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输血前相关检测

输血前相关检测


明显降低输血后肝炎的感染率。
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
HIV抗体阳性说明患者可能处于感染的潜伏期或隐性 感染期或艾滋病期。检测方法分为初筛试验(ELISA法、 胶体金快速试验、颗粒凝集法)和确证试验(免疫印迹 法)。医院一般进行初筛试验,初筛阳性者需经过有资质
的确认实验室来进行确证。献血员筛查时,初筛结果出现
输血前相关检测
输血前感染指标检测 输血前相容性检测
输血前感染指标检测
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健全和患者维权意识的加强,特别 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由输血引发的医疗纠 纷诉诸法律的事件屡有发生。输血是多种病原体经血液传播 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引起输血相关传染病的主要原因,因 此,输血前相关感染指标的检测为预防输血相关传染病的发 生、保证输血安全、避免医疗纠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阳性即被取消献血资格。
梅毒螺旋体抗体(TP)
血清学试验:不加热反应素试验(USR)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
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
明胶凝集试验(TPPA) 蛋白印迹试验(WB)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PCR技术
金标法
我院2013.11-2014.11输血前感染指标检测阳性率
蛋白中和;经右旋糖酐或聚乙酰吡咯烷酮(PVP)治疗的标 本应洗涤红细胞。
二、受血者和供血者ABO和Rh定型
(一)ABO正反定型 正定型:用抗A和抗B试剂检测红细胞膜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 反定型:用标准A细胞和B细胞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相应抗体
常规检测必须同时进行正、反定型,两者结果互相验证,若出现正反定 型不一致,应通过进一步试验确认血型。
的血型错正定型
的干扰 5、发现其他血型系统的不规则抗体
ABO亚型
亚型通常是在进行ABO血型鉴定时,发现正反定型不符 或凝集强度较弱,再进一步试验时发现的。 最主要的血清学特征是红细胞抗原数量减少,红细胞 与试剂血清表现为弱凝集或不凝集,大多与抗-H反应较强。 除常规试验外,正定型增加抗-AB、抗-A1或抗-H试 剂,反定型增加O细胞、A1细胞,此外还可加做吸收放散试 验或唾液血型物质检测。
8、抗体减弱:婴儿尚未产生抗体或老年人抗体水平下降,
反定型可出现异常结果;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会因机体免
ABO定型试验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技术或操作失误:试验器材不清洁、错加标本或试剂、 试剂污染或失效、细胞与血清比例不适当、发生溶血阳性 反应未能识别、漏加试剂、离心力不足或过度等
受血者红细胞或血清本身的问题
1、血清异常:脐血中的华通胶或血清高M蛋白引起红细胞 缗钱状凝集 2、红细胞致敏:红细胞被免疫球蛋白致敏,在含高蛋白介 质的试剂中,可发生凝集
甲流免疫血浆200ML,在一周后的化验中检测梅毒结果阳性,患者
家属认为是输血感染,形成纠纷。 调查发现,输血治疗同意书没有患者或家属的签字,输血前患者
没有进行梅毒检验;急诊大夫说输血前开了化验单,护士抽了血样让
家属送化验室,但患者家属和化验室人员均称没有见过化验单和血样。 患者家属既不交费,也不陪侍,要求医院负全部责任。
3、ABO 亚型会出现抗原表达减弱
4、近期输血:试验前输入过ABO非同型血导致“混合凝集外
观” 5、疾病因素导致抗原减弱:白细胞急性发作期或骨髓增生异 常综合征,抗原在红细胞表面表达受抑制 6、获得性B:G-细菌导致红细胞获得“类B”活性,常见于肠 道 疾病的A1型受血者 7、血型特异性物质过高:一些卵巢囊肿病例,血液中过高的 血型物质可中和掉抗A及抗B试剂而出现假阴性,可通过多
一、受血者标本处理
标本采集:每次采集一位受血者标本,静脉采血,严禁从输 液管或输液侧静脉采血。 标本接收:仔细核对信息,了解输血史、妊娠史、药物史, 有助于解决可能出现的血清学问题。 标本要求:防止稀释和(或)溶血;血浆标本排除纤维蛋白
的干扰;血清标本排除补体干扰;经肝素治疗的标本用鱼精
项目
乙肝 丙肝 HIV TP
阴性
50431 55554 57030 55978
阳性
6389 1041 145 1222
总数
56820 56595 57175 57200
阳性率
11.24% 1.84% 0.25% 2.14%
李××输血后发现梅毒纠纷案
2009年12月23日,李××因感染甲流入住山医×院,急诊输血
输血传播疾病的临床意义
对人群:风险很小,但零风险不存在。
对个体:一但被感染,风险是100%。
输血前相容性检测
目的:使输入的血液与受血者血液在免疫血液学 方面“相容”,从而发挥其有效作用。 主要程序:受血者血液标本的处理 ABO血型和Rh血型鉴定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 交叉配血试验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HBsAg可早期出现在乙肝感染者血液中,可持续数月、
数年甚至终身,是乙肝诊断的最常用指标,也是我国献血员
筛查时必检的乙肝标志物。
丙肝抗体(抗-HCV)
抗-HCV有Ig-G和Ig-M抗体,其中Ig-M类抗体是近期 感染指标, 在慢性期和恢复期患者多为Ig-G类抗体。多 数感染HCV患者可无症状,但HCV感染可发展为慢性肝 炎、肝硬化,并增加患肝细胞肝癌的危险性。输血是 HCV感染的主要途径,对供血者进行HCV抗体筛查,可
新生儿和出生6个月之内的婴儿由于血液中尚未产生抗体或抗体很弱,该
人群可只做正定型。
正反定型不符分析的基本程序
1、重复试验,排除操作失误所致 2、重新采集标本,避免标本错误或标本污染所致 3、查询受血者既往病史及输血史和用药史 4、洗涤标本红细胞或试剂红细胞,更换新开启无污染的生理盐水洗涤 红细胞 5、应用抗-AB、抗-A1或抗-H检测红细胞
6、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排除同种抗体或自身抗体干扰正反定
型结果
ABO血型鉴定中反定型的临床意义
1、验证正定型结果的准确性,纠正漏检、误报 2、发现正定型时难以发现的具有若抗原的亚型,如AB2型 在正定型中,因其B抗原较弱而被忽略,常常误定为A型
3、纠正某些患者因疾病原因造成的红细胞抗原减弱而导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