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制氢装置的原始开工装置在开车前要进行开车前的准备,对装置中所需要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公用工程系统进行检查和接收,所有条件一切良好才具备开车的条件。
11.1准备工作11.1.1开工检查项目1.所有容器和设备在填充闭之前,已经过仔细地检查,内部清洁无损,内件安装完整。
2.转化炉及废热烟道衬里经干燥以后进行过仔细检查,完整无损,质量良好。
3.所有的管道和设备经检验,包括阀门、孔板、测压点、放空排污阀、安全阀、疏水器等在内安装正确无误,并对设备和管道进行过仔细冲洗和吹扫。
4.所有仪表、控制阀经过检查和调试合格。
电磁阀、变送器送电。
调节阀气源接通。
所有一次仪表,信号取压管上的及至变送器的脉冲管线上阀打开,所有安全阀前的阀门打开。
5.所有放空阀、排液阀、通向地管的阀门、取样管上的阀关闭。
6.泵、压缩机、风机等动设备按专门说明书经过检查,并做过运转试验,性能良好。
7.联锁系统经过检查,功能良好,并作好设定。
8.所有安全阀经过检查合格,并作好压力设定。
9.所有设备和管道已做过气密试验,以及N2置换工作。
10.所有疏水器经检验功能良好。
11.所有临时盲板拆除。
12.控制室内所有调节阀处于手动状态,所控制所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13.现场所有工艺管线上的截止阀处于关闭状态。
14.所有工艺主流程上的盲板翻为通板。
15.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均已具备接受条件。
16.开工所需物料已关至装置界区。
11.1.2开工人员培训为确保装置安全、平稳、高效、一次投料试车成功,必须对参加开工的所有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开工培训,让所有人员训练掌握开工方案和步骤,并进行上岗取证考试,取得上岗证的人员才能参与装置的初次开工。
11.1.3成立开工指挥小组为明确各级开工人员在开工过程中所负责的具体工作,便于开工的统筹安排,明确指挥和操作职责,开工前要成立装置开工指挥小组,编制指挥网络图。
11.2开工步骤制氢装置的原始开工步骤较为复杂,主要是因为有较多种类的催化剂的预处理。
催化剂预下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装置生产的平衡和效益的高低。
因此,制氢装置原始开工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好质量关。
11.2.1系统气密根据装置各系统的压力等级和流程,编制气密流程图,用气密介质对各系统进行气密,具体方法见上一章相关内容。
11.2.2置换编制气密流程图,用氮气对各系统、设备、管道进行置换,具体方法见上一章相关内容。
11.2.3原料预热炉点火升温11.2.3.1建立脱硫系统单独循环按压缩机操作规程,启动压缩机,建立脱硫系统的氮气循环流程,控制好压缩机入口压力和系统的循环量。
11.2.3.2点火升温按第六章6.1.3.2的相关操作方法进行加热炉的点火操作,点燃加热炉的长明灯,然后根据升温需要增点火嘴,并按工艺指标控制好升温速度。
在升温过程中,控稳脱硫系统压力,确保循环量正常,系统压力不够可在压缩机入口补入氮气。
11.2.3.3脱硫系统热氮干燥根据脱硫系统所装催化剂使用说明书,确定脱催化剂结晶水的温度,以此为依据,脱硫系统各反应器分别进行干燥脱水操作。
打开循环系统的低点排凝阀, 让管线的凝结水排出并用水桶收集好, 待水排净后,关闭各排凝阀。
如果在1~2小时内循环气中无水排出或排水量<0.01(m)%催化剂/h,可以认为脱硫系统热N2 干燥结束。
11.2.4加氢转化催化剂预硫化11.2.4.1切出脱硫反应器脱硫系统热氮干燥结束后,切出脱硫反应器,然后加热炉按工艺指标进行降温操作,准备进行加氢转化催化剂的预硫化操作。
11.2.4.2确认预硫化条件1.硫化操作流程已确认无误。
2.硫化剂或加氢干气已达投用条件。
3.分析站已做好分析准备。
4.脱硫循环工况正常,仪表使用无异常情况。
11.2.4.3预硫化操作按第五章5.1.3.2的相关内容进行加氢转化催化剂的预硫化操作。
催化剂预硫化结束后,用氮气置换至含硫低于1ppm,可切出加氢反应器,单独保压。
加热炉按工艺指标要求进行降温操作,等待低变催化剂还原操作的进行。
11.2.5低变催化剂还原11.2.5.1建立低变反应器循环流程加氢催化剂预硫化结束后并置换合格后,切出加氢反应器,切入低温变换反应器,建立低变催化剂还原流程,利用原料预热炉的热量进行催化剂还原操作。
11.2.5.2确认还原条件1.低变催化剂还原流程已确认无误。
2.还原剂配入流程已改好达到投用条件,还原剂经分析已合格。
3.低变催化剂还原方案已组织职工学习并掌握。
4.分析站分析仪表使用正常。
11.2.5.3还原操作按第五章5.1.3.2相关的内容进行低变催化剂的还原操作,催化剂还原结束后切出低变反应器单独用氮气保压,避免空气进入低变反应器内。
然后原料预热炉按工艺指标进行降温,以进行甲烷化催化剂的还原操作。
11.2.6甲烷化催化剂的还原11.2.6.1建立甲烷化反应器循环流程低变催化剂催化剂还原结束后,切出低变反应器,切入甲烷化反应器,建立甲烷化催化剂的还原流程,利用原料预热炉的热量进行催化剂还原操作。
11.2.6.2确认还原条件1.化剂还原流程已确认无误。
2.还原剂配入流程已改好达到投用条件,还原剂经分析已合格。
3.催化剂还原方案已组织职工学习并掌握。
4.分析站分析仪表使用正常。
11.2.6.3还原操作甲烷化催化剂一般是以氧化态的形式供应的,使用前必需还原才具有活性。
还原剂通常就利用脱碳后的气体,用脱碳气通入催化剂床层,随着升温,催化剂也随之被还原了。
也可以利用临时流程在线外配氢还原(初次开工使用)。
甲烷化反应器及其出口气体流经的系统用N2置换合格。
缓慢打开甲烷化反应器进口阀门,用工艺气给甲烷化系统充压,待反应器内压力与脱碳出口气压力平衡后,全开进口阀,并将甲烷化入口温度调节阀全开。
慢慢打开甲烷化反应器的出口阀,并逐渐关闭甲烷化反应器的跨线阀。
按第五章5.6.2.2的相关内容进行甲烷化催化剂的还原操作,还原结束后切出甲烷化反应器单独用氮气保压,避免空气进入甲烷化反应器内。
原料预热炉按工艺指标降温至常温或只保留长明灯,停下压缩机。
11.2.7水系统建立循环11.2.7.1准备工作1.进水流程改好并已确认。
2.控制仪表、调节阀等已调试完毕,达到使用条件。
3.进水泵已达投用条件。
4.汽包安全附件已投用,汽包就地放空阀已打开。
11.2.7.2向除氧槽进水启动除盐水泵,打开泵出口阀向除氧槽进水。
投用除氧槽液位控制阀,控好除氧槽液位在50%,建立除氧水的单独循环。
11.2.7.3引蒸汽除氧除氧槽投用水封,引外来蒸汽入除氧槽进行除氧。
除氧槽压力控制在0.02~0.04MPAP 之间。
采除氧水样进行分析,当除氧水中氧含量<15μg/L、硬度<1.5μmol/L、PH值在8.5~9.2之间,除盐水除氧合格。
(各地区水质不一样,请参照设计给出的指标执行)11.2.7.4向汽包进水改通进水流程,启动汽包给水泵向汽包进水,进水时打开汽包顶部放空阀,投用汽包液位控制阀,控制汽包液位为50%, 投用汽包安全阀。
汽包进水后可启动加药泵向汽包加药。
按工艺要求控制加药量。
投用汽包的定期排污和间断排污进行冲洗以确保汽包水合格。
当汽包液位达到50%时,停下汽包进水泵。
以后根据汽包液位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增开。
11.2.8转化炉点火升温汽包建立水循环后可进行转化炉点火升温的操作。
11.2.8.1建立转化、中变循环流程改好转化、中变氮气循环流程,按实际需要向系统充入纯净的氮气,启动压缩机建立循环。
11.2.8.2确认点火条件1.循环系统运转正常。
2.引风机、鼓风机已启动正常。
3.转化炉膛负压已控稳在:30~50Pa之间。
4.汽包液位和水系统运转正常。
5.转化炉炉膛气已作动火分析并已合格。
6.转化炉燃料已引至各火嘴手阀前。
7.有联锁自保系统的装置先将转化炉联锁自保系统投用。
8.循环气经采样分析已合格(氧量<0.5%)。
严格控稳压缩机入口压力和循环量,压力不够可在压缩机入口补入N2。
投用循环系统上所有的空冷器和换热器。
11.2.8.3点火升温点火原则:间隔均匀点火,这样点火的目的是使炉膛温度分布均匀。
控稳燃料气压力,把燃料气引至转化炉各火嘴手阀的最后一道阀前。
点火时,一手拿点火枪伸入点火孔, 打着点火枪,一手打开小火嘴手阀, 将火嘴点燃。
点火前,调节好一、二次风门的开度。
点燃火嘴后,调节火嘴及风门开度,使燃料燃烧充分,此时火焰应呈兰紫色,火焰头上略带枯黄色。
点火操作完成后,将转化炉温度控制投用串级调节。
在转化炉升温过程中,如果升温速度达不到升温要求时,可增点火嘴或调节火嘴开度,但必须做到多火嘴短火焰蓝火苗。
调节火嘴后,要密切注意烟道气氧含量及烟道气温度的变化情况。
同时,调整好炉膛负压,保证火焰燃烧正常,同时注意中变反应器入口温度的变化情况,让中变反应器与转化炉同步升温。
转化炉点火后,按工艺指标控制升温速度,一般控制升温速度为25~35℃/h,升至配氢配汽条件时恒温操作。
注意:A.点火时应尽量使炉膛温度分布均匀B.在转化、中低变升温的过程中,点燃小火嘴应以多火嘴小开度为原则进行,同时注意点燃的小火嘴在炉顶分布要均匀。
C.一次点火不成功,要立即关闭烧嘴。
待炉膛通风至少20分钟后,炉膛内不再含有燃料气后才可再次点火,否则会有爆炸的危险。
11.2.9自产蒸汽并网11.2.9.1汽包产汽随着转化炉温度温度的升高,汽包水的温度也逐惭升高并开始产生蒸汽,汽包有蒸汽产生之后应启动给水泵补水,汽包液位与给水流控投用串级调节,控稳汽包液位。
注意事项:A.操人员注意检查现场液位计和压力表的数值是否与DCS的数值相符。
B.通过消音器手阀控制汽包的升压速度,一般控制在0.2~0.3MPa/h。
11.2.9.2蒸汽暖管1.改好蒸汽并网流程,并排干净流程上的积水。
2.打开流程上所有的排水阀,引蒸汽进行暖管,疏水完毕后关闭各导淋阀。
11.2.9.3蒸汽并网1.确认工艺参数:(1)蒸汽温度达到或超过露点温度;(2)蒸汽压力平稳;(3)汽包液位稳定控制在50%。
2.并网操作(1)内操人员将蒸汽压力控制阀调试好;(2)外操人员缓慢关闭就地放空阀,并对并网前的蒸汽管道进行疏水,暖管;(3)内操人员视汽包压力情况打开蒸汽压力控制阀,确保压力不超高,将蒸汽并入外系统蒸汽管网。
注意:在蒸汽并网时,操作要缓慢、平稳,避免引起汽包压力、液位的剧烈波动,尽量使汽包压力平稳,汽包液位保持在50%。
11.2.10转化、中变催化剂还原11.2.10.1转化炉配蒸汽1.配汽条件:(1)转化炉入口温度: 420~450℃;(2)转化炉出口温度: >450℃;(3)中变反应器床层最低温度: >200℃。
2.配入蒸汽根据计算好的水氢比,向转化炉配入自产蒸汽(当自产蒸汽压力比转化入口稍高0.3~0.5Mpa并且分析合格,汽包液位稳定)或系统蒸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