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文言文两则 学弈 两小儿辩日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文言文两则 学弈 两小儿辩日
预习检查(给划线字注音)
biàn dòu yú cānɡ
tānɡ
辩 斗 盘盂 沧沧凉凉 探汤
shú wèi rǔ zhì
孰 为 汝多 知乎
朗读课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 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 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 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 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讲的是怎 样的一个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语言 讲给大家听吗?
两小儿对太阳持有的不同观点是 什么?彼此的根据是什么?请在文中 找出相应的句子。
两小儿辩日
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大如车盖 日中时远—— (小)如盘盂
以日初出远—— 沧沧凉凉(冷) 日中时近—— 如探汤(热)
1.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 论,其根据是什么?
假如你就是孔子,听了两小儿 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说?请用 笔写下来。
谢谢
思考讨论:
• 1、两个人同时在最好的老师指导下学棋, 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 2、你还知道哪些与本文相似的事例和人物? • 3、通过学习,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读书明理:
•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 • 2、从中能总结出什么道理? • 3、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1.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要不断学习。
2.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 大胆质疑。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诚实谦虚。
4.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 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
你能用科学知识,说说太阳在早晨,中午 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道理吗?
人们常感觉太阳是早晚大,中午小,就认为太阳 早晚离得远,中午离得近。实际上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实际上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是基本不变的。早晚时感觉 太阳远,是因为远处地平线上的物体如树木,离我们 很远,对我们的眼睛所张的视角很小,感觉到树木之 类的很小,以它们为参照物,就感觉太阳好象很大, 而中午时分,我们头顶上没有很远的物体做参照,头 顶上方的物体对我们的眼睛所张的视角很大,与它们 相比就会觉得太阳很小,实际上太阳的大小没变,离 地球的距离也是不变的。
文言文学习方法: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逐字逐句,理解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读课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 秋/诲/ 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 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 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文言文两则
1.学 奕
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 《刻舟求剑》、《郑人买履》、《叶公好龙》、 《东施效颦》、《楚王好细腰》。 • 这些都是古人写的文章,古人写的文章,我们 叫做文言文,也叫古文。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 《学弈》也是一篇古文。
小资料:
•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 东,邹城市)人。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 家、散文家、政治家,是著名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 而近者大乎?”
如:像。 车盖:古代车上遮雨蔽日的篷,多为圆形。
及:到,到了。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此:这。
为:是。 者:的。
而:表转折。 乎:语气词,“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 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 凉乎?”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
其:代词,日。
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 汤,热水、开水。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决:分辨,判断。 孰:谁。 为:同“谓”,认为。 汝:你。 知:同“智”,智慧。
乎:语气词,“呢”。
课文翻译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 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 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 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正是远的显 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 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 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 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 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小资料:
• 《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 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篇目有:《梁惠 王》;《公孙丑》;《滕文公》;《离 娄》;《万章》;《告子》;《尽心》。 • 《学奕》出自《告子上》。
《学弈》只有5句话,70个字,是一 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学古人写的文章
有一定困难。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古人写的 文章呢?(有什么方法呢?)
谢谢
2.两小儿辩日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正确诵读文言文。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体会古人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 意志,懂得学海无涯的道理。
文学常识
《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 寇所撰。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 是晋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内容多为民间 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书中保存了不少优 美的寓言故事,如“愚公移山”、“杞人忧 天”、“歧路亡羊”等,均为后世广为传诵。
自学提纲:
1.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句话,然 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2.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3.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4.说全文大意。
译文:
•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 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 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 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 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弈秋回答道: 不是这样的。
给划线字翻译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东:向东,往东。 游:游历。 辩斗:争辩,争论。 其:代词,他们。 故:原因,缘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 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 日中时近也。”
曰:说。
以:以为,认为。
去:距离。
而:表转折,相当于“可是”。
日中:正午。 初:刚。
一是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 远则物体形状小。
一是根据感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 远离热源就感觉凉。
2.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 不同,结果也就会不一致。
3.孔子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 怎样的?可取吗?
实事求是,不怕露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