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广州“二模”作文评析及优秀作文1新高考新作文2009-05-03 2159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6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五官很有意思,眼睛两只,耳朵两个,嘴巴一张。
两只眼睛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两个耳朵却向着不同的方面;一张嘴巴也许是要人们少说。
所以,有人得出这样的感悟多看、兼听、慎说。
请你以“看·听·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2)根据下面的图画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少于800字。
2009广州“二模”作文评析及优秀作文一、关于题意内容(一)总体把握第(1)道是话题作文。
该题由三个部分构成材料、话题、要求。
对话题作文的审题应把握“三审”原则①审材料,抓材料的关键信息。
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只是话题的铺垫,其作用是启发学生思考,所以,考生写作时可以用、也可以不使用话题中的材料。
本次作文的话题材料分别从“人的五官、五官的摆设和人的感悟”三方面提供写作思考的情境,以激活想象。
考生可以从材料中五官的摆设思考,“两只眼睛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可以理解为目标要一致;“两个耳朵向着不同的方面”可以理解为广泛听取意见,包括不同的意见;“一张嘴巴也许是要人们少说”可以理解为少说、慎说、不乱说。
考生也可以参照人的感悟“多看、兼听、慎说”来立意写作。
但无论怎样解读话题中的材料,都不能离开话题的范围写作,因为话题中的材料是服务于话题的。
②审话题,明确判定话题类型,灵活驾驭话题的内涵和外延。
话题是话题作文的灵魂,立意角度的选择,论证材料或记叙事件的选取、行文思路的把握都必须要围绕话题展开。
本话题“看·听·说”是由话题材料延引出来的关系式话题。
话题中的三个动词“看、听、说”分别由两个间隔号分开,组成关系型的话题。
考生一定要认真思考“看·听·说”之间的关系,至于将三者理解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还是折关系,是侧重在“看”或“听”还是“说”,则完全由考生自己选择完成,只要文章能将三者的关系写清楚,能自圆其说即可。
③审要求,揣摹命题者的命题意图。
题目要求“立意自定”,即可以从材料思考立意,也可以从话题立意;“题目自拟”,即可以在话题范围内自己拟一个题目作文,也可以用本话题作为题目来写作。
综上所述,以下立意均可视为切合题意1.如果做到目标一致、广泛听取意见,而又说到做到,就一定能把事办好。
2.只有多看、多听,才能有发言权(有东西可写)。
3.只有多看、多听、多说,才能提高表达水平(思维能力)。
4.善于多角度地观察,多方面地倾听,才能对事物做出客观的评价。
5.多看、兼听、慎说固然对,但有时更要提倡多看、兼听、敢说6.要做好工作,不能只满足会说,还要深入社会,视察民情,倾听民意。
……若文章只写“看”,或只写“听”,或只写“说”,总之只写一个方面,均视为偏离题意;若笼统提到“看、听、说”三者的关系,没有将三者表述清楚,则视为基本符合题意;若讲到“看、听、说”三者的关系,但部分内容游离了三者的关系,则视为符合题意。
第(2)道是图画材料作文。
该题提供了一幅带有寓意的图画,要求考生根据图画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图画材料作文关键要对图画作准确解读。
由于图画材料具有讽刺性、幽默性和针对性的特征,对图画材料的审题应注意第一,仔细观察画面构图。
①画面形象人或物,形象的状态(静/动);②画面布局上下左右的层次顺序;③画面细节形象的夸张性部分,如夸张的动作、表情和语言等;④画中文字题目或画中人物的语言。
第二,认真思考画面寓意。
一般而言,用于作文的图画材料多为漫画,而漫画往往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揭示生活现象或反映现实问题。
因此漫画中越是夸张的地方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应注意通过对漫画艺术夸张的部分进行解读来把握画面的寓意。
本次作文的图画材料是一幅漫画,名为“愚公新难”,画面有愚公及其子孙共四人,愚公一手握着话筒,一手拨电话号码,脑海中盘旋着一个信念“再难打也不怕,反正我死了还有我儿子,儿子死了还有我孙子……”,像当年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一般非要打通电话不可,决心之大溢于言表;儿孙们一个个排着队、叉着腰,充分做好随时接过父辈班的准备。
材料影射、隐喻或讽刺了某种社会现象,考生需要对材料所影射、隐喻、讽刺的现象发表见解。
根据题目要求,考生可以选择图画的寓意、或图画的标题、或画面人物的举止神态等不同角度切入构思作文。
以下作文立意可视为切合题意从图画的寓意角度1.从“再难打也不怕”寓意下情上达的公民意识可贵。
2.从“打一通电话需几代人完成”寓意①政府、领导应关注民生,提高办事效率;②要让政府与老百姓的沟通渠道畅通无阻;③听取民声应落到实处,而不能光有“摆设”。
从画面标题的角度1.从“愚公遇到新难题”角度社会不断变化,难题就会不断出现,前进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
2.从“愚公遇到新难题怎么办”角度①学会与时俱进,才能获得新的发展;②新难题,新思维;③愚公移山的精神不能丢;④新时代也要继承优良的传统。
从愚公言行举止的角度1.只要有恒心,有耐心,有毅力,任何难题都可以解决。
2.当一种方法解决不了问题时,就要寻找新的方法,否则难题将永远无法解决。
3.既要有“愚公式”的坚韧,更要有科学的头脑。
4.通讯设备的落后,制约着人们的有效沟通。
……无论考生选择怎样的角度,只要文章能根据画面及其寓意展开合理联想,并能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就属于切合题意;若离开画面构思则属偏离题意;若有扣画面联想,但寓意理解不很准确,则属于基本符合题意;若扣住画面寓意展开联想,而文章部分内容却游离了寓意,则属于符合题意。
(二)内容项评分侧重符合题意和内容充实,每个等级可再分三等评分判内容一等的,可分上25、24分,中23分,下22、21分;判内容二等的,可分上20、19分,中18分,下17、16分;判内容三等的,可分上15、14分,中13分,下12、11分;判内容四等的,酌情处理。
如果文章完全不提及材料内容,只是暗合题意的,内容项评分在原有基础上降一档评分。
二、关于表达侧重文章的文体和语言两项。
具体评分可参考内容评分项。
三、关于发展等级参照“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综合评定,有一点突出就可以打满分。
1.符合题意的,发展等级一般不低于6分;2.基本符合题意的,发展等级一般不低于4分;3.偏离题意的,写得再好,基础等级不超过四等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四、其他1.缺题目扣2分;2.字数不足800字的,每少50个字扣1分;3.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错别字最多扣8分;标点错误多,可酌情扣1-2分。
4.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
抄袭的,“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5.全文200字以内的,得分不超过10分,400字以内的,得分不超过18分,不再分等分项评分。
五、学生写作情况本题设置为从两道题中任选其一。
考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擅长的题目来写,因而总体上来说学生写作选择的余地较大。
总体来说,选择第一题的考生居多。
(一)主要优点1.完卷情况较好,学生有话可说。
2.写作材料丰富,且大多能根据中心需要灵活使用。
(二)主要存在问题审题不够准确1.“看·听·说”话题“看·听·说”话题明显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大多数同学只是对这一话题的三个词语逐一阐述。
这是写这一话题出现的最主要问题。
只注意到“看·听·说”中的一个词语。
如写“祸从口出”,文章首尾提及“看”和“听”,主题表达的是祸从口出。
偏离话题重点。
如谈“五官的功能”、“五官缺一不可”等。
2.“愚公新难”对题目要求及图画内容解读不准确。
只谈“愚公”,没有“新难”。
例如所写不是图画内容,仍然写愚公移山的坚定不移精神等;愚公移山新编(顺着愚公移山这一故事来写);人多力量大;让孩子们做自己(不要强迫他们继承自己的事业);从电话线断了谈起。
文体单一情况明显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占有压倒优势。
记叙文很少,又大多偏离题目要求或内容。
3.套用历史人物写故事新编,所写内容与题目要求牵强。
六、备考建议1.加强作文的审题训练。
无论怎样淡化审题,审好题目始终是应考作文写作中“写对”的关键一步。
2.适当进行列提纲训练,训练学生快速打开写作思路的能力。
3.适当训练片段作文写作,提高对素的处理能力。
4.进行多种文体的训练,对常见的几种类型的作文写作要点进行训练。
5.选好、用好优秀的范文,给学生提供可供学习借鉴的材料。
6.卷面方面常抓不懈,减少错别字,还要注意标点的正确使用。
作文(教研室梁肇栋)一、答题情况本次作文是二选一,题(1)为话题作文,题(2)为图画材料作文,考生选(1)和选(2)的人数大致相当。
平均分38.3分,难度0.64,标准差7.92,最高分55分,最低分0分。
二、值得肯定的地方1.能多角度理解题(2)的图画材料,思维散得开,“细则”上提及的三种角度考生都有涉及,立意上切合题意的还有从肯定愚公的角度(1)没有永远的困难,只要坚持,最终会获得成功。
(2)现代社会需要更多的愚公。
……从否定愚公的角度(1)不懂得变通,社会就难以发展。
(2)成功需要正确的方法。
(3)找出问题关键才是解决之道。
(4)不能固守以往的经验(5)求人不如求己(6)坚持,有时也是一种罪过……但是题(1)或许过多受到引出话题的材料的影响,立意角度比较单一,大多是直接采取人们的感悟“多看、兼听、慎说”这个立意,且较多的是采取并列式的论证结构,对三者关系阐述不足。
2.在材料运用上,一般能做到恰当,且文章取自现实生活的材料多了,如海峡两岸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实现“三通”、成龙在博鳌论坛不慎言惹众怒等都写进作文。
表达上矫揉造作、排比铺陈的情况比较少见,语言大多比较平实。
三、不足之处1.偏题、离题的情况依然不容忽视。
这两个题审题难度都不大,但写作中部分偏离或完全偏离题意的情况依然占了8%左右。
如题(1)只写了一个方面的,如《学会观察》、《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八方,兼收并蓄》等;或者虽然三个方面都有提及,但未谈其间关系,或只谈眼耳口与其他事物关系的,如《五官》、《五官与心灵》等;或者只谈三种器官各自功用而不涉及关系的;或者只是孤立谈看、听、说三者的作用而没有用一个观点把他们串起来的;有的学生还扯到别的话题上去了,如《三思而后行》等。
题(2)立意角度宽泛,但也有不少学生误解图画或牵强附会,如《知识才是硬道理》(怎么引出的?)、《不要把困难延续下去》(说愚公总想着把困难留给子孙去解决)、《人多力量大》(说愚公有子有孙,人多)、《生生不息》(打不通电话与生生不息有何关系?)、《诚信》(愚公答应过智叟一定要给他打电话)、《依赖》(因为愚公心理上有依赖,死后有子孙,所以在他临死前也没能打通电话)、《关爱》(不知从何说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