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项目研究_温氏集团“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调查和思考

课题项目研究_温氏集团“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调查和思考

温氏集团“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调查和思考*摘要: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全国,其影响涉及各行各业。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9亿多农业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受到的影响最为巨大。

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适应市场经济,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广大农民群众在实践中探索,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终于找到了“公司+农户”这一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温氏集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这一创始于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经营模式,正以它特有的优势波及我国广大农村,并影响和推动着我国多方面的改革开放和发展。

本文通过对温氏“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调查,探讨了这一模式的本质及其广泛的适应性,同时引出对这一经营模式进一步发展方向的思考。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温氏集团;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中枢+资源网;螺旋式运动1温氏集团简介1.1“公司+农户”模式产生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形成了适应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调动起了千家万户的积极性,大大促进了当时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结构发生的这种巨大变化,使畜牧业的发展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有其局限性,带有明显的小生产色彩,造成农业生产的不稳定。

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广大农民群众终于发现农业要适应市场经济,就必须实现小生产向大生产的转变,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所谓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按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经营的原则,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各个环节结成统一的利益共同体。

在实现形式上表现为生产的专业化、布局的区域化、经营的一体化、服务的社会化、管理的企业化。

“公司+农户”模式正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的探索中结出的一枚硕果。

这一经营模式在温氏的实现也经历了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83年,由温北英牵头,联合了7户8个农民,采取以劳代资的办法,每人集资1000元入股,创158办了勒竹畜牧联营公司。

从此走上了探索现代化畜牧业的道路。

在公司创立之初,奉行的依然是较为原始的经营方法,即自外购进种鸡,自己养殖、自己加工饲料、自己销售,全过程几乎是纯人工的:85年,勒竹鸡场800平米的鸡舍共养了1万只鸡,却因不符合出口标准,而难寻销路,同时又因技术不过关,鸡的抗瘟能力差;加工饲料更是纯粹的强体力劳动,将一萝萝重约60斤的黄豆倒进锅里炒熟,一个晚上炒2000斤,劳动强度大效率又低;没有一个销售体系,只好自己去销售,经济效益低。

温氏的创业者们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痛定思痛后,提出走自繁自育自产自销的道路,自此温氏的经营原则走上了新的轨道。

经这3年的奋斗,到1986年底,鸡场已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由于鸡苗的生产量不断增多,已有的生产规范已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生产规模急需扩大,但位于落后的粤西山区,不可能像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那样投入巨额资金,建立许多高成本、全封闭的大型现代化养鸡场,只能靠有限的积累,因地制宜地把单家独户的农民组织起来,结合成共同利益体,发展规模生产力。

当时单家独户农民的小规模经营的方式抗风险能力弱,经济效益低,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大多数农民面临着危机,因而急待找一个强有力的工业合作伙伴,为他们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以便保证他们获得稳定增长的经济利益。

与此同时,温北英与当时的榄根乡干部商量,租用鸡场旁边的即将废弃的砖窖场地,而乡干部同意转让并提出了帮助乡集体办一个鸡场的要求,从种苗、饲料、药物、技术、销售上全面扶持,这实在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就在这种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温氏实现了从自繁自育自产自销向建立养鸡服务体系的转轨过程,开创性地建立了依靠大专院校科技力量,网络众多农户、客户,组成全方位、系统化、一条龙式的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公司+农户”模式。

1.2“公司+农户”模式简介所谓“公司+农户”模式,简单地讲,就是企业以面向市场和建立社会化服务系统各环节产业化经营为主,而把肉鸡的饲养交由农户完成,公司为农户提供种苗、药物、技术、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形成龙头型产业。

分散的农户其实就是公司的生产车间,是公司的一部分。

其具体措施为:1.2.1.建立合作养户档案。

对在服务部申请入户并经审核合格的农户由公司统一在计算机管理系统内建立养户档案。

1.2.2.建立养户帐户。

合作农户只须在领用鸡苗和有关生产资料时预付定金,之后按公司规定的日期和地点领取鸡苗和饲料、药物和技术手册等,只以记帐的形式登记,而不须交付现金,待肉鸡上市后统一结算。

养户在肉鸡上市后第二天,即可到财物部结算,根据肉鸡的上市率、肉料比、上市均重、饲养天数、鸡苗和货物领用等情况,电脑会列出一份清单,写明农户应得的利润。

公司159与农间的利益分配是5:5分成。

1.2.3.建立一条龙服务体系。

在生产过程中公司给予养户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相关服务。

养户按公司要求按时接种疫苗,按饲养规范供给饲料和药物等,确保质量和成活率。

公司设有禽病诊断室、咨询室等,专门为养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同时还有一支技术服务队长期活跃在农户中,一名技术员大约管理50--100个农户,随时为农户解决技术问题。

另外公司还通过每十天一期的《温氏报》传播养鸡技术,解答养鸡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待鸡长成后,公司会通过网络管理及时通知养户将已达上市日龄的合格成鸡交公司统一收购。

“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自1987年成形以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温氏自1987年至今,经济迅猛增长,即使在整个畜牧产品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依旧盈利并不断发展。

“公司+农户”的优越性在温氏体现得淋漓尽致,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使畜牧业生产克服小生产的局限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搞市场经济要有市场体系、市场主体和宏观调控体系三个要素,现今的农业经济在这三方面都还不够完善。

有了“公司+农户”模式这种龙头型产业的带动,通过合同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小生产联系成一个经济利益共同体,共同承担市场风险,防止了畜产品市场大起大落的不稳定性。

畜牧业走上了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从传统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有利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普及。

温氏从1992年起同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合作,动物科学系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作为温氏最大的股东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在为公司解决实际的生产问题的同时,更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自身的科研实力也得到了增强。

这些都得益于“公司+农户”模式的龙头作用,不仅如此,它还在农业高校与农户之间搭起了一座桥,使科学一步步走进千家万户。

第三,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

“公司+农户”的模式把公司和农户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公司在所有合作农户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农户也在公司的带动下获得了经济利益,走向了富裕。

共同富裕的背后是整个地区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在温氏带动下一天天富足起来的新兴县为贫困落后的粤西山区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温氏选择了“公司+农户”模式,就是选择了一对腾飞的翅膀。

以下即为温氏自1987年以来的发展状况:年份合作农户数(单位:户)上市鸡(单位:万只)销售值(单位:万元)农户利益(单位:万元)公司利益(单位:万元)160198736 3.581988801313198********199********199178015714562701521992150036940365233601993250071384081100104119944600168823722410053001995580029123853551714301996404161681836119976792795081141619988843103651119651999110001063312063716927从以上对温氏“公司+农户”模式的简介和有关的数据,“公司+农户”模式的优越性显而易见,“公司+农户”模式在温氏的成功对广大贫困地区的脱贫及今后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借鉴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模式的实质作进一步的探讨。

2“公司+农户”模式的实质类似于温氏的“公司+农户”模式,在国外养鸡业中有一种一体化经营模式。

如在美国,养鸡场平均饲养只数已超过1000万只,其中养鸡规模100万只以上的养鸡场约有70%采用一体化经营。

养鸡产业的雏鸡孵化、种鸡培育,以及鸡的屠宰、运输、饲料供应和鸡舍设备安装等都由专业公司负责,养鸡户只从事饲养管理。

如美国宾州的潘非乐尔德公司,拥有屠宰场、饲料加工厂、鸡蛋包装厂等工业设备,而生产肉鸡和鸡蛋则交给附近的养鸡户去饲养管理。

潘非乐尔德公司通过合同方式,向合同户发放种鸡,供应饲料、燃料、药品,帮助安装鸡舍,防治鸡病,最后收购其产品。

随着养鸡产业规模不断在扩大,一体化经营程度也在提高。

这种养鸡产业属龙头带动型。

不仅在养鸡业中,在其它畜牧产业中,这种模式也显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自1998年起,温氏开始尝试着将业务扩展到养猪业中,同时也把“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移植到了养猪业中,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998年,温氏上市猪有11000头,当年的销售值为859万元;1999年,温氏上市猪就达77000头,销售值也增加到5073万元,农户得益283万元。

自2000年起,经过对市场行情的仔细研究,温氏又开始在养牛业中进行有益的尝试,相信也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161在温氏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还把这种生产模式运用到了销售过程中,建立起了“公司+客户”的营销模式,一改从前坐地经销的被动局面,积极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一方面保证了自己的销路,另一方面也确保客户即一级代理商的利益,更主动地向市场进军,以求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从以上的实例中,可以得出一条结论:“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不仅适用于畜牧业,且适用于销售等其它领域。

温氏只是做为这种模式得以实现的一种载体,温氏的成功,代表的是这种模式的成功。

抛开其表面的形式,我们有必要探求其实质性的东西。

我国畜牧业处于当前市场经济的成形时期,潜在的巨大市场正在迅速开启,急需大量产品来填充,而对应的,畜牧业本身正经历从传统小农业向现代产业化农业的转型,生产环节还处于成长的幼年期,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显然无法满足市场对生产的要求。

为了适应市场巨大的需求量,生产环节只得动用一切可以运用的资源。

要做到这一点,单凭一家或几家企业是无论如何没有这个能力的,只有随机应变,采取松散型的经营模式,尽可能地扩大企业的涵盖面,把可用资源都尽可能纳入企业的所属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