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礼仪须知中华民族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
古人曰:“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人类循礼,源远流长。
早在狩猎时代,人们为了表示自己手中没有武器,让对方感到自己没有恶意而摊开双手,之后演变成了握手礼;为了表示对对方的畏惧与自己的虚弱,愿以低头俯身的姿势面向对方,后来成为了表示尊重对方的鞠躬礼。
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
终于使中国成了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
一、涉外礼仪的重要意义礼仪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而且还代表着一个集体、一个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诚信程度和对外形象。
现在我们强化礼仪,就在于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改善人际关系、美化日常生活,净化社会风气,实施诚信服务,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树立我们洛阳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热情友好、文明礼貌的对外形象。
学习涉外礼仪的必要性“以礼相待”在涉外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学习涉外礼仪有助于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民间交往,使中国人民与全世界人民友好相处。
在涉外交往与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请”和“谢谢”这两个礼貌用语来为自己排忧解难,原因之一就在于“请”可以把命令的口气转换成一种请求的口气,使人听了动心,感觉受到了尊重;“谢谢”则可以表达赞赏之情,使人产生愉悦,并更加乐于助人。
因此,在涉外交往中只要我们注意使自己的言谈举止符合国际礼仪的要求,就一定会赢得众多的国际友人。
第二,学习涉外礼仪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体现中华民族的高素质。
试想,当你应外宾之邀参加晚宴时,如果知道何时该用刀叉,何时该进餐、离席等,就会感到从容不迫,轻松自如。
否则,喝汤时发生响声;没事时玩弄刀叉;用餐巾擦拭汗水等,就会让人瞧不起,不仅丢了自己的脸,还会丢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脸。
因此,作为这次世界邮展的志愿者必须学好礼仪,树立洛阳的良好对外形象。
其三,学习涉外礼仪有助于我们在涉外活动中注重仪表,受到外宾的欢迎和尊重。
试想,一个涉外人员如果穿着牛仔裤赴晚宴,并在餐桌上狼吞虎咽发出怪声,则肯定不会再受到邀请。
因此,仪表彬彬有礼,服饰庄重得体,应该是每一个涉外工作人员的必修课程。
其四,学习涉外礼仪有助于我们注重国外的禁忌礼仪,尊重友人的宗教习俗,为国家赢得更多的利益。
试想,若给一位基督教徒预订了“”号的飞机票,就一定会使其大怒;但若在星期五给基督徒们准备好素食,则一定会赢得他们的赞扬和信任。
因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外交往的不为深入,更多的学习的掌握一些涉外礼仪,是十分有必的。
第五、学习涉外礼仪有助于我们重视礼宾工作,礼仪中的礼,是指礼貌、礼节、礼仪;宾是指宾客、外宾、贵宾。
礼宾工作,是指对宾客实施必要的礼仪形式或礼仪活动。
自觉遵守礼宾工作的基本原则,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世界各国的政府非常重视礼宾工作,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
那么,作为志愿者,你们就是这次世界邮展的礼宾。
礼宾工作作为对外交往的方式,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道德水准和民众素质。
作为邮展工作者不懂一些国际交往礼节,不仅个人失礼,还会牵涉到整个国家或集体的形象遭受损害。
例如:中央电视台“广而告之”栏目曾播出,一个青年司机在接外宾的归途中,因塞车严重,一个劲地说:“他妈的”,外宾听后觉得有趣,忙问翻译什么意思,翻译顺口答到“奇妙的,妙极了的意思。
”外宾牢记心中,见到什么东西好,就竖起大拇指说“他妈的!”反倒使中国人大吃一惊。
由此可见,礼宾工作不仅体现着涉外工作人员的礼仪修养,还表现着全民族的道德水准。
在与外界交往中,只有与国际礼仪接轨,提高文明素质,才能更好地维护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荣誉。
工作人员不仅应明确礼宾工作的重要性,还必须严格遵循各国通行的礼宾原则,才能真正做到有理有节,不失国格和人格。
礼宾工作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三项:平衡原则,是指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在礼仪规格上一律平等相待的原则。
亦即“一视同仁”的原则。
例如:中国不论是同强大的美国交往,还是同弱小的柬埔寨交往,在礼仪规格上都是对等的,两国元首来,都放响礼炮,安排三军仪仗队欢迎。
平衡原则是测试国与国之间关系是否平等的量化计,因此,在组织国家高级外交礼仪活动中,各国政府都是持非常严谨的态度来对待的。
对等原则,是指国与国之间,“你”用什么礼仪规格待“我”,“我”就以同样的礼仪规格待“你”的原则。
亦即“礼尚往来”原则。
例如,前几年,我国家主席访问某国时,到机场迎接的是某国外交部部长,宴会上又是副总统接见,显然是不对等的,所以,第二天,美联社向全世界公开报道说“中某关系紧张”。
之后,当该副总统访华时,我们也同样以低规格礼仪相待。
由此可见,外交礼仪不同于一般的外事礼仪,必须只讲原则,不讲情面,否则,就会失掉国格。
国际惯例原则,是指在长期的国际交往中,经过工作实践,被大家所接受的一些行为规范。
例如:迎接国家元首来访,各国都应放响礼炮;接待成员应该平级或略低于宾客级别;持外交护照的大使出访、进关时,可走绿色通道、行李免检,等等。
综上所述,涉外礼仪的含义和意义是极其广泛和深刻的,它包括有涉外交往中应遵循的基本礼貌、礼节、礼仪和涉外交往中应明确的基本原则、国际惯例,各国法律、国际常识等等。
因此,学好它,不仅应有善记的头脑,高雅的兴趣爱好等等,还应具备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涉外交往中,自觉地维护祖国的尊严,为世界邮展为洛阳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涉外礼仪概念、要求什么是涉外礼仪?涉外礼仪实际上就是我们参与国际交往所要遵守的惯例,是约定俗成的做法。
换而言之,它是讲规范,规范就是标准。
你讲不讲规范,是你这个人懂不懂规范的问题;你讲不讲规范,是你这个单位有没有规范的问题。
这个在国际交往中是很强调的。
比如在大庭广众之前,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着装,他有规范性的说法,两句话:“女人看头,男人看腰”。
女人看头是看什么呢?看发型,比如染不染色,长度如何等等。
像我们服务行业,政府机关一般公务员是不染彩色发的,除非把花白的头发染黑。
另外头发不宜过长,作为女性,一般工作岗位上不长于肩部。
有同志讲了,长于肩部如何?长于肩部要做技术性处理,盘起来、挽起来、梳起来,不能随意披散开来。
道理很简单,年轻姑娘的一头飘逸的长发是很有一些魅力的,你这儿一甩,没准附近的每一个人就晕了。
“男人看腰”,看什么呢?不是看我们腰粗不粗,也不是看腰带是什么品牌,而是看这样一个细节,腰上挂不挂东西。
我们说句涉外交往中的行话,一个有社会地位的人,一个有层次的人,在大庭广众之前腰上是不挂任何东西的。
你见过普京总统腰上挂手机吗?你见过安南腰上有一串钥匙吗?所以我刚才想讲的这是涉外礼仪的一个特点,就是规范性。
从国际交往的角度来看,那么涉外礼仪有什么基本要求呢?1、忠于祖国2、维护形象3、求同存异4、遵时守约5、热情有度6、不宜过谦7、尊重隐私8、女士优先三、涉外接待须了解的几点要求1、做好接待准备接待工作首先应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弄清代表团的国别、名称、成员名单、来访目的等内容。
如需要根据客人要求预定宾馆或返程机票,还应索取来宾护照的复印(传真)件。
掌握了以上情况后,再制定一份周密详细的书面接待计划,包括迎送、会见、会谈、日程安排、签字仪式、宴请、参观游览、交通工具、餐寝时间、陪同人员等详细内容。
日程安排应尽量事先征询来宾意见,还要考虑来宾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2、按外宾级别做好迎送要依据来访者的身份,确定迎送规格。
根据国际惯例,主要迎送人通常同来宾的身份相当。
遇有高层外宾来洛阳访问,要按上级接待部门的通知要求安排党政领导人出面迎送,组织好迎送仪式、场地布臵、献花、照相、拍电视、组织群众场面等内容,比如飞机(车、船)抵离时间、献花人员的挑选和鲜花花束(花环)的准备、介绍宾主相见的方式、车辆顺序的编排、座次的安排、国旗的悬挂等等,逐项落实。
迎宾时,要准时到达接客地点,不得延误,一般应提前30分钟到达。
外宾下飞机(车、船)后,礼宾人员应主动将迎宾人员姓名、职务一一介绍给来宾,迎宾人员随即与来宾握手表示欢迎。
与外宾握手时,一般主人先向客人伸手,身份低的不要主动向身份高的伸手,男性不要主动向女宾伸手。
如遇外宾主动与我方人员拥抱时,我可做相应表示,不要退却或勉强拥抱。
如需献花,应安排在迎宾的主要领导人与客人握手之后进行。
所献鲜花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或黄色花朵。
乘车时,应先请客人从右侧上车,陪同主人再从左侧上车。
待外宾与陪同人员全部上车后,再驱车去宾馆。
途中,陪同人员应择机将有利于对外宣传洛阳的事物,人文景观等向外宾介绍。
重要外宾和大型团体来访,应安排专人、专车提取行李并及时送到客人房间。
外宾抵达住处后,不宜马上安排活动,应稍事休息,给对方留下更衣时间。
送客时,在外宾乘坐的汽车、火车开动时,送行人员应挥手致意。
在机场送客一般应在飞机起飞后方可离开,以应付临时变化情况。
3、日常交往中的礼节(1)尊重各国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共道德。
(2)遵守时间,不要失约:参加活动要按约定时间到达。
不要过早,使主人因未准备好而难堪;也不要晚到,不守时是很失礼的。
(3)尊重老人和妇女,上下车辆和电梯应予照顾,出入门让他们先行。
(4)举止端庄,注意言行。
不要作一些异乎寻常的动作,不要用手指指人,不喧哗,不放声大笑,不在远距离大声喊人。
走路不要搭肩膀,脚步要轻,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不可慌张奔路。
无论站立或坐下,姿势都要端正,不要蹲在地上等车、等人。
站立时,身子不要歪在墙上或往子上,不要坐在椅子扶手上。
坐下时腿不要乱跷、摇晃,更不要把腿搭到椅子扶手上或把裤管撩起。
手不要搭到邻座的椅背上。
女同志不要叉开双腿。
(5)切勿随地吐痰,可吐在自己的手帕里。
不乱扔烟蒂或其他废弃物品。
(6)公共场合不可修指甲、剔牙齿、掏鼻孔、擤鼻涕、挖耳朵、挖眼屎、搓泥垢、搔痒、摇腿、脱鞋、打饱嗝、伸懒腰、哼小调、打喷嚏;打呵欠应用手帕捂住嘴、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声音。
(7)在外事活动的许多场合,如看演出和进餐时不许抽烟。
在允许抽烟的场合,应先敬左右的人,如妇女在座,应征得妇女同意。
不要边走路边抽烟。
进入会客室、餐厅前,应把烟掐灭。
(8)参加活动前不要吃蒜、葱等味大的东西。
必要时,口含一点茶叶可冲淡葱、蒜味。
(9)涉外住宿时,到对方房间拜访,应事先电话联系,到门口按门铃。
即使国内同事间拜访,也切忌直接到门口大声呼叫,用力敲门。
4、与外宾见面时的礼节接待外国客人,我们强调接待三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是吧?来了话你要先说个欢迎光临,然后再说事。
我在我们保卫处的同志讲过课,我跟他讲,“那要来了客人的话,你首先要问先生你好,然后再说事,你不能上来问,找谁,人家是犯罪嫌疑人吗?”你打电话也是,拿起话筒第一句话,“你好**单位”,然后再说事,不能上来就喂喂喂,再问“有人吗?”那人家不是人吗?那你这是基本礼貌(1)初次相识,一般由第三者介绍或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