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他人》导学案
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
实例:有一位女士带着孩子去公司,孩子一直流鼻涕,她就拿出纸巾给他擦鼻涕。
擦完鼻涕随手便把纸巾丢在了干净的地上。
这时在旁边打扫卫生的老人走过来把纸巾捡起来放进了垃圾桶,什么也没有说。
女士又把一张纸丢在地上,老人还是静静地把它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里。
当女士再次把纸巾丢在地上时,老人依然没有说什么就把它放进垃圾桶里面。
可这位女士瞥了一眼老人后对儿子说:“如果你不努力学习的话,长大后找不到工作就像那个人一样,要干这些肮脏的活,被人瞧不起!”老人这时候走过来,说:“这里是某某公司,只有公司职工才可以进来,请问您是怎么进来的?”妇女很自豪地说:“我就是公司营销部的经理!”老人听了,拿出手机拨了一个电话,随后便出来一位青年,老人说:“我建议你重新考虑一下营销部经理的人选是否合适。
”青年尊敬地回答:“好的,我会慎重考虑您的建议。
”原来,那清洁工是公司的总裁!最后老人蹲下来,微笑着对小孩说:“孩子,人不光要懂得好好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尊重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很容易去尊重上司,尊重那些名门望族,尊重那些高高在上的人。
可是,却往往会忽视身边的某些人,比如那些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勤杂工,觉得他们衣着简陋,面容沧桑,根本就懒得拿正眼瞧他们,更不用说去尊重他们了;甚至觉得和他们打招呼、说话简直都有失身份。
但是,总有一天,
这些势利行为会付出代价的。
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的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的。
实例:反面例子:周恩来总理是一位极具风度的外交家。
在一次会见中,周总理接待了一位从一个国力比中国要强盛得多的国家而来的领导人。
在见面时,那位领导人竟然待着手套,主动要求与周总理握手。
总理并没有回避,也没有多言,而是应客人的要求,与对方握了手。
正当那位领导人得意洋洋地认为,在中国的土地上成功地侮辱了中国的领导人时,周总理则不慌不忙地向身边的随从要了一条洁白的手帕,轻轻地擦拭着刚才握手的那只手,然后,当着那位领导人的面,将手帕丢进了垃圾箱。
周围的人,无不为总理这得体而又强有力的回击叫好。
分析:人际交往中尊重是前提,任何人都不愿意和一个不尊重自己的人去交往,对别人的尊重,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在素质与道德品质,我们的和谐社会需要有更多的人能够懂得这个道理,在生活中去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
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实例:澳大利亚一位74岁的老人贝克尔,将一张状纸送到昆士兰一家地方法院,状告当时任总理的霍克,说霍克在一家商场内就养老金问题与他争论时骂他是“愚蠢的老家伙”。
地方法院把传票下到总理府,一时舆论为之哗然。
霍克总理专门就此事举行记者招待会,对自己说出这句粗野的话向这位老人公开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
如果我的确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贝克尔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
分析:尊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无论任何人,我们都要尊重别人,这样才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让我们的社会生活更加和谐。
如何尊重他人?
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
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