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电动自行车充换电站工程项目建议书二零一四年三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1)第二章项目建设的理由 (6)第三章项目选址 (7)第四章总图布置与项目建设内容 (8)第五章节能 (9)第六章环境影响和水土保持 (10)第七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14)第八章组织机构、实施保障和项目招标方案 (17)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与工程管理 (19)第十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21)第十一章效益分析 (22)第十二章项目社会效益评价 (23)第一章概述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思南县电动自行车充换电站1.1.2项目建设单位贵州思南经济开发区1.1.3项目建设地址双塘工业园区1.1.4建设规模建筑面积5943.09平方米1.2编制依据和范围1.2.1编制依据1、相关标准a、电动自行车技术标准GB/T 18487.1-2001《电动自行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T18487.2-2001《电动自行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自行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GB/T18487.3-2001《电动自行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自行车辆与交流/直流充电机(站)》GB/T 19596-2004《电动自行车术语》GB/T20234-2006《电动自行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QC/T 743-2006《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b、电气技术标准GB 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T 14549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 12326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5543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7215.211-2006《交流电测量设备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GB/T 17215.322-2008《静止式有功电能表0.2S级和0.5S级》GB/Z17625.6-2003《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谐波电流的限制》GB 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52-19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3-1994《10kV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4-19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60-2008《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856-2004《电力用直流电源监控装置》GJB 3855-1999《智能充电机通用规范》JB/T 5777.4-2000《电力系统直流电源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及安全要求》JJG 842-1993《直流电能表检定规程》YD/T 1436-2006《室外型通信电源系统》c、土建技术标准GB 50007-2002《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 年版)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37-1996《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345-200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d、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233-2009《电动自行车非车载充电机通用技术要求》Q/GDW234-2009《电动自行车非车载充电机电气接口规范》Q/GDW235-2009《电动自行车非车载充电机通信规约》Q/GDW236-2009《电动自行车充电站通用要求》Q/GDW237-2009《电动自行车充电站布置设计导则》Q/GDW238-2009《电动自行车充电站供电系统规范》2、相关文件《关于加快推动纯电动自行车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家电网公司2006年12月《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务院办公厅2009年3月20日《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第一阶段重点项目实施方案》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十二五”电网智能化总体规划》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12月《国家电网公司2010年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国家电网公司2010年1月《思南县010年度充电设施建设资金需求情况总表》1.2.2编制范围本项目建议书以思南电动自行车充换电站新建项目为研究对象,以思南电动自行车充换电站项目的建设理由、建设条件、工程方案、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作为重点,具体包括: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建设理由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工程技术方案公用工程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效益分析1.3结论与建议1.3.1结论随着电动自行车产品的发展和政策导向、服务导向的影响,纯电动自行车的潜在使用者不断涌现,根据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估算至2012年底,全县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为2000辆左右。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对增强当地充换电能力,促进电动自行车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3.2、建议1、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及早立项,当地有关部门及时落实本项目的外部市政配套设施,力争与项目同步建成,投入使用,以充分发挥电动自行车充换电站的功能。
2、科学、严格的组织管理是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
建议项目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及时检查、发现、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使项目建设从组织管理上得到加强和保证。
3、项目建成后,为发挥其最大的效能,应根据需要,加强硬件建设,引进人才,加强对电动自行车充换电站的管理。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理由2.1项目建设的背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越来越少,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被大家所认识,对洁净新能源汽车的呼声逐渐高了起来,由此,氢动力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应运而生。
尤其是近几年,蓄电池技术已取得极大突破,充电汽车的广泛使用已由设想逐渐变为现实。
但是没有完善的服务配套设施,充电汽车就不可能被大量推广使用。
2009年在南方网的访谈中,日产中国市场总监沈莉表示,目前电动自行车的技术并不是问题,能否建立配套设施才是关键。
在一个城市内至少要建设十几个到数十个公用充电站,才能满足市区内的出租汽车、私家车、商务车快速充电的需要。
目前处在电动自行车普及的萌发阶段,为共同扶持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系统运营,推动思南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飞跃发展,汽车保有量也在持续上升,不仅大量消耗石油资源,其尾气排放也在不断助增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加快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应对能源紧张、环境恶化的的重要产业政策。
近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研发力度不断加大,电动自行车电池、电机、电控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纯电动自行车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电动自行车产品的发展和政策导向、服务导向的影响,纯电动自行车的潜在使用者不断涌现,根据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预计至2015年新电动自行车用电负荷将达到3.8万千瓦,与此水平相配套,至2020年,思南县规划建设集中充电站5座,标准充电站20座,配换站50座,充电桩1160套。
2014年底前是思南县电动自行车的发展起步和市场培育阶段,目标车型是公交车、公务车和少量私家车,估算至2020年底,全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为2000辆左右。
完善电动自行车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充电设施服务网络是电动自行车普及应用的关键,加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基础建设,以超前的配套服务水平引导电动自行车消费需求是国家电网公司促进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浙江作为中国经济强省,是电动自行车发展推广的前沿地带,试点城市中集中充电站、标准充换电站、电池配送站的建设已取得有效成果,“换电为主、插充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的经营模式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需求相适应,紧密了结合智能电网的建设,在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同时提高了社会资源利用率,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第三章项目选址3.1项目位置考虑站址的交通,配送电源,以及布点的均匀分布情况,进行了大量的现场勘查,通过遴选,选定思南双塘工业园区一处地块为该充换电站站址,交通便利。
因此项目选址是合适的。
3.2项目用地项目规划用地面积5825平方米,净用地面积4875平方米。
3.4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区为城市建设用地,各项配套设施齐全,完全可满足项目的各项要求。
供水:水源由思南自来水公司供给,由乌江接入,水源可靠,水压稳定,水质优良。
生产、生活、消防合用同一水源。
供电:本站主要负荷为模块式充电机,按每台充电机额定功率4kW 估算,考虑满荷工作同时系数,本站正常充电负荷约560kW,考虑其它生产系统负荷,需配备容量为800kVA的10kV干式变压器一台,为此需提供10kV外部电源一路,由用电管理所统一规划,由电力公司低配共用专线供电。
排污:排污接口位于双塘大道,排污管网已铺设,污水可直接排入管网。
绿化、电讯、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已到位。
第四章总图布置与项目建设内容4.1总平面布置该工程位于思南双塘工业园区,南面为办公和服务用房,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一轻钢结构的大棚。
主入口位于小岩关隧道入口出。
4.2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办公及服务用房为一幢六层单体建筑,建筑占地9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943.09平方米。
功能分布:半地下室为停车、一层为展厅、二~六层办公室。
建设具有200台充电机,400个电池组充电工位和8套整车充电设施的中型充换电站,使之具备正常日服务能力200车次/天以上、满负荷能力约300车次/天的服务水平。
第五章节能为贯彻国家颁布的《节能法》,同时保持能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本项目将采取具体措施,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主要有:总体布局上符合规划要求外,变配电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减少能量损耗,同时选用节能安全型的电力变压器及配电设施。
采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及门窗型材,提高建筑的保温功能,建筑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可以降低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照明设备的选用及节能措施:照明灯具采用高光效、高显色、低眩光、长寿命格栅日光灯;日光灯采用长寿命、低损耗的电子镇流器(功率因数不小于0.95)。
选用国家推荐的节能型产品和设备,采用照明智能控制系统来实现对食堂、宿舍等场所人工照明的智能控制,以达到最大的节能效果,实现绿色照明。
同时尽量降低峰值负荷和缩短运行时间,起到最大节能效果。
减少电动机轻载及空载运行,宜采用变频调速装置。
变电所变压器选用高效率、低耗能产品。
建筑物给水进户管设水表计量,以节约用水,对水能源尽量循环使用,尽量少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