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_第七节郭小川现象
1、抒写公民建设祖国的激情 写于1955-1956年间的《投入火热的斗争》、 《向困难进军》 “楼梯式” 前苏联革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 以跳跃的句式和鼓点般的节奏,表现了高昂的 意志和饱满的热情,特别宜于朗诵和宣传鼓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斗争 这就是 生命, 这就是 最富有的 人生 ——《投入火热的斗争》
2、构思新颖,想象丰富
《甘蔗林——青纱帐》 通过平凡的植物的描写,发掘出深刻的主题 视觉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 “焕发革命青春,继续革命”
3、独具特色的诗歌语言 第一,饱含哲理的警句
多观察生活,多多思考生活
从生活中慢慢悟出一些新颖、深刻的哲理来,
并给予它以诗意的表现。
(一)思想内容
第一,祖国人民的颂歌
写于1962年的《厦门风姿》
满树繁花,一街灯火,四海长风 百样仙姿,千般奇景,万种柔情
温柔、威武、庄严、活泼、欢腾、战斗、劳动、 建设
像碉堡似的屹立在祖国的前端
不沉的战船
南方的一角
南国的生机
祖国的一地
祖国的豪气
1962年的组诗《秋歌》
“一颗心似火,三寸笔如枪” 《万里长江横渡》、《江南林区三唱》 写于1975年的《团泊洼的秋天》、《秋歌》
三、郭小川诗歌的风格特色
鲜明的时代感、昂扬的革命激情与浓烈而深刻 的哲理性 形象性 空泛 语言的形象性 总体形象的鲜明性和完整性 内容更加具体,生活气息更浓,形象性更鲜明
我们的青纱帐哟,跟甘蔗林一样地布满浓荫, 那随风摆动的长叶啊,也一样地鸣奏嘹亮的琴音; 我们的青纱帐哟,跟甘蔗林一样地脉脉情深, 那载着阳光的露珠啊,也一样地照亮大地的清晨。
肃杀的秋天毕竟过去了,繁华的夏日已经来临, 这香甜的甘蔗林哟,哪还有青纱帐里的艰辛! 时光象泉水一般涌啊,生活象海浪一般推进, 那遥远的青纱帐哟,哪曾有甘蔗林里的芳芬!
“浩大无比”,“没有涯际”
隐晦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对“大跃进”时期那种被主观 狂热所左右着的现实的忧思 惆怅 “高歌猛进” “主观的东西,是个人主义、虚无主义的东西” (萧 三《谈〈望星空〉》,《人民文学》1960年第1期)
另一类是同样引起争议并遭批评的4篇叙事诗 《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 爱》,以及《一个和八个》 抗战时期主人公女战士于植同丈夫的坚贞爱情
战士自有战士的性格:不怕污蔑,不怕恫吓; 一切无情的打击,只会使人腰杆挺直,青春焕发。
战士自有战士的抱负:永远改造,从零出发; 一切可耻的衰退,只能使人视若仇敌,踏成泥沙。
战士自有战士的胆识:不信流言,不受期诈; 一切无稽的罪名,只会使人神志清醒,头脑发达。
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 一切额外的贪欲,只能使人感到厌烦,感到肉麻。
斗争 这就是生命 这就是 最富有的人生
——《投入火热的斗争》
在我们的祖国中, 困难减一分, 幸福就要长一寸
——《向困难进军》
第二,熔古典诗词、民歌和群众口语于一
炉,创造出民为文用、古为今用的新句
首先是努力学习群众语言,大量提炼富有生活 气息、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口语入诗。如 《秋歌之三》:
倒行逆施 坚贞不屈 浩然正气 写景加抒情、议论 《青纱帐——甘蔗林》,《秋日谈心》
(二)艺术特色
1、不拘一格的诗体
感物言志 楼梯式、自由体、新辞赋体
读者可以看到我在努力尝试各种体裁。民歌体、 新格律体、半自由体、楼梯式以及其他各种体, 只要有助于诗的民族化和群众化,又有什么可怕 呢?
很想写这样一个故事,共产党员如何处理爱情生 活 歌颂一对夫妇在政治上和爱情上的坚贞
儿女私情 “像姑娘般的羞涩”的医生 “明亮的大眼睛”里 “隐隐地闪出轻微的忧
3、成熟期(1960年代前期)
“新辞赋体” 《厦门风姿》、《甘蔗林——青纱帐》、《祝 酒歌》、《昆仑行》
4、抗争期(1966—1976)
第八章 红色文学 第七节 郭小川现象
一、政治抒情诗的诗学观念和美学观念
第一,强调诗歌的工具职责与为政治服务的直接 性、主动性 第二,选材上直接面对重大的政治事件 第三,诗中的“我” 常以“阶级”“人民”的 代言人的面目出现,充分本质化、社会化 第四,一般都采取“宏大叙事”的表意策略。 第五,诗情表达上,常采用反复渲染、铺陈的手 段,重视节奏分明、声韵铿锵的音乐感,对偶、 排比手法和华辞丽句的形式
“楼梯式”
2、探索期(1957——1960)
议论多于形象 复杂的生活内容和新的题材 表层鼓动作用 深沉的情感内蕴。 一类是由于较多表现诗人个人化情感受到批评 的抒情诗,如《致大海》和《望星空》
在伟大的宇宙空间, 人生不过是流星般的闪光。 在无限的时间的河流里, 人生仅仅是微小又微小的波浪。
“将进酒,杯莫停” 初唐诗人王勃的《腾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点化 音乐的美感
不足:情感真诚但表达显得直露。因为过于
强烈的政治性介入,诗的功利目的过于明显, 缺少令人咀嚼、回味的艺术魅力。
2、抒写战士永葆青春的豪情
发表于1962年的《甘蔗林——青纱帐》 “永葆革命青春,继续革命”
南方的甘蔗林哪,南方的甘蔗林! 你为什么这样香甜,又为什么那样严峻? 北方的青纱帐啊,北方的青纱帐! 你为什么那样遥远,又为什么这样亲近?
可记得?我们曾经有过一种有趣的梦幻: 革命胜利后,我们一道捋着白须、游遍江南; 可记得?我们曾经有过一个渺小的心愿: 到了社会主义时代,狠狠心每天抽它三支香烟。
可记得?我们曾经有过一个坚定的信念: 即使死了化为粪土,也能叫高粱长得秆粗粒圆; 可记得?我们曾经有过一个细致的计算: 只要青纱帐不倒,共产主义肯定要在下一代实现。
可记得?在分别时,我们定过这样的方案:
将来,哪里有严重的困难,我们就在哪里见
面; 可记得?在胜利时,我们发过这样的誓言: 往后,生活不管甜苦,永远也不忘记昨天和 明天。
我年青时代的战友啊,青纱帐里的亲人! 你们有的当了厂长、学者,有的作了编辑、将军, 能来甘蔗林里聚会吗?——不能又有什么要紧! 我知道,你们有能力驾驭任何险恶的风云。
呵,看山不远走山远——(谚语) 为了迎接秋天, 谁的鞋底没有磨穿?(口语) 呵,看花容易绣花难——(谚语) 为了装点秋天, 谁的手上没有生茧?(口语)
其次,诗人善于借鉴古人的有生命力的语言, 以抒发新时代的豪情。如《祝酒歌:林区三唱 之一》:
且饮酒, 莫停杯! 七杯酒, 豪情与大雪齐飞; 十杯酒, 红心和朝日同辉!
战士的歌声,可以休止一时,却永远不会沙哑; 战士的明眼,可以关闭一时,却永远不会昏瞎。 请听听吧,这就是战士一句句从心中掏出的话。 团泊洼,团泊洼,你真是那样静静的吗?
是的,团泊洼是静静的,但那里时刻都会轰轰爆炸! 不,团泊洼是喧腾的,这首诗篇里就充满着嘈杂。 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 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 芽。……
我年青时代的战友啊,青纱帐里的亲人! 让我们到甘蔗林里集合吧,得新会会昔日的风云; 我战争中的伙伴啊,一起在北方长大的弟兄们! 让我们到青纱帐去吧,喝令时间退回我们的青春。
可记得?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发现: 住在青纱帐里,高粱秸比甘蔗还要香甜; 可记得?我们曾经有过一个大胆的判断: 无论上海或北京,都不如这高粱地更叫人留恋。
我战争中的伙伴啊,一起在北方长大的弟兄们! 你们有的当了工人、教授,有的作了书记、农民, 能再回到青纱帐去吗?——生活已经全新, 我知道,你们有勇气唤回自己的战斗青春。
3、抒写革命者宁折不弯的正气
写于1975年的《团泊洼的秋天》
秋风象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团泊洼; 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飘飘扬扬地在平滩上挥洒。 …… 团泊洼,团泊洼,你真是这样静静的吗? 全世界都在喧腾,哪里没有雷霆怒吼,风云变化! …… 至于战士的深情,你小小的团泊洼怎能包容得下! 不能用声音,只能用没有声音的“声音”加以表 达:
陈笑雨、张铁夫 “马铁丁” 《思想杂谈》 主要诗集: 《平原老人》、《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 公民》、《血与山谷》、《鹏程万里》、《两都 颂》、《甘蔗林——青纱帐》、《昆仑行》; 长篇叙事诗: 《将军三部曲》 “爱情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 《严厉的爱》
新辞赋体是郭小川吸收、改造、发展楚辞、 汉赋中的有益因素而创造的一种新诗体,有人 称为“郭小川体”(又称政论体、长廊体、长 句体)。 其特点是:诗句较长,组织得整齐严密,讲究 行与行、段与段之间的大体对称。 在写作技巧上,多采用比兴、铺陈、排比、重 叠、对偶、夸张等表现手法; 抒情方式上,诗人采用铺张渲染、反复咏叹的 方法,来达到热烈澎湃的艺术效果。 《厦门风姿》、《甘蔗林——青纱帐》、《青 纱帐帐——甘蔗林》、《团泊洼的秋天》
秋天来了,大雁叫了, 晴空的太阳更红更娇了。 谷穗熟了,蝉声消了, 大地的生活更甜更好了! 为了迎接秋天, 谁的鞋底没有磨穿? 为了装点秋天, 谁的手上没有生茧?
自然的秋天 政治生活的金秋 《祝酒歌》、《西出阳关》、《大海浩
歌》、《夜进塔里木》
第二,继续革命的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