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

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

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随着我国信息化步伐的逐渐加快,建筑企业也都先后引入了信息化管理的概念,不少企业建立了内部局域网,甚至有些企业引进或自行开发了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企业内部信息传递的网络化。

与此同时,一大批具有较强专业色彩的管理软件开始应用在建筑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并逐渐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但这些软件大都局限于在建筑企业的职能部门使用,而作为建筑企业发展和生存基础的工程项目部在项目管理信息化方面却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的基本单元,是建筑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建筑企业经营规模的逐年扩大和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许多企业和项目的管理者遇到了很多困惑:项目价格偏低、质量标准提高、安全风险增加、项目效益减少,很多管理团队兢兢业业、疲惫不堪也无法完成各项预定目标,分析其主要原因,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无法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和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多方利害关系人和多个职能部门,而工程项目信息化无疑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途径,它遵循精细化管理的有关原理,以项目的基础数据为中心,重新调整工作流程和资源配置,根据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制衡条件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有效管理,可以随时向管理者提供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对项目的异常情况提出预警,从而实现项目监督、管理和控制的及时性和科学性,同时为建筑企业职能部门提供真实的项目决策信息。

一建筑工程管理的特点与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1.1建筑工程管理的特点建筑施工的目的,是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建筑物产品。

建筑物产品的位置固定、形式多样、结构复杂和体积庞大等基本特征,决定了建筑施工具有生产周期长、资源使用的品种多、用量大、空间流动性高等特点。

对建筑施工过程本身以及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其特点为下列几点。

1.1.1涉及面广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一个多部门、多专业的综合全面的管理。

它不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还涉及到技术、质量、材料、计划、安全和合同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内容。

1.1.2工作量大一个建筑物的形成,需要消耗的物资种类繁多,需要大量的施工活动共同参与。

对所有这些施工环节及其用到的资源都做到管理工作的深入到位,可以想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而这些仅仅是项目管理中的生产管理和材料管理两个侧面。

1.1.3制约性强项目管理工作必须符合建筑施工从准备到竣工验收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

因此,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不仅要符合建筑工程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还要做到彼此协作、安排有序。

1.1.4信息流量大。

信息与物质、能源一样,是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某种信息的处理工作。

建筑施工项目各方面的管理活动并不孤立,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联系。

于是,各管理活动之间必然需要信息的交流与传递,而且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直接决定了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流动的复杂和频繁等特点。

1.2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在传统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上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基于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形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完全由大量的手工计算来完成;信息的交流,绝大部分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传递;信息的检索,则完全依赖于对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

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是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运行,这容易影响信息作用的及时发挥而造成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失误。

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得越来越频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越来越突出。

由此可见,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速度、可靠性以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已明显地限制了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一些实力雄厚的建筑施工单位率先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辅助项目参与人进行某些项目管理工作。

例如,专业预算员使用概预算软件编制施工概预算,生产计划员使用网络计划软件安排施工进度,技术资料员使用AutoCAD图形软件绘制竣工图纸等,通过这些软件的使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显著改善和提高。

这说明在建筑施工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应该看到,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意味着在建筑施工项目内部的管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它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

首先,它基于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对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所有信息进行高效地采集、加工、传递和实时共享,减少部门之间对信息处理的重复工作,共享的信息为项目管理服务、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它使监督检查等控制及信息反馈变得更为及时有效,使以生产计划和物资计划为典型代表的计划工作能够依据已有工程的计划经验而变得更为先进合理,使建筑施工活动以及项目管理活动流程的组织更加科学化,并正确引导项目管理活动的开展,以提高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二建筑工程信息化的现状、需求和前景分析2.1工程项目信息化的现状建筑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逐年提高。

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建筑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信息化,一些规模较大或水平较高的企业首先建立了局域网,实现企业内部数据资源的共享,同时,项目管理软件也成为建筑企业的一个关注点。

国产项目管理软件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与国外一些著名软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国外软件往往不很适合国内的企业,因为国内外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同,软件所能运用的范围也不同,所谓汉化的软件只是将英文翻译成中文,有效维护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而且这些国外的软件大都价格昂贵,一般企业难以承受。

对信息化没有深刻的理解。

大部分项目部认为能够上网和接发邮件就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对项目信息化最核心的规范工作流程、实时监控项目、统筹调度资源、加强组织协调、实测工程成本、预测项目变化、识别项目风险和提出项目预警等功能没有概念。

在对待项目信息化的态度方面,大部分企业愿意采用,但担心项目信息化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

区域及行业信息化发展不均衡。

发展在经济发达地区受信息来源丰富的影响,这些地区的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信息化的认识相对深刻,而位于偏远等地区的项目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和渴望相对偏弱,从行业分析,市政工程项目应用和推广信息化的基础要比公路工程项目好,而铁路工程项目对于信息化的理解较为贫乏,这与整个行业实施信息化的整体程度是相符合的。

总体来看,建筑企业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

目前,大多数工程项目仍然使用粗放式的管理方法,管理混乱,管理模式单一,普遍存在拍脑袋、漏报重报、决策无依据等现象,信息化程度较低。

这些企业基本还是按老办法管理投资额更大、投资情况更复杂、参建方更多的工程项目。

2.2我国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和前景从上世纪90年代在建筑业推广普及计算机开始,发展到今天,计算机在建筑设计勘察单位、工程咨询单位等的应用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总体上高于建筑施工企业。

目前,全国设计勘察单位基本上完成了CAD的技术改造,实现了无图板设计。

近年来,一些大型施工企业建立了企业内部信息网,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而建筑施工企业具有施工项目分布点多、面广、流动性大和劳动密集型的特点,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企业的信息化发展。

因此施工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应该加大力度。

项目管理在企业中可解决众多问题,如:建立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促进沟通,提高工作效率:能够实现对项目的动态控制。

网络计划技术是实现动态控制的核心技术,在国内外大量项目实践中,运用网络计划技术可以大大缩短建设周期,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建立项目数据库系统,能实现企业原有数据和项目数据之间的共享。

有资料统计显示,国外建筑公司90%以上的项目都采用软件进行了管理,而我国则不到10%。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大部分公司都采用集团化运作,诸多的分公司、子公司多元化的业务将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大量的需求。

目前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信息化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具备了使用和推广的基础。

三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二者结合形成的网络技术。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经济上、技术上和工程应用等三个方面保证了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

经济上信息设备性能价格比的大幅度提高,使其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普及应用成为可能。

以目前的市场价格,为一个项目组配置10台性能较好的计算机并组成局域网,用不到20万元的投资就可以办到;而信息技术的推广、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一个稍微大一点的项目从物资以及管理成本中节省下来的开支,将远远超过这20万。

况且,这种一次性的投资,能给施工单位带来多年的信息资源利用和数百个项目的成本节省。

技术上信息技术的利用,使施工项目信息能够基于电子介质进行海量存储、高效加工和高速传输,使各项目参与人能够通过网络方便地共享信息、协同工作,从而更有效地综合利用信息资源,促进工程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从根本上改变建筑施工领域高新技术含量不高的局面成为可能。

工程应用首先是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在制造行业的综合应用,为全国20多个省市、十几个行业的200多家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在建筑施工领域,以一些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型企业为代表,计算机辅助施工和信息技术综合利用已有了长足进步。

例如,在上海金茂大厦的施工中,就是利用计算机监测混凝土温度和通水量来监控大体积基础混凝土施工,避免出现超规范的温度裂缝;利用计算机多点监测标高引导钢模板体系的提升,尽可能避免出现模板的垂直偏差。

这些信息技术在工程中的成功应用的实例证明,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必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建议4.1搭建多层次管理平台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外涉及业主、监理、设计、地方政府和上级管理机关等多方利益关系人,涉及到合同管理、现场施工管理、财务管理、概预算管理、材料设备管理等多个环节。

因此,工程项目信息化应充分考虑不同参与方的需求,建立一个涵盖施工现场管理、项目远程监控、项目多方协作、企业知识和情报管理等多层次的软件系统和网络信息平台,能够自动生成面向不同主体的数据,实现各种资源的信息化。

4.2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受建筑行业工作流程的影响,项目在立项和招标过程中采用大量的国家、地方、行业定额,这些内容管理体系庞杂,数据计算量大,运用标准灵活,是各建筑企业必须遵守的内容,也是企业测算工程成本的主要依据。

建筑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计划进度、资金会计、定额成本、质量安全、人员管理、物资设备、分包管理、变更设计等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