大头针顶得倾斜。
但这个实验加热时间长,而效果不明显,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钢卷尺的钢片(两边断开)和整条的薄铝片,一是通过电路检测器,当加热时,钢片变长,电路通路,灯泡亮。
二是直接加热薄铝片,中间拱起,停止加热,恢复原长。
实验中,加热时间短,在20秒之内就能出现热胀现象,效果非常明显。
2.自主实验:采用提供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学生兴趣浓厚,且受到导入时的故事影响,对整根铝片的实验设计没有难度,对断开的钢片的实验设计有一些难度,但学生还是能够想到这种方法,教学中,也对这个实验进行了重点指导。
经过实验设计后,学生对实验的观察目标更加明确。
3.重视科学态度的培养:在结论的归纳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用几个事实下定义是不科学不严谨的,建立科学结论是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对所有相关材料的实验而获得的。
借用科学家的研究结果丰富自己的认识。
4.重视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目的之一,教学中,让学生解决三个问题,而且要说出自己的解释或理由。
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科学的关注度,并由此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5.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由于钢片在加热过程中,断开的地方会翘起错位,导致有些组没有看到电灯亮,但学生在分析时却说出这个理由。
因此教学材料中,需要的钢片能有锯条一样的硬度,又有钢卷尺薄片一样的薄度。
如果有这样的材料,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