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河北省衡水金卷新高考精准冲刺模拟(三)化学试卷★祝你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7、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P 31 Mo 96 I 127 Pb 207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 AB.100 mL 1 mol·L−1 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 AC.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D.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答案】C【解析】A. 常温常压下,124 g P4的物质的量是1mol,由于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含有6个P-P键,因此其中所含P—P键数目为6N A,A错误;B. 铁离子在溶液中水解,所以1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小于0.1N A,B错误;C. 甲烷和乙烯分子均含有4个氢原子,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0.5mol,其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C正确;D. 反应2SO2+O22SO3是可逆反应,因此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2N A,D错误。
答案选C。
8.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Z同主族,W、X、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11,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四种元素中X的原子半径最大B.W分别与X、Y、Z均能形成二元化合物C.Y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弱D.X、Z的简单离子均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答案】D【解析】A.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所以四种元素中,钠的原子半径越大,正确;B.氧可以和钠形成氧化钠或过氧化钠,氧可以和硅形成SiO2,氧可以和硫形成SO2、SO3等二元化合物,正确;C.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S的非金属性强于Si,所以H2S的稳定性强于SiH4,正确;D.NaOH是强碱,Na+不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H2S溶于水是弱酸,S2-能结合水电离产生的H+生成弱电解质,破坏水的电离平衡,错误;故选D。
9.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还含少量Fe2O3、SiO2等)为主要原料生产金属铝的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碱溶过程发生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B.过滤1的滤渣中含Fe2O3、SiO2等C.X主要溶质是Na2CO3D.产生Al和O2的电解过程通常使用助熔剂Na3AlF6【答案】A【解析】A. 碱溶过程主要发生Al2O3+2NaOH=2NaAlO2+H2O,不涉及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故A选;B. 过滤1的滤渣中含Fe2O3、末溶的SiO2等,故B不选;C. AlO2-+HCO3-+H2O=Al(OH)3+CO32-,X主要溶质是Na2CO3,故C不选;D. Al2O3熔点高,产生Al和O2的电解过程通常使用助熔剂Na3AlF6,降低熔化所需温度,故D不选;故选A。
10.乙酸橙花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图,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分子式为C12H19O2;①不能发生银镜反应;①mol该有机物最多能与3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①它的同分异构体中不可能有酚类;①1mol该有机物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1mol NaOH;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答案】A【解析】①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12个C原子,20个H原子,2个O原子,则分子式为C12H20O2,故错误;①分子中不含醛基,则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正确;①只有碳碳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mol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和H2反应,共消耗H2为2mol,故错误;①分子中含有3个双键,则不饱和度为3,而酚类物质的不饱和度至少为4,则它的同分异构体中不可能有酚类,故正确;①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官能团只有酯基,水解生成羧基和羟基,只有羧基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则1mol该有机物水解时只能消耗1mol NaOH,故正确;①分子中不含苯环或稠环,则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故错误。
故选A。
11.用NaOH溶液吸收烟气中的SO2,将所得的吸收液用三室膜电解技术处理,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极a为电解池阴极B.阳极上有反应HSO3—-2e—+H2O=SO42—+3H+发生C.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理论上将产生0.5mol H2D.处理后可得到较浓的H2SO4和NaHSO3产品【答案】D【解析】A.从图中箭标方向“Na+→电极a”,则a为阴极,与题意不符,A错误;B.电极b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根据图像“HSO3-和SO42-”向b移动,则b电极反应式HSO3-–2e-+H2O=SO42-+3H+,与题意不符,B错误;C.电极a发生还原反应,a为阴极,故a电极反应式为2H++2e–=H2↑,通过1mol电子时,会有0.5molH2生成,与题意不符,C错误;D.根据图像可知,b极可得到较浓的硫酸,a极得到亚硫酸钠,符合题意,D正确;答案为D。
12.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答案】D【解析】A .KI 过量,且KI 与氯化铁反应,则溶液中既含I 2又含I-,不能证明反应的可逆性,故A 错误; B .2KMnO 4+5H 2C 2O 4+3H 2SO 4=2MnSO 4+K 2SO 4+10CO 2↑+8H 2O ,两只试管中草酸量均不足,高锰酸钾过量,溶液不褪色,不能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B 错误;C .乙醇易挥发,也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应先通过水,排除乙醇的干扰,故C 错误;D.如有32CH COO H O -+ƒ3CH COOH OH -+,则加入中性的醋酸铵溶液增大醋酸根离子,则应当平衡向右移动,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红色应当加深,反之不会加深,故可以说明醋酸钠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故D 正确;故选D 。
13.纯的叠氮酸(HN 3)是一种弱酸,常温下向25mL 0.1 mol/LNaOH 溶液中加入0.2 mol/LHN 3溶液,滴加过程中的pH 值的变化曲线(溶液混合时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滴定过程中应用酚酞作指示剂B .若B 点pH=8,则c(HN 3)=(10-6-10-8 )mol/LC .点D 对应溶液中存在关系:c(N 3-)>c(Na +)>c(HN 3)D .沿曲线A→B→C 的过程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 -)逐渐减少【答案】D【解析】A.NaOH与HN3等物质的量反应后溶液显碱性,则可选择酚酞作指示剂,故A正确;B.B点NaOH与HN3恰好反应生成NaN3,根据质子守恒可得:c(OH-)=c(HN3)+c(H+),则c(HN3)=c(OH-)-c(H+)=(10-6-10-8)mol•L-1,故B正确;C.D点时,加入的HN3的物质的量是NaOH的2倍,溶液呈酸性,则c(OH-)<c(H+),根据电荷守恒c(H+)+c(Na+)=c(N3-)+c(OH-)可知:c(N3-)>c(Na+),结合物料守恒2c(Na+)=c(HN3)+c(N3-)可得:c(N3-)>c(Na+)>c(HN3),故C正确;D.B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B点后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则曲线A→B→C的过程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先最大后减少,故D错误;故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共58分,第26~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5~3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3分。
26.(12分)钼是一种过渡金属元素,常用作合金及不锈钢的添加剂,这种元素可增强合金的强度、硬度、可焊性及韧性,还可增强其耐高温及耐腐蚀性能。
钼酸钠晶体(Na2MoO4·2H2O)常用于制造阻燃剂和无公害型冷水系统的金属抑制剂。
下图是利用钼精矿(主要成分是MoS2,含少量PbS等)为原料生产钼酸钠晶体的工艺流程图:(1)提高焙烧效率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写一种)高温下发生焙烧反应的产物为MoO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
(2)焙烧钼精矿所用的装置是多层焙烧炉,图2为各炉层固体物料的物质的量的百分数(φ)。
则x=________。
(3)若在实验室中模拟焙烧操作,需要用到的硅酸盐材料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碱浸”时含钼化合物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测得“除重金属离子”中部分离子的浓度:c(MoO42-)=0.20mol①L−1,c(SO42-)=0.01mol①L−1。
“结晶”前应先除去SO42-,方法是加入Ba(OH)2固体。
假设加入Ba(OH)2固体后溶液体积不变,当BaMoO4开始沉淀时,此时SO42-的浓度_____________。
〔已知K sp(BaSO4)=1×10−10,K sp(BaMoO4)=2.0×10−8〕【答案】(1)粉碎固体(1分)2MoS2+7O2高温2MoO3+4SO2(2分)MoO3、SO2(2分)(2)64(2分)(3)坩埚(1分)(4)MoO3+CO32-=MoO42-+CO2↑(2分)(5)0.001mol/L(2分)【解析】(1) 粉碎固体颗粒或者通入过量的空气可以提高矿石的利用率;根据流程“焙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oS2+7O22MoO3+4SO2,其中MoS2的Mo、S元素化合价均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故氧化产物为MoO3和SO2;(2) 由图2可知,6层中存在的固体物质分别为MoS2、MoO3、MoO2,图象分析MoS2、MoO3的物质的量百分比均为18%,根据Mo元素守恒,则MoO2的物质的量百分比为64%,则x为64;(3) 由钼酸得到MoO3所用到的硅酸盐材料仪器的名称是瓷坩埚;(4) Na2CO3的加入与焙烧后的产物即MoO3作用生成CO2↑,而生产的最终产物是钼酸钠晶体,且在后面加入的沉淀剂是为了除去杂质铅的,也就是说钼酸钠在后续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oO3+Na2CO3=Na2MoO4+CO2↑,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oO3+CO32-=MoO42-+CO2↑;(5)已知c(MoO42-)=0.20mol•L−1,且K sp(BaMoO4)=2.0×10−8,则当BaMoO4开始沉淀时,c(Ba2+)=() ()424spK BaMoO c MoO-=82.0100.2-⨯mol•L−1=1.0×10−7mol•L−1,此时溶液中c(SO42-)=()()42cspK BaSOBa+=1071.0101.010--⨯⨯mol•L−1=1.0×10−3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