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
当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不仅体现在课业负担方面,而且还体现在沉重的心理负担方面。
过重的课业负担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而教师、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恰当的教育方
式方法,则是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的更为重要的原因。
有些教师在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常常埋怨学生、埋怨学生家长:“别人会,你为什么
不会?真笨!”“你的孩子怎么那么笨,我教了好多遍,他就是不会!”“我教的学生中没见过
像你这样的,考得这么差!”这是多少教师常挂在嘴边上的话,教师的较真儿几近苛刻。
教师的这些话对学生的自尊、自信心的伤害是非常大的,他有可能使一个喜欢学习的学生对学习
产生畏惧的心理,从而产生厌烦心理而不再学习了,对老师也产生了抵触情绪。
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常常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被老师
批评是理所当然的事。
然而,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显然已不适用。
学生,尤其是处于生长叛
逆期的中学生,他们追求个性发展,个体意识明显加强,更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交往。
因此,我想,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有换位思考
的意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中学生的人格尤为重要。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
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平时的
学校生活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对每个学生都有全面细致的了解。
而要了
解学生光靠观察还远远不够,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
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
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
而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
受老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及不上和学生谈话的效果明显。
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
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
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情感,才能顺
利地开展课堂教学,才能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才能带动整个班级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要建立起师生之间心灵的桥梁,需要教师放下自己的架子,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交流,不把自
己的意愿、想法强加给学生。
现今流行的一句话——“蹲下来看孩子”,便是典型的爱孩子的
表现。
要培养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就要爱孩子。
“教师最大的失误莫过于失去对学生的爱,教师
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学生对自己的爱。
”爱孩子,要学会博爱,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女,给予他们慈母或慈父般的关怀。
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经过努力,都是可以教育好的。
总的来说,我们爱学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坚持全面育人的观念,平等地对待学生
“全面”指的是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它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指学生个体在体现社会要求方
面的全面性;二是指学生个体素质内在结构方面的全面性。
前者,要求教师在促进学生社会
化的教育过程中,真正能够在德、智、体、心诸方面给学生以全面的教育和引导。
其中,德
是第一位的。
在当代社会教师的第一职责应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第二是教学生如何思考,第
三才是传授具体知识。
二、尊重学生的人格特点,热爱学生
对学生的热爱,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现实地、具体地体现在老师对学生的一言一行所产生
的一种强烈的、高尚无私的道德情感。
苏霍姆斯基认为:“教育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他要求教师在工作中既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推心置腹的知心朋友,又要在
学业方面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地耐心指导,真正落实教书育人。
热爱学生并不是
一件容易的事。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
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一个教师只有对自
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起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
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
爱是打开心扉的
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变得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
三、严谨治学,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素质教育呼唤着教育改革,同时也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注重学习、善于学习。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学生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他们接受新事物快,从某种意义上说,教
师在某方面的知识不如学生也是一种正常现象。
这就要求教师放下架子,发扬民主作风,虚
心地向家长和社会学习,向同事学习,向一切有真知的人包括自己的学生学习。
四、为人师表
中、小学生缺乏正确的是非鉴别能力,但又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感染
着学生的成长。
这就要求教师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注重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自己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行为习惯去说服学生、感化学生,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
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每个老师树立新理念:树立民主的学生观,树立全面的教育观,建立民主
平等、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真心实意地去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