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性与思想性原则在科学教育中的理论应用

科学性与思想性原则在科学教育中的理论应用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学科特点、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 教师自身特点等来具体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以科学性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Page
13
a、教学方法 新授课 →演示法:以直观感知为主,获得感性认识。 巩固课→讲授法: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 性。 技能课→实验法、培养技能技巧 科普性知识→读书指导法
课外辅导检查与评价
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
Page 22
a、教学评价的科学性要求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看问题,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 点与不足。 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重在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爱国情。
Page
23
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1)提高思想素质 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 (2)提高专业素质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 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 ,提高文化水平和思想修养。
Page
6
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 " 爸爸回答:"当然啦!" 小男孩问:"电灯是谁发明的?" 爸爸:"是爱迪生。" 小男孩又问:"那爱迪生的爸爸怎麽没有发明电灯?" 教育者首先应该具有科学的思维,深思熟虑,交给学生科 学的思维。
Page
7
2.何谓思想性
Page 27
教学规律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Page
28
人类伟大的猜想——"未知大陆 "
古希腊地理学者猜想: 北半球存在广大陆地群,为
了 保持平衡 ,世界的 南端 一定
存在一块与北方大陆相对称的 四面环海的“ 未知大陆 ”。
科学性是思想性的基础和前提,思想性又是科学性 的灵魂,是提高科学性的保证。
Page
9
依据——为什么?
(教学规律的反映,关系到教学的方向)
教育目的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接班人。 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要 求;(有助于科技与人文的结合,具有时代意义) 是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发现法:儿童观、内部动机(兴趣、学习活动的成败因素) 强化(为学生提供校正性知识)
问答法:复习问答、启发问答
Page
14
3、保证教学手段的科学性 教学中要依据学科特点、学生发展规律、教学条件等来 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在传授科学知识时,充分调动学 生积极性,师生互动,正确评价学生,从而使学生体验 学科的魅力。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模型、图标、幻灯片、光盘、 影像)
Page 19
梁老师赞叹:“这是诗,一首很好的诗啊!”
零分,我的好朋友, 你在慢慢地向我靠近。 零分,你如此多情, 难道你也把我当作一个无用的人? 不,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 我是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 再见吧,零分!
“诗言情,诗言志,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你是个不甘心与 零分为伍的人。”
Page 20
你不行
皮格马利翁效应
你行!
Page
17
二、挖掘教材的思想性
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有目的地对学生进 行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
教育工作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看问题,客观 地评价学生的优点与不足。 注重用情感来激励学生
Page
18
案例
“零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慢慢地向我靠近零分你是 如 此多情难道你把我当成是一个无用的人不我不是 一个无用的人我是人我也有一棵自尊心再见吧零 分。” 梁老师——没有直接对李小刚批评说教,而是耐 心地帮助李小刚在他的“杰作”上加了标点,重新 组织了那段话:
思想性是指教学要体现社会主义教学的政治方向,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世界观
和人生观。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教学过程不仅要使学生钻 研学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德行。
Page
8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涵义
是指教师以准确无误用现代先进科学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武装学生,同时保证所举的实例、所用 的方法以及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并结合课程知识、 技能中的德育因素,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
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性原则
教学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原则
依据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挖掘教材的思想性

科学性 思想性
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教育因素要贯穿于教学过程各个环节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Page
2
教学原则
一、概念
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和教学实践 经验而制定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教学原则是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Page
15
案例 如:化学、物理教学中, 科学教学要以实验为基础。 化学、物理科学的学习依赖于一套抽象的化学、物理语 言,所以学生需要通过积极的自身活动与体验,增加直接 经验。这就决定了化学教学需要通过实验、模型、影像、 幻灯片等进行教学。
Page
16
4、保证教学态度的科学性 言传身教 教师行为、教学态度对学生思想品德产生正面、负面影响, 可以有教育就有影响,有影响就有教育性。
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 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正确人生 观、科学世界观教育。
Page
5
1.何谓科学性
科学性就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的知识、
内容及方法和手段是正确的、科学的,也即保证教 给学生的知识是确切无疑的,方法是科学的,除此 之外还应包括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等。
应用
地理教学中环保意识、来自可持续发展意识Page
21
三、教育因素要贯穿于教学过程各个环节
1、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内在规律性之一,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备课(主要环节)
钻研教材,阐述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上课
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照顾个别学生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 课标和教科书,作业分量,难易。明确要求,检查、批改
体现知识的思想性,教学的教育性(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教学规律的反映 :知识与思想的统一……
Page
10
就教学活动而言:“学文”与“做人”统一
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 如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
教学。 ——赫尔巴特
教师职业的价值,正是体现在一
个个学生心灵的升华上。教师的教育像
Page
29
无数人用尽一生去解读这个猜想,直到指 南针发明、航海事业发展后才真正验证的 “未知大陆”的存在。
Page
30
Page
3
二、王策三教授提出的教学原则体系
(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2)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统一的原则; (4) 系统性原则; (5) 直观性原则; (6) 巩固性原则; (7) 量力性原则; (8) 因材施教原则
Page
4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Page
24
总结
总之, 通过不断的自我提高使自己能力,根据学生的年 龄特征和教学任务的特点,将思想性与科学性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 果。 依据这一原则指导和调节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 学效率。
Page
25
这一原则用于不用差别太大
Page
26
“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 装进另一个脑袋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 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 ——苏霍姆林斯基
涓涓的流水,滋润着一个个个体的心田, 从而产生了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林崇德
Page
11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一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1 、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所传授的基础知识——正确、科学
a、删除
b、修订与补充
Page
12
2、保证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儿童与科学家智力发展无“质”的 区别,所以教师要科学的选用合适的方法针对不同年龄的 学生及不同学科进行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