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区域地理考察报告实习目的与意义:1.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人才培养的途径。
大尺度空间区域的综合实习,是培养地理科学专业高质量毕业生必不可少的环节。
2.对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形成地理科学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是其他地理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手段。
4.通过实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西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其区域文化特征。
5.提高地理野外考察的能力,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成为具有较强能力的合格人才。
概况:梅州市是历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更是全世界客家华侨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园,在第十二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上,梅州被尊为“世界客都”。
梅州市东部与福建省交界,南部与广东省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毗邻,西部与广东省河源市接壤,北部与江西省相连。
全境地理座标位于东经115°18'至116°56'、北纬23°23'至24°56'之间,总面积15899.62平方公里。
梅州名称由来有所争议。
有说当地多梅,有“十里梅花”之称;有说此地为汉将梅绢之封邑。
但这些说法均未有确切依据。
而据《光绪嘉应州志》,梅州是因本地有“梅峰”山、“梅溪”水而得名。
经济:1.海西计划:梅州地处粤东北,号称“世界客都”,自古,梅州与福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往来频繁。
近年来,海峡西岸的春风越过山峦,吹拂梅州大地,给梅州注入新的活力。
放眼梅州,一片绿的海洋,处处生机勃勃,十大工业园区顺利推进。
该市上市企业总数达到6家,另有4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并确定了34个上市培育对象。
电子信息、烟草、机电、建材、电力、矿业六大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80.26%。
去年,全市GDP总量和财政收入分别是1988年建市前的50倍和15倍。
合作交流,海西平台天地宽梅州与福建渊源很深,多年来,两地的交往日甚,并在相互协作中进一步促进了梅州经济社会的发展。
去年12月4日召开的区域协作联席会议上,梅州和海西的其他城市一起,提出要“深化区域合作,推进海西发展”。
近年来,梅州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大背景下,广泛开展区域协作,尤其与福建合作密切。
去年10月18日,梅州的第一个异地商会福建商会成立。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加深了梅州与福建的联系,也给了闽商更多的机遇。
如今,闽籍驻梅工商企业有1000多家,从业人员在万人以上,主要从事茶叶、水暖器材、石材、陶瓷等数十个行业,而且大多福建商人在梅州创业发展,把福建产品带到梅州,让两地人员更加融合在一起。
就拿饮茶来说。
以前,梅州人喝的都是本地的凤凰单枞茶,自从这几年福建的铁观音进入梅州后,市内百分七八十的人都改喝铁观音了。
梅州市内大大小小有两三百家铁观音茶店。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推进,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进一步频繁。
目前,闽商已成为梅州市外来投资者中人数最多、影响力巨大的群体。
福建商会的发展,正推动梅州在海西平台中实现更大的发展。
今年6月,梅州福建商会组团来闽参加第六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
他们带回一大批项目以求进一步合作,进一步拓展梅州的发展空间。
2.,旅游业:梅州市千年古城,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一、梅州市旅游业的现况:梅州是著名的客家人聚居地,有秀丽的山川风貌、丰富的客家文化胜迹、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浓郁的客家民俗风情,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旅游资源,各具特色,这就使进一步开发旅游业提供了可能和发展潜力。
二是旅游基础设施能力近年大大加强,如近年来市内交通通讯发展很快,已基本形成了立体交通网络。
三是宾馆、酒店接待旅客能力也大为改善,这样为发展梅州市旅游业提供了吃住保障。
梅州市旅游产业化的优势:1、内部优势(1)地域文化优势。
梅州是客家文化大本营,具有很大的文化研究、文化教育以及经济价值。
文化旅游业必将成为梅州旅游特色产业。
(2)旅游资源优势。
梅州市旅游资源相对丰富,且有特色,其中以文化资源(客家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最为突出;其次,温泉资源具有较强优势;再次,山水资源(风景名胜、湖泊、河流)、生态资源(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具有一定优势。
(3)产业特色优势。
一是以围龙屋为载体的乡村旅馆业颇具特色;二是以客家菜为特色的餐饮业独一无二;三是以土特产、纪念品为特色旅游购物业具有前景;四是以温泉休闲保健、客家文化为特色的娱乐业具有发展潜力;五是红色、文化、乡村等专项旅游发展优势巨大。
(4)自然环境优势。
梅州市远离现代工业污染,保持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旅游业、休闲业的发展保持了一块净土。
2、外部优势(1)客源市场优势。
从地域看,梅州市旅游客源市场优势在于邻近几大客源市场——韩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乃至漳厦泉三角洲,具有庞大的休闲度假旅游市场。
从民系看,客家人遍布海内外,具有认祖归宗的庞大探亲怀旧旅游市场。
从文化看,独特的客家文化不仅是国内,而且是海外异质文化爱好者、研究者的兴趣所在,具有庞大的文化旅游市场。
(2)区域联合优势。
把梅州打造成为闽粤赣三省边界客家文化旅游集散地。
(3)一定的交通优势。
开通了航空、铁路、高速,与主要的客源市场建立了联系网络,交通较便利。
另一方面,梅州旅游业发展也同样面临着一些问题。
概括而言,有如下方面:梅州市旅游产业存在问题:1、缺乏精品开发,特色开发不足,拳头产品少。
梅州市一些旅游景点旺旺开发力度很不够,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特色开发不足,总体形象包装不够。
当然,这很大一方面是因为资金问题。
这就导致了许多先天优势很好的旅欧景点不为人所知,养在深闺无人识。
所以,梅州在研究如何将闻名遐迩的“政府品牌”转化为独具价值的市场品牌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这方面应该多向黄山、云台山等地学习经验。
2、旅游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梅州市是山区城市,经常会面临人才留不住,流向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局面。
旅游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导游人员职业素质不高,旅游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3、旅游业行业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旅游产业管理、企业管理有待提高效益。
这对于旅游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瓶颈。
针对以上情况,今后梅州市旅游业的发展要注意以下几点:梅州市旅游业的发展建议:1、在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注意景区的各项管理、人才激励措施等。
2、在开发、建设景区的同时,要注意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要把开发变成变相的破坏。
如果把青山绿水破坏了,就等于把通过发展旅游业脱贫致富的道路又堵死了。
3、注重景区的宣传包装,必须高度重视新闻媒体和旅行社,要多邀请客源城市的新闻记者、旅行社来考察。
4、重点保护客家乡土风情,客家村落民居,打好客家风情牌,打造客家文化旅游品牌,利用客家文化,形成旅游服务产品特色。
5、充分发挥梅州的土特产及客家菜优势,大打购物和餐饮牌,大力发展沙田柚的种植,通过这些项目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6、加强对旅游开发的统一规划和管理,营造良好的旅游大环境。
旅游市场的竞争,突出在吸引力方面。
吸引力既来自景点,也在于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也就是说旅游活动是吃、住、游、购集于一体的活动,谁的旅游景点有特色,观赏价值高,谁能提供便捷的交通、通讯条件,谁的生活设施完善,谁的购物环境优良,谁能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谁就能在旅游市场赢得竞争。
因此要创造良好的旅游大环境,才能吸引游客来“客都”旅游。
7、政府部门要把旅游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既要完善旅游“硬件”,加强“软件”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以市旅游局为主的权威管理机构,协调各方面关系, 改变分散管理、分散经营、小打小闹的状况,以利于旅游产品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人文1.宗教:千佛塔寺,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区东郊,是为保护南汉文物千佛铁塔而发展起来的女众道场,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铁塔铸于南汉大宝八年(公元965年),共七层,高4.2米,底宽1.6米,四方形,塔身铸有千佛,故名千佛塔。
千佛塔是用花岗岩筑砌而成,结构坚固,有防震、避雷、防风及现代照明设备。
塔共九层,高36米,八角形,宏伟壮观。
第一层外墙有6尊护塔天王石雕像,正门为赵朴老题匾及对联,二至八层塔身外墙共有32尊石雕佛像,内墙则浮雕千尊汉白玉佛像,各层门均有海内外大德题联,九层供奉数千尊鎏金佛像,塔顶托起一座七层小石塔,形成塔中有塔,塔上有塔的特色。
塔台周围石栏雕刻着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图,42幅五百罗汉图及48幅花鸟吉祥动物图等,第二层塔台、正门及两侧各有石雕麒麟及石狮,工艺精妙绝伦。
千佛塔寺以石塔为中心,依山建筑,历十余载,日趋完善。
其中千佛宝殿是当前罕见的传统古建筑,正门六条青龙花岗石穿花雕刻石柱,殿内正中是千佛绕毗卢,两侧供奉18尊1米多高木雕金身罗汉,墙上是24诸天及文殊、普贤说法巨型敦煌壁画,手出名家,栩栩如生。
在千佛塔下,又新建了雄伟的千佛殿,殿中有各样栩栩如生的神像,中间毗卢庶那大佛像镶嵌着两万颗宝石,为中国之最。
大殿两侧的二十四诸天壁画,全国仅有两幅,另一幅在北京。
千佛殿下还有沿山而上的九曲文化游廊,古建筑与现代艺术融为一体,显得更加灿烂辉煌。
中国有许多佛教胜地,千佛塔当然属于其中一个。
整座宝塔建筑,堪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亦是梅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前来瞻仰者络绎不绝,是梅州史无前例规模最大的弘扬正法的道场。
当地政府规划周围2.2平方公里为千佛塔文物保护区。
从千佛塔也可以看出佛教对梅州的影响。
千佛塔洋溢着浓烈的佛教气氛,在那里你可以感受到人们虔诚的心与真诚的热爱。
佛教传入客家地区,据史料和古迹验证,始于南北朝时期。
梁代普通三年(公元522年),在广东梅县城西创建了“大觉寺”,距今已1400余年。
其后经隋、唐、宋、元、明的发展,佛教在闽粤赣客家地区兴盛起来,寺庙庵堂不断增加。
佛教的传入,给梅州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很深刻的影响,以至于已成为梅州文化不可剥离的一个组成部分。
即使在今天梅州人生活中,也几乎随处可见佛教诸因素的渗透。
例如,梅州济度仪式之做生斋、“香花”佛事科仪和观音崇拜等,都体现了佛教对梅州人的影响至深。
梅州的佛化民俗远不只这些,面对这些文化现象,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
2.中国客家博物馆:中国客家博物馆,位于广东梅州,是国内唯一收藏、研究、展示、传承客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代表客家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研究成果及研究方向的场所,是中华汉民族诸多民系中唯一的民系文化专题博物馆。
由主馆中国客家博物馆和分馆黄遵宪纪念馆、大学校长馆、将军馆组成。
梅州历史悠久,汉为敬州,宋改梅州,清称嘉应州;名人先贤显赫、客家山歌嘹亮、客家围屋奇葩、客家美食盈香;梅州傲居“客家三州”嘉应州、赣州、汀州之冠。
但是,千百年来,梅州隐身于秀丽的崇山峻岭中,孕育出特有的地域气质,淡定沉稳,悠然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