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井冈翠竹》教学设计三篇

《井冈翠竹》教学设计三篇

《井冈翠竹》教学设计三篇篇一:《井冈翠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精彩片段;3、体会文中描写井冈翠竹的重点句子的表达效果以及作者对井冈翠竹的赞美之情;4、初步领悟”记叙“”描写“”议论“等不同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描写井冈翠竹的语句在文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了解时代背景并体会井冈翠竹所象征的坚强不屈、默默奉献、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井冈翠竹吗?它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饭,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

1.简单介绍井冈山毛竹的生长情况。

2.出示课题:(1)解释课题:翠,绿的意思。

(2)介绍作者:袁鹰。

(3)设问启发:为什么说“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二、检测预习,了解学情。

1.检查读音:(1)教师出示生字: 匪、嗥、硝、锁、粮、腥、稠、茨、殷。

(2)学生认读并组词。

(3)教师重点强调:“嗥”“稠”“殷”的读音。

2.检查朗读(1)学生自由练习通读课文,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学情。

(2)学生把自己认为不容易读通的句子再给大家读一读。

三、整体感知课文: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反馈交流。

想想课文讲了什么?3、全文共分为几部分?四、学生阅读课文,理清结构,找出线索。

要求思考:1.结合读中提示,理清全文结构,写作顺序,并思考提示中有关问题。

2.全文结构及顺序:由竹子外形写到功绩,先总后分,结尾总结点题。

写竹之外形,按远近顺序,写竹之功绩,按过去到现在的时间顺序写。

找出线索:竹之功绩。

3.具体写竹子时,作者分别联想到些什么?4.划出使用精彩的动词,思考其好处。

五、质疑问难:1.引导学生从内容到写法等方面给课文提出问题。

2.教师小结: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英雄的井冈山的象征”?六、课后作业:1.继续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英雄的井冈山的象征”?2.积累词语:读一读,写一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测1.听写词语粮食封锁委员稠密派遣摇撼殷切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成年累月魂飞魄散亭亭玉立坚贞不屈血雨腥风意气风发2.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感悟,探究交流1.井冈山的毛竹是怎样的?(1)学生谈感受(2)引导学生体会“远处”“近处”“有的??好似??”的词语在本句中的表达效果。

(3)指导朗读,引导背诵。

2.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1)静心默读课文3-9自然段,想想井冈山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2)用“————”勾画出描写竹子用途的句子。

“搭、做、盛、蒸、摆”。

用~~~~~~画出作者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在旁边标明修辞手法。

排比、反问、设问、引用等修辞手法。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重点理解下列句子:①出示:“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借助手中资料理解。

②出示:“血雨腥风,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还有深埋地下的竹根。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井冈山的毛竹在革命年代里所起到的作用,体会作者对毛竹的赞美之情。

板书: 当年——坚贞不屈默默奉献③出示:“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

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加点词语体会句子在表达方面的特点。

(4)引导学生体会: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不懈的无私的贡献及其精神对中国革命深远的影响。

三、总结提升,情感升华。

1、感悟文章主旨。

出示:“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2、师生互动,全班交流。

3、从文中受到什么启发?4、说说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作者歌颂的只是翠竹吗?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运用2和3。

3、预习第六课。

篇二:《井冈翠竹》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篇课文是一篇托物抒情的散文,里面包含着一定的革命情怀,作者在描写翠竹的外形后,重点叙述了翠竹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同阶段建立功勋,献出一切的精神。

文章借井冈翠竹来表现井冈山人以及亿万中国人民坚贞不屈、无私奉献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教学本篇课文时,将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拟为重点,为了突破重点,教学时须引导学生紧扣重点词句,综合所查资料,共同探讨,从中领悟。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8-9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1. 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 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4.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 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布置预习,搜集有关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首先看老师写课题。

2.师:说说你由题目所产生的联想。

学生展开联想,教师适时评价。

3.师:让我们通过文字来感受井冈翠竹吧!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着井冈翠竹都写了些什么?勾画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

读完课文后,注意自学生字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汇报交流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可分成几部分。

(二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井冈翠竹的特点。

第二部分主要讲的是井冈翠竹是革命的竹子。

)3.质疑: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三、品读,理解感悟——翠竹的形态令人难忘。

1.带着上述问题自由读。

2.汇报交流:形让人难忘预设句一: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

(1)学生自主汇报。

(2)这个句子是在描写翠竹的什么特点?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多,浓密)(3)指导朗读。

(注意突出翠竹的浓密和多,注意叠词的读法。

)预设句二: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1)学生自主汇报。

(2)这个句子是在描写翠竹的什么特点?从那些词语感受到?(形态各异的特点,修直挺拔、密密麻麻、亭亭玉立)(3)这个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读一读,看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指导朗读。

(读出翠竹形态各异的特点。

)四、教师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课文5—12自然段2.背诵8—9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井冈翠竹的形态各异的特点,知道了它让人难忘。

但是,井冈翠竹仅仅只是因为形态各异,而让人觉得它难以忘怀吗?这节课,让我们接着往下读,继续感受井冈翠竹让人难以忘怀的地方。

请大家接着读文章5——12自然段,勾画井冈翠竹让人难忘的地方。

2.学生自主学习,勾画。

二、学生自主学习。

三、交流感悟——井冈翠竹在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做出的不朽功绩让人难忘。

1.学生小组勾画交流。

2.交流汇报:预设句一: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30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破散,鬼哭狼嚎。

(1)学生自主汇报。

(2)抓住重点词语感悟:魂飞破散,鬼哭狼嚎是什么意思?赞扬了什么?(这两个词语描写了敌人落荒而逃的情景,更赞扬了井冈山的竹子的重要作用和不朽功绩。

)(3)指导朗读。

(重点突出两个重点词语。

)过渡:同学们,井冈山的翠竹的确在革命年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它重要的作用呢?预设句二: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

(1)学生自主汇报。

(2)问: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说“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

”(指挑得起关系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这句话的含义是井冈山人民有着无穷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能把中国革命推向前进。

)(3)感情朗读。

过渡:井冈山的竹子在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让我们觉得它多么令人难忘啊!除了这个原因,井冈翠竹还有令人难忘的地方吗?3.深入品读8——9自然段。

品位井冈翠竹的精神。

尝试背诵。

4.当井冈山换了人间后,和翠竹拥有着同样精神的人们来了,他们来做什么呢?点读10——11自然段。

学生汇报。

四、升华体会。

1.同学们,井冈翠竹使人难忘,但作者歌颂的只是翠竹吗?读一读12自然段。

2.学生自读,自己研究。

重点句子: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作者歌颂的不仅是翠竹,反思在歌颂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的崇高品质。

)注意带点词语,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3.齐读12自然段。

五、研竹活动,拓展升华。

竹子的丰富内涵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去发现,课后同学们可以分组继续开展研究活动。

板书设计:井冈翠竹——革命的竹子为革命建立功勋为社会主义大厦献出一切永远挺拔坚贞不屈——井冈山人篇三:《井冈翠竹》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篇课文是一篇象征性的文章,里面包含着一定的革命情怀,作者在描写翠竹的外形后,重点叙述了翠竹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同阶段建立功勋,献出一切的精神。

文章借井冈翠竹来表现井冈人民对中国不懈的无私的贡献。

教学本篇课文时,将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拟为重点,为了突破重点,教学时须引导学生紧扣重点词句,综合所查资料,共同探讨,从中领悟。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畅、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8、9自然段。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含义。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读课题齐,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知道井冈山吗?见过井冈山竹子吗?今天,我们又紧跟着红军的足迹,去看看井冈山的竹子。

一起读课题“井冈翠竹”。

知道井冈山这个地名吗?(自由交谈)是啊,那是中国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革命的摇篮,是一块“浸透鲜血的土地”在它绵延500里的林海里,长满了青青的竹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