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语文]29 诗词五首_课件

[初二语文]29 诗词五首_课件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h 怎一个愁字了得!
36
题八咏楼
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
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
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
儿!”即日授印去职。离开
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
于隐居后第二年,这是第三
首。
h
4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huì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hè zhǎng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zhān
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
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
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
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
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
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有
《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
h 》辑本。
28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 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 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h
8
归园田居:这是诗人辞 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 它反映出作者的深刻思想变化。
h
9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 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 处。
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 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 图画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 的满足。
辋川别墅所在地
•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概括山居得到的乐趣。
每每勃勃兴致,自得其乐 写出了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具体描绘“自知”之“胜事”
诗中有画
主旨句 写出了诗人心境的闲适。
•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既乐具趣体,描更绘突其出悠“闲偶放然任”之二字。
“偶然”贯穿上下,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 的悠闲,它写出了诗人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
⑤沾:沾湿。
⑥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h
7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 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 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 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为民谋利,深感听惭觉愧的苦波衷撼。岳阳城。
写 景
写诗人登上岳阳 城楼所看到的波 澜壮阔的洞庭湖。
“垂钓者”指张 九龄,运用典 故、比喻,希 望张九龄引荐
自己出仕。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h 情。
抒 诗人希望出仕,

一展才华,做 一番事业,却无
人引荐。
19
1. 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一年即辞职返乡,两年后病
故。孟浩然一生主要是隐居,
写下了许多山水田园诗,首
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歌创作的
先河,与王维并称“王孟”。
这是孟浩然游历长安时赠给
张九龄的一首诗,希望得到
丞相的提拔和录用。
h
18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双关,委婉地表达了 涵虚混太清。 自己想做官而没视人觉引荐,气蒸云梦泽,
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官,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作只为了获得好 收成。
h
14
2.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
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 幽美之句,前实后虚,相互衬托,完美和谐。
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 自然冲淡,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
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 白描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
王维(701年~761年 ),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 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 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 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 ,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精 通音律,多才多艺。受禅宗 影响很大。
本文选自《王维集校注》 。
h
12
《归园田居》用语平淡自然、
朴素,随口而出,“种豆南山 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
丝毫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
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
h
13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开头两句交代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指各种 杂草。
C.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 湿。

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
黑暗的现实社会。
h
30
• 下片:抒情,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
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的出路。
•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
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写出了词人晚年孤 流露词人对现实 彷徨忧虑的神态。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的不满。
乌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春残
李清照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h香。
37


思 纳



h
38
多情贵胄——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 成讳改性德;字容若(纳兰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 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康熙十五年(1676) 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康熙二十四年患急 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h
29
• 上片: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 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写词人在梦中飞上了天空,见到天 帝,天帝询问自己的去向。
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
•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一句,表现了作者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举,奔向 缥缈的神山,寻求幸福。意境壮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h
31
主题思想
该词通过梦境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 海天相接的图画;通过回答天帝的问话,抒 发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 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表达 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对自由的 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h
10
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 体指什么?
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
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 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 夫也比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h
11
请找出诗中写景和写情的诗
句,并说说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 么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
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29. 诗词五首
h
1
归园田居
陶渊明
h
2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
427),东晋著名诗
人。一名潜,字元亮,
世称靖节先生,又自
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人。
著名的隐士,不满于
官场的黑暗,“不为
五斗米折腰”,隐居
农村。
h
3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
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
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
朗读课文,补充注释
榆关: 山海关的别称。
那畔: 那边,指关外。
帐: 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
更: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
聒碎:搅碎。聒,嘈杂。
h
40
•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 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 远,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满腹乡思、一腔愁绪。
例:撼,意思是摇动。生动形象地 表现了洞庭湖的水波涛汹涌,富有 气势。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希望出仕,无人引荐。
h
20

望月怀远

张九龄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h
21
终南别业
王维
h
22
文学常识
解释: 星河:银河。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 《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我 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 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 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谩:徒,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 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
D.以“衣沾”代写躬耕的所有艰辛,是因为归隐 生活的乐趣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
h
15
孟浩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