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中国的农业·高中历史

古代中国的农业·高中历史

2.土地制度:井田制、封建社会三种土地制度、均田制(实行的 朝代和被破坏的原因)
3.土地兼并的根源和影响
4.小农经济出现时间、产生原因(根本原因)
5.小农经济的特点
6.小农经济的影响/评价
7.影响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8.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谢谢!
(1)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 (2)小农户个体经营,自给自足,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基 本形态。 (3)土地高度集中,兼并严重。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农 民暴动不断。 (3)赋税和徭役繁重,农民生活非常艰苦。 (5)历代的水利兴修,推动了农业生产不断发展。 (6)经济重心由北方逐渐转移到南方。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耦犁:西汉搜粟都尉赵过发明的
一种新式农具,有二牛三人或二牛 一人,提高了耕田的效率,对汉代 农业起了促进作用。
曲辕犁:出现于唐代。唐以前是直辕犁,回头转弯不够灵活,
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而曲辕犁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 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 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利于精耕细作。曲辕 犁结构完备,轻便省力,是古代中国耕作犁具成熟的标志。
中国租佃关系的发展 原因: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 战国已产生租佃关系→宋代租佃经营仅次于自耕农经济,以 实物地租为主→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 主要形式,货币地租出现。
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出现时间) 耕作工具:汉代(曲、大、耧、耦、一)、唐代(曲辕犁) 灌溉工具:翻车(脚踏)、唐代筒车、水转翻车、风力水车 水利工程:都江堰(四川成都)、
高中历史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 济

(小米)
水稻
(大米)
lěi sì 相传为炎帝发明,是古代一种耕地翻土用的农具,即
耒耜
原始的犁。耒是耒耜的柄,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 形状像现在的锹。
大禹手持耒耜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刀耕火种
• 刀耕火种是一种古老原始的 农业耕作方式。先以石斧、 石凿等工具砍伐地面上的树 木等枯根朽茎,草木晒干后 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 变得松软,不翻地,利用地 表草木灰作肥料,然后再播 种。一般当这片土地的肥力 减退时,就放弃它,再去开 发另一片。由于经营粗放, 粮食产量极低。
(4)小农经济的影响/评价
• 积极影响:在小农经济下,农民 自给自足,生产积极性高,推动 了古代中国精耕细作式农业的发 展;奠定了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有利于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 消极影响: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 封闭性、保守性等特点,阻碍了 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 别是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 萌芽的发展。
小农经济
(1)出现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
(2)产生原因/条件:
①铁犁牛耕的使用,使社会生产力 得到发展(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农民拥 有一定土地,具有生产积极性。
(3)小农经济的特点:
①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分散性) 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封闭性) ③精耕细作。投入人力较多,耕作技术相对发达,单位产值较高。 (精细性) ④经营规模小,难以扩大再生 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落后性) ⑤易受自然灾害、苛政和土地 兼并的影响,导致破产。(脆 弱性)
上为直辕犁,下为曲辕犁
唐代曲辕犁
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是一种刮板式连
续提水的灌溉工具,出现于曹魏时期。 翻车可用手摇、脚踏、水转或风转驱动。 龙骨叶板用作链条,卧于矩形长槽中, 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下链轮和车身 一部分没入水中。驱动链轮,叶板就沿 槽刮水上升,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
筒车:出现于唐代,是一种以水流作动力的灌溉工具。筒车利
• 封建社会:(1)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2)自耕农 土地私有制(3)国有土地所有制(例:均田制、屯田制)
井田制
小知识: 农民大致有佃农和自耕农两种。佃农没 有土地,耕种地主的土地,和地主之间 存在着依附关系。自耕农是拥有自己的 小块土地的个体农户,不受地主的剥削, 仅负担政府赋税和徭役。但自耕农经济 地位极不稳定,极易沦落为佃农。
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舀水,至 顶倾出, 接以木槽, 导入渠田。可在高岸上向低处水源取水。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一)铁犁牛耕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开始使用和逐步推广
2、西汉时期的耦犁和犁壁 ——改进和进一步推广
3、隋唐时期的曲辕犁 ——完善阶段
(二)耕作技术的进步 1、春秋战国时期的垄作法 2、西汉时期的代田法
耕作方法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
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耕作技术
4、两汉时期的一年一熟
5、宋朝以后,江南稻麦轮作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都江堰、坎井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 奴隶社会: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采取集体耕作方式。 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开始瓦解于春秋,崩溃于战国。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A.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 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B.唐朝安史之乱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南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苏湖熟,天 下足”)
【】曲辕犁的原理
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初税亩”,无论“公田”、 “私田”一律纳税,这成为私有土地合法化的开始。
影响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促进因素: 1.生产工具的革新和生产技术的进步2.统治者的重视3.水利的兴 修4.稳定的社会环境5.适合的自然环境和人民的辛勤劳动
• 阻碍因素: 1.赋税、徭役沉重2.土地兼并严重3.自然灾害4.战争导致的社会 动荡5.农民负担重,容易受高利贷盘剥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