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一)基本理念①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

积极探究化学奥秘,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设计思想本课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的发展也不可分割。

在教学设计中,密切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实物、录像、图片,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本课题设计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掌握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第二课时介绍粗盐的提纯以及复分解反应。

本课时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以及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

本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用视频资料介绍学生熟悉的物质一一氯化钠的制取过程,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用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学生的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采用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到的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一些性质和用途。

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使学生切实感受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体现合作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最后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上网查询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侯德榜先生的事迹,将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融为一体。

二、教案设计课题生活中常见的盐授课人梁红肖何学校重庆市第九十五初级中学教学目标1. 了解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重点1•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难点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实验探究法。

仪器、药品试管、单孔塞、导气管、石灰石、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碳酸钾溶液、碳酸镁溶液、盐酸溶液、澄清石灰水。

介绍食盐在生活中的妙用:⑴沐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食盐,可使皮肤强健。

⑵鲜花插入稀盐水中,可数日不凋谢。

⑶新买的玻璃器皿,用食盐擦一下,不易破裂。

⑷洗有颜色的衣服时,先用5%的食盐水浸泡后再洗,则不掉色。

⑸铜器生锈或者出现黑点,用食盐可以擦掉。

⑹误食有毒物,喝一些食盐水可以起解毒作用。

10分钟,然风味独特,还延长保质期。

4•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

5•交通上:将氯化钠撒在雪上,可使路面积雪消融,减少事故的发生。

学生观看资料图片。

了解食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妙用。

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触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2.氯化钠的生理作用:讲解:食盐是重要的调味品。

食用的氯化钠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体液中。

钠离子: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 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氯离子是胃液中的主要成分,有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

补充食盐可补充出汗、排尿等排出的氯化钠。

需注意的是不能长期过量食用食盐,而钠离子摄入过少会使钾离子进入血液,使血液变稠,皮肤变黄。

3.介绍氯化钠的分布: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那些地方蕴藏有大量的氯化钠吗?4食盐的制取:你想知道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吗?播放录像:①海水晒盐:提取自然界中的氯化钠:将海水、盐湖、盐井中的水,先蒸发其中的水分,达到饱和再蒸发,食盐就会析出。

这样制得的食盐中含有很多杂质,又叫粗盐。

投影图片:盐田聆听讲解。

学生看书思考、回答:自然界中的海水、盐湖、盐井、盐矿中蕴藏有大量的氯化钠。

观看录像、图片,获取新的知识。

观看录像、了解工业制食盐的大概过程。

让学生了解氯化钠重要的生理作用。

养成看书、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理解、归纳能力。

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切身体会化学和生产的密切联系。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了解食盐的几种制取方法。

5.盐与食盐你听说过盐中毒的事情吗?播放录像:①用工业盐烹调食物引起中毒的事件资料。

②不法商贩用工业盐腌渍食品的资料引导学生提出盐和食盐的区别。

简介:几种有毒的盐亚硝酸钠(NaN02)硫酸铜(CuS04)二、碳酸钙的用途提出问题:1.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到和接触到石灰石?2•同学们收集到哪些含有碳酸钙的物质?出示一块石灰石和一只牙膏3.石灰石和牙膏之间有什么联系?等。

提出问题:你参观过溶洞吗?投影图片: 讨论,交换信息。

观看录像,思考问题:为什么食盐可以食用而有些盐不能食用呢?学生讨论后回答:盐与食盐的区别:食盐不等于盐,食盐是一种物质,而盐是一类物质,食盐是盐的一种。

回答问题,交流展示生活中收集到的含有碳酸钙的实物,介绍实物的用途。

(石灰石、大理石、汉白玉)思考、联想、大胆猜测提出结论:①石灰石和牙膏没有任何联系。

②石灰石和牙膏中的主要成分相同。

学生交流课前通过查阅报纸、书刊或者是通过互联网所收集到的碳酸钙的用途。

讲解:溶洞大多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体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

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有的沉积在洞顶,有的沉积在洞底,日久天长洞顶的形成钟乳石,洞底的形成石笋,当钟乳石与石笋相连时就形成了石柱。

三、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实验探究1:你知道怎么样检测一种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钙?从上面的实验中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提出问题:从石灰石可以与盐酸反应,你联想到了什么问5观看图片聆听讲解欣赏广西桂林地区的溶洞奇观和教师旅游过程中拍摄的溶洞中的钟乳石、石笋的照片。

讨论实验方案并分组实验分组实验:每个小组用实验来检验已准备好的石灰石、大理石。

观察现象并记录。

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交流汇报实验结果:样品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

CaC03+2HCI=CaCI 2+呼0+。

0』C02+Ca(0H)2= CaC03^ +H0思考、回答:石灰石几乎全部溶解在盐酸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说明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联想盐酸腐蚀含有碳酸钙的建材。

思考:应如何预防建材的腐蚀?分组进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联系实际和地理知识,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河山的情感。

用丰富的实际素材让学生感知熟悉的对象,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向学生渗透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的思想。

培养动手能力和讲解:牙膏中的一种配料与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相同,并且是由石灰石为原料制作的。

这种配料就是一一碳酸钙(CaC03 )。

⑷碳酸钙有什么用途?小结:碳酸钙大量用于建筑业。

天然存在的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

还可以用于补钙剂创设问题情景。

通过具体实物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加深对正确知识的印象,纠正错误认识,完成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通过共同学习获得新知识。

引导学生猜想、挑起学生的思维矛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板书设计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一、氯化钠1. 氯化钠的用途用途广泛,食盐的妙用2. 氯化钠的生理作用3. 氯化钠的分布自然界中的海水、盐湖、盐井、盐矿中蕴藏有大量的氯化钠。

4. 食盐的制取海水晒盐工业制取食盐5. 盐与食盐食盐不等于盐,食盐是一种物质,而盐是一类物质,食盐是盐的一种。

二、碳酸钙的用途1. 大量用于建筑业2. 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三、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如果生成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此为碳酸盐,该物质中含有碳酸根或者碳酸氢根离子。

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2. 侯德榜先生的事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