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前言 (1)1. 数码音乐简介 (2)2. WMV格式 (4)3. MP3格式 (4)4. WMA格式 (5)5. Mp3Pro格式 (5)6. MOD格式 (6)7. RA系列 (6)8. MD格式 (7)9. ASF格式 (7)10. AAC格式 (7)11. VQF格式 (8)12. MID格式 (8)13. OGG格式 (9)14. M4A格式 (9)15. AAC+格式 (10)16. AIFF与AU格式 (10)17. CD格式 (11)18. WAV格式 (11)19. FLAC格式 (12)20. APE格式 (13)21. 压缩比比较: (13)22. 音质比较: (14)前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听各种音乐,而这些音乐大多数都是以数码的形式传播的,无论是在电脑上试听或下载还是在MP3或CD机上试听。
当然也会经常看到各式各类的诸如MP3、WMV、APE等格式,但你是否明白这些格式的意思呢?下面小编就为你整理了一些这方面的内容,希望能有帮助。
1.数码音乐简介数字音源,也就是数字音频格式,最早指的是CD,CD经过压缩之后,又衍生出多种适于在随身听上播放的格式,这些压缩过的格式,我们可以分为两大类:有损压缩的和无损压缩的。
这里所说的压缩,是指把PCM编码的或者是WAV格式的音频流经过特殊的压缩处理,转换成其他格式,从而达到减小文件体积的效果。
有损/无损,是指经过压缩过后,新文件所保留的声音信号相对于原来的PCM/WAV 格式的信号是否有所削减。
PCM编码是Pulse Code Modulation的缩写,又叫脉冲编码调制,它是数字通信的编码方式之一,其编码主要过程是将话音、图像等模拟信号每隔一定时间进行取样,使其离散化,同时将抽样值按分层单位四舍五入取整量化,同时将抽样值按一组二进制码来表示抽样脉冲的幅值。
数码音频信号的最终形式仍然是“0/1”构成的。
它们可能是任何排列和组合,比如“0001110101”或者“11100001010”。
当然,组合不同,其效果当然就不一样。
看到这里,应该有朋友注意到了。
如果声音是用“00101010”这样的形式来记录,那最终形态岂不就是一个“点”,也就是一个简单的“开关”过程而已。
声音是连续不断的,怎么能用“点”来记录呢?这样我们听到的声音不就应该是一段一段的吗?道理不难理解。
回家打开日光灯,你能发现日光灯在闪吗?不能?其实日光灯的确是在不停闪烁的。
看过动画片吧,那些都是用一格一格的静止的图画连接成的。
一格一格的图画我们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个一个的“点”。
人对自然界的感觉是有极限的,视觉和听觉都是如此。
动画片能产生连贯的动作是因为这些“点”在人的视觉未能及时做出反映的情况下让人产生的一种错觉,除了机器,人是无法把这些“点”区分开的。
声音也是如此。
如果声音闪动的频率很快,人也是无法分辨的。
另外,由于声音在进行“数字转换模拟信号”(D/A转换)的时候,解码芯片已经将这些“点”用连贯的串在一起了,所以我们听到的是非常连贯的声音了。
1.速率。
什么是速率?当然我不能直接给你解释说“速率就是比特率”。
大家在用一些软件播放声音文件的时候应该注意到了一个小小的信息。
比如“128Kbps”、“1411Kbps”…也有朋友知道了,通常情况下,”Kbps”前面的数字越大,声音效果越好,比如CD就是“1411Kbps"。
那么,到底这些数字代表什么呢?简单的说来就是在每秒钟时间内,有多少数据被转换成声音。
之所以CD的音质比MP3好,是因为CD在每一秒内的信息比MP3多。
比如,128Kbps的MP3文件相比1411Kbps 的CD文件,其每秒被转换的数据量,MP3比CD少了近12倍。
同样的一首歌曲,CD 听来就要细腻得多(当然人群中有这么一群号称“木耳”的人可能觉得效果是一样的)MP3用较少的数据表达相同的内容,其详细程度当然就不如CD了。
2.采样率。
采样率也是很常见的一个词语。
具体表现形式为“XXHz”,其中“XX”是一个具体数字。
比如“44100Hz(44.1KHz)”,“32000Hz(32KHz)”等。
之前已经说过了,数码音频文件是由很多个“点”来组成的,那么采样率其实就是采集这些“点”的一个“数量”规范。
很显然“44100Hz”比“32000Hz”的采样率要高,所以单位时间内(1秒)搜集到的点就更多。
单位时间的点越多声音的信息也就越完善,当然也就更接近于真实。
所以,如果在保证速率相同的条件下,“44100Hz”的文件要好于“32000Hz”(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有损压缩有损压缩的音源,其实我们都比较熟悉,目前流行的有损格式主要有MP3、WMA、OGG、MP3pro、AAC、VQF、ASF等。
2.WMV格式WMA的全称是Windows Media Audio,是微软力推的一种音频格式。
WMA格式是以减少数据流量但保持音质的方法来达到更高的压缩率目的,其压缩率一般可以达到1:18,生成的文件大小只有相应MP3文件的一半。
3.MP3格式MP3的全称是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Ⅲ。
简单的说,MP3就是一种音频压缩技术,由于这种压缩方式的全称叫MPEG Audio Layer 3,所以人们把它简称为MP3。
它诞生于1993年,其“父母”是德国夫朗和费研究院(Faunhofe IIS)和法国汤姆生(Thomson)公司。
MP3是利用MPEG Audio Layer 3的技术,将音乐以1:10甚至1:12的压缩率,压缩成容量较小的文件,换句话说,能够在音质丢失很小的情况下把文件压缩到更小的程度。
而且还非常好的保持了原来的音质。
正是因为MP3体积小,音质高的特点使得MP3格式几乎成为网上音乐的代名词。
每分钟音乐的MP3格式只有1MB左右大小,这样每首歌的大小只有3-4兆字节。
使用MP3播放器对MP3文件进行实时的解压缩(解码),这样,高品质的MP3音乐就播放出来了。
MP3编码质量分为:固定码率(CBR),平均码率(ABR)和动态码率(VBR)。
早期的MP3编码技术并不完善,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大多数人都使用128Kbps 的CBR(固定编码率)格式来对MP3文件编码,直到最近,VBR(可变编码率)和ABR(平均编码率)的压缩方式出现,编码的比特率最高可达320Kbps,MP3文件在音质上才开始有所进步,而LAME的出现,则为这一进步带来了质的飞跃。
补充:最高比特率320K,高频部分一刀切是它的缺点。
音质不高!4.WMA格式WMA的全称是Windows Media Audio,是微软力推的一种音频格式。
WMA格式是以减少数据流量但保持音质的方法来达到更高的压缩率目的,其压缩率一般可以达到1:18,生成的文件大小只有相应MP3文件的一半。
WMA与MP3音质和体积上的对比特点,可以总结为:低比特率(<128Kbps)时,WMA体积比MP3小,音质比MP3好;而在高比特率(>128K)时,MP3的音质则比WMA好。
WMA相对于MP3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极强的可保护性,可以说,WMA的推出,就是针对MP3没有版权保护的缺点来的。
WMA可以通过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方案加入防止拷贝,或者加入限制播放时间和播放次数,甚至是播放机器的限制,可有力地防止盗版。
补充:128kbps为wma最优压缩比,128kbps wma=192kbps mp35.Mp3Pro格式在WMA刚开始流行的时候,还没有高品质的MP3,所以当时MP3的地位真的有点动摇了,于是Thomson公司在2001年6月,携手Faunhofe IIS,发布了一种新的格式——MP3pro,这是对MP3格式的改良,编码算法比MP3要复杂得多,简单的说,就是分两层编码,在MP3的基础上,再与另外一种技术(SB频段复制技术)混合编码。
Mp3Pro是Mp3编码格式的升级版本。
MP3Pro是由瑞典Coding科技公司开发的,在保持相同的音质下同样可以把声音文件的文件量压缩到原有MP3格式的一半大小。
而且可以在基本不改变文件大小的情况下改善原先的MP3音乐音质。
它能够在用较低的比特率压缩音频文件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保持压缩前的音质。
这种格式在低位率的时候,压缩效率非常高,所以在一般音质情况下,同位率的MP3pro的体积要比MP3甚至WMA都小得多,而音质却是三者中最好的。
MP3pro可以实现完全的兼容性。
经过mp3Pro压缩的文件,扩展名仍旧是。
mp3。
可以在老的mp3播放器上播放。
老的mp3文件可以在新的mp3pro播放器上进行播放。
实现了该公司所谓的“向前向后兼容”。
从技术上讲,MP3pro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编码方式,但是它高昂的专利费,使它没有真正流行起来。
6.MOD格式MOD是一种类似波表的音乐格式,但它的结构却类似MIDI,使用真实采样,体积很小,音质好,在以前的DOS年代,MOD经常被作为游戏的背景音乐。
现在的MOD 可以包含很多音轨,而且格式众多,如S3M、NST、669、MTM、XM、IT、XT和RT等。
7.RA系列RA、RAM和RM都是Real公司成熟的网络音频格式,采用了“音频流”技术,所以非常适合网络广播。
在制作时可以加入版权、演唱者、制作者、Mail 和歌曲的Title 等信息。
RA可以称为互联网上多媒体传播的霸主,适合于网络上进行实时播放,是目前在线收听网络音乐最好的一种格式。
8.MD格式MD(即Mini Disc)是SONY 公司于1992年推出的一种完整的便携音乐格式,它所采用的压缩算法就是ATRAC技术(压缩比是1∶5)。
MD又分为可录型MD (Recordable,有磁头和激光头两个头)和单放型MD(Pre-recorded,只有激光头)。
强大的编辑功能是MD的强项,可以快速选曲、曲目移动、合并、分割、删除和曲名编辑等多项功能,比CD更具个性化,随时可以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MD专辑。
MD的产品包括MD随身听、MD床头音响、MD汽车音响、MD录音卡座、MD摄像枪和MD驱动器等。
9.ASF格式ASF的全称是Advanced Streaming Format,是微软所制订的一种媒体播放格式,适合在网络上播放。
而Windows Media On-Demand Producer则是制作ASF档案的免费软件,让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轻易的利用现成的WAV或AVI档案制作ASF文件。
补充:少见的格式10.AAC格式AAC实际上是高级音频编码的缩写。
AAC是由Fraunhofer IIS-A、杜比和AT&T共同开发的一种音频格式,它是MPEG-2规范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