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技巧(范顺权)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补叙……
• 2、倒叙:先把结果(或者某个最 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然后 再交代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倒叙提 前的只是某个部分,其余的内容还 是要按照顺叙来写。 • 3、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 表达的需要,插入另外一件与之有 关的事,并在插入的故事结束以后, 返回 再继续原来的故事。
返回
标点的作用
• 引号的作用: 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 语
• 破折号用法: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 说。
返回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 么?
• 动词: 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 了…… • 形容词: 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 下一页 (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返回 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下一页
返回
“××”词能不能删掉?
•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 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 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 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 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 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 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返回
句子在文中常见的几种作用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 点明中心的句子; – 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 总结全文的句子; – 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 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 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下一页 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返回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 是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要交代解释记 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 说明文中说明的三种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 说明文中常用的九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 2、分类别 3、下定义 4、作比较 5、打比方 6、列数据
下一页
返回
说明(逻辑)
• • • • • • • 六种逻辑顺序: 总←→分 现象←→本质 原因←→ 结果 概括←→具体 部分←→整体 主要←→次要
• • • • • • • • • • 1、为下文写 作铺垫(打基础、作伏笔) 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为 渲染 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4、衬托(正衬、反衬) 5、(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6、(照应开头),深化或提示主题 7、(设置悬念),总领下文或领起下文 8、起强调作用,进一步突出 下一页 9、(画龙点睛),点明中心 返回 10、开门见山,点题
⑶“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 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 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⑷“辨叙述方式”,即辨析只读文章的主要 采用顺叙、倒叙,有无间有插叙等叙述方法。
⑸“挖中心思想”,目的是“理解作品的意义”, 这是记叙文在思想内容方面要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 ⑹“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记叙 文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为自己的习作寻求借鉴。这一 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语文表达方式, 象征、烘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文学手段,锤词 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 但由于记叙文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阅读时间有 限,因此一般宜结合记叙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 出。
• 《 》这篇写景的文章按( )顺序记叙, 重点记叙(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 采用 (修辞手法)进行( )描写。 • 《鸟的天堂》这篇写景的文章按(时间) 顺序记叙,重点记叙(一棵大榕树的样子 及早晨林中鸟纷飞的情景),抓住(景物 的特点)采用 (修辞手法)进行( )描 写。
说明(顺序、方法)
11、心情或心理 12、详略作用 13、修辞句或描写句有什么作用 14、写作手法 15、语言风格 16、环境描写作用 17、重点词语的品析 18、重点词的深刻含义 19、补充类试题 20、原因类题型 21、写作特点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 表层:表面指„„ 深层:实际指„„;象征„„
返回
描写(角度)
• 描写事物的五个角度: 1视觉 2味觉 3听觉 4触觉 5嗅觉 • 人物描写的七个角度: 1、外貌(肖像)描写 2、语言(对话)描写 3、动作(行动)描写 4、衣着(穿着)描写 5、心理(内心)描写 6、神情(神态)描写 7、体态(体貌)描写
下一页
返回
描写(人物、环境、场面、细节)
返回
间接抒情
• 1、通过叙述抒情:这是一种寓情于事 的抒情方法,称为叙述性抒情。 • 2、通过描写抒情:这是在描写人物尤 其是描写景物时进行抒情的方法,可称 为描写性抒情。 • 3、通过议论抒情:这是一种附情于理 的抒情方法,可称为议论性抒情。
返回
议论
• 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 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下一页
返回
环境描写
• 1、自然景物描写(动态描写、静态描 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作用 • 2、社会环境描写(客观与主观) 作用
下一页
返回
景物描写
• 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 概括与具体相结合、 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下一页
返回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 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 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抒情
• 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 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 • 抒情的方式有两种: 一、直接抒情:写作者不借用其他方式 而直接地倾吐胸中的感情,也称为"直 抒胸臆 "。 • 二、间接抒情:写作者不是直接出来抒 发对人物、事物的感情,而是在叙述、 描写和 议论中渗透自己的强烈感情, 或者借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 (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 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 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 环相扣,不能互换。
下一页
返回
“××”词好在哪里?
•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 (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 具有科学性)。
概括事件和总结中心的方法
1、概括事件:人(主人公)+事(起因+经过+结果)
2、总结中心: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物、景), 揭示了„„的道理,歌颂(鞭挞)了„„的 品质(现象),表达了我„„之情。
修辞句或描写句的作用
比喻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 形象)等。 拟人句:把„„拟人化,生动活泼地表现了„„的特点。 排比句:增强气势,使语言酣畅淋漓,使感情更加强烈。
•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 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 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 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
fanshunquan
文章体裁:
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
应用文
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用心读懂全文 提炼中心大意
人、事、 情、理
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 答题扣词
尽量要点齐全
题干中的 关键词
题型分类:
1、表达方式 2、描写方法 3、记叙顺序的作用 4、记叙人称 5、记叙线索 6、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7、开头作用 8、结尾作用 9、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的概括(人物评价) 10、概括事件
句子含义的解答:
•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 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 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 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 下一页 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 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返回
五、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六、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⑴“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摩 揣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 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 叙对象,在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中,到底是 以哪个为主。 ⑵“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 因为记叙文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 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这六个要素。
•
•
记叙(顺序、六要素)
• 记叙文中叙事的四种顺序:
• 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 记叙文的六要素: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起因 5、经过 6、结果
下一页
返回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补叙……
1、顺叙:按照事情起因、经过和结 果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一件事的 方法。 – 事情发展顺序 – 时间推移顺序 – 空间转移顺序 – 事物的内容和性质 下一页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 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 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记叙文的六步阅读法
一、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二、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三、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四、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作用: 1、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五上《金奖章》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 ----五上《我的战友邱少云》 3、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运 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 ----五上《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
对偶句:是语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铿锵悦耳。 描写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 形象)等。 哲理句:点明中心,深化主旨,升华感情,揭示了„„ 的哲理,给人启迪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