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13周周五第一节,在六三班上了一节录像课。
上课内容是“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这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学习用比例知识来解答含正比例的问题。
这个内容是苏教版没有上过的。
考虑到这部分知识较难,我采取了放慢教学进度的方法,用一节课的时间教学正比例问题。
成正、反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种情况的问题,只是用归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没有上升到一般规律。
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方程)解答。
本节课只是教学《用比例解决问题》中的例5,学习“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意义正确解决问题;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成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是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是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找出相等关系并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策略:1、利用学生已有的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方法和比例关系的知识,提出问题,探究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2、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尝试、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自觉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从“一题多解”和“变式。
练习”的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回顾40分钟的课堂教学,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连平时比较胆怯,不爱发言的何童琛和伦铭同学都主动地举了手。
我很高心,及时地叫了他们回答问题,让他们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可惜在课堂总结时时间不够了,质疑问难不够充分。
在第二课时的时候,我首先让孩子们把自己前一天在学习记录卡上写的疑问提出来,通过自我释疑、由同学释疑和教师点拨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熟悉了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大的收获就是黄昊成同学果真就提出了“既然简单的归一法能解决的问题,干嘛还要学习用那么麻烦的比例法来解决?”我趁机告诉学生比例法其实是找规律解决问题,在小学阶段虽然不能明显体现出它的优势,但可以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好较好的准备,所以还是要认真把这个本领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