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长沙市望城区星城镇中心学校朱新辉
[内容摘要]建立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自然和必然要求,党中央十分重视。
要做好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笔者认为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讲究方法,把工作落到实处;逐步完善评价措施。
[关键词]浅谈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各地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建成一批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和社会实践基地;教育部(教财〔1999〕14号)文件更具体要求:各地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采取得力措施,大力加强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建立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是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自然和必然的要求。
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是什么?它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的场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其形式广泛,其独特作用是其它教育资源无法替代的。
我认为,对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首先,我们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这些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树立劳动观点和感情,并初步掌握一定劳动技术知识技能,这些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其次要处理好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关系,使生产劳动与德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社会道德规范的养成,促进学生坚定意志的养成,促进热爱集体情感的养成,促进学生爱护公物,珍惜劳动的果实,热爱劳动人民的品质养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
我们的传统教育,片面的认为考分高的学生就是优等生,而忽视了寓教育于生产劳动的活动中,从而影响了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劳动观和劳动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当前学校独生子女占多数的情况下,这些被家庭和社会娇惯了的学生,更加需要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增强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强度,使社会主义劳动观在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得到渗透。
因此,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
二、讲究方法,把工作落到实处
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中,既要发展劳动教育基地,又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有相应的方法,只有各种形式综合运用,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1、首先,学校要成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将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纳入到学校的全面规划之中处,做到有计划、有制度,完善各项资料,做到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一样有序、规范。
2、其次,要抓好综合实践课、科学、劳技课的教学。
学校要结合本地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
组织相应的任课教师钻研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常识性、实践性、实用性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项目,采取集中与分散、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再次,学校要多渠道的争取资金,并根据本地的社会实际情况,在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中,适当地开展一些既能开展素质教育,又能创造一些经济效益的项目,这样就可以保障素质教育基地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逐步完善评价措施
评价是从特定的目的出发,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特定的程序对已经完成或正在从事的工作(或学习)进行检测,找出反映工作(或学习)进程的质量或成果的水平的资料或数据,从而对工作(或学习)的质量或成果的水平做出合理的判断。
要使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建立良好的评价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要尽快建立科学高效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推动教育工作切实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观念,用科学的评价来指导教育实践,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学校应建立学生的劳动教育课考勤、考核制度、实行等级评价制度,对在素质教育劳动建设中,涌现出的优秀集体、个人给予表彰,提高学生参与这项活动的积极性,使勤工俭学活动入情入理入心,促进学生循序渐进的发展,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是事关学生全面发展的大事,有待我们不断的探索,总结和改进。
只有这样,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