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催化剂中锡

催化剂中锡

SH/T0651—1997 重整催化剂锡含量测定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铂-锡重整催化剂中锡含量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新鲜的不含其他杂质的以氧化铝为载体的铂-锡重整催化剂,锡含量范围为0.170%(m/m)~0.540%(m/m)。

2 引用标准
下述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组成部分。

除非在标准中另有明确规定,下述引用标准都应是现行有效标准。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 方法概要
试样用盐酸在压力溶弹内高温溶解后,配成试样溶液。

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锡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由工作曲线法求出试样中的锡含量。

4 试剂与材料
4.1 试剂
4.1.1 蒸馏水:符合GB/T6682标准的三级蒸馏水要求。

4.1.2 盐酸:分析纯,配成5%(V/V)和10%(V/V)的盐酸溶液。

4.1.3 锡粒:纯度为99.99%。

4.1.4 硝酸:分析纯。

4.1.5氯化铝(AlCl3·6H2O):分析纯。

4.2 材料
4.2.1 空气:压缩空气经净化无油、无水。

4.2.2 乙炔气:纯度不低于99.9%。

5 仪器
5.1 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范围190nm~900nm;当吸收光度为0.1时,重复性±0.0007. 5.2 锡空心阴极灯。

5.3 分析天平:精度为0.1mg。

5.4 高温炉:1000℃±25℃。

5.5 瓷坩埚:30mL。

5.6 烘箱:温度范围0~300℃。

5.7 压力溶弹:聚四氟乙烯内杯的容积为45mL。

可在0~200℃温度和0~1MPa压力条件下工作。

5.8 干燥器:干燥剂为变色硅胶。

5.9 称量瓶。

5.10 烧杯:250mL。

5.11 表面皿:直径85mm。

5.12 容量瓶:50和1000mL。

5.13 吸量管:5mL。

6 准备工作
6.1 1mg/mL锡标准储备溶液的配制:称取1g±01mg锡粒于250mL烧杯中,加入7mL硝酸,21mL盐酸,用表面皿盖上烧杯,在电炉上缓慢加热,至溶液剩约2mL时,再加入7mL硝酸和21mL盐酸,直至锡粒全部溶解,然后蒸发至近干。

冷却后,用10%(V/V)盐酸溶液洗表面皿和烧杯壁数次,然后定量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10%(V/V)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此锡标准储备溶液每毫升含1mg锡。

6.2 标准溶液的配制:于六个5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0,0.5,1.0,1.5,2.0和2.5mL锡标准储备溶液,然后模拟试样溶液中的铝含量,加入适量的氯化铝。

即把称取的试样量,近似地看做完全是氧化铝,进而换算出应加入多少克氯化铝(精确至1mg)。

然后用10%(V/V)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7 试验步骤
7.1 试样的处理和试样溶液的配制
将已研磨至粉末状的试样放入称量瓶中,按表1规定量称取试样(精确至0.1mg)于压力溶弹的聚四氟乙烯内杯中,使试样溶液中锡含量在30μg/mL左右。

用吸量管加入5mL盐酸,将压力溶弹密封好,放入烘箱于160℃±5℃温度下恒温4h,取出自然冷却后,用5%(V/V)盐酸溶液将溶好的试样溶液定量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后待测定。

7.2 试样的测定
7.2.1 按表2条件操作仪器。

7.2.2 以空白溶液调零。

7.2.3 从低含量到高含量,依序测量锡的各标准溶液吸光度。

7.2.4 测量试样溶液的吸光度,连续测定三次。

7.2.5 从高含量到低含量,依序测量锡的各标准溶液吸光度。

7.2.6 重复7.2.4~7.2.5步骤。

将每个标准溶液测定三次所得的吸光度取平均值。

将分两次进行共测定六次所得的试样溶液的吸光度取平均值。

注:在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测定的间歇期间内,要不断地喷入空白溶液调零,以保持零点的稳定。

7.2.7 以各标准溶液的浓度值为横坐标,其相应的吸光度平均值为纵坐标,绘制出锡标准溶液的工作曲线。

7.2.8 根据试样溶液的吸光度平均值,在锡标准溶液工作曲线上查出相应的试样溶液浓度C (μg/mL),通过计算得到试样的锡含量。

7.3 灼烧基的测定
7.3.1 重整催化剂锡含量是以非挥发性基为基准进行计算的。

通常在称取试样的同时称出部分样品,用以测定灼烧基。

7.3.2 称取三份约1g(精确至0.1mg)试样于三个已恒重的瓷坩埚中,加盖,但要留一小缝,放在高温炉内,升温至1000℃±25℃,恒温3h后取出,并放入干燥器内,冷却1h后称重,分别计算灼烧基B,以三个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样的灼烧基B。

8 计算
8.1 灼烧基B[%(m/m)]按式(1)计算:
B=
10
2 m m
m
×100 (1)
式中:m0——空坩埚的质量,g;
m1——灼烧前试样的质量,g;
m2——灼烧后试样与空坩埚的总质量,g。

8.2 试样中锡含量X[%(m/m)]按式(2)计算:
(2)
式中:C——试样溶液的浓度,μg/mL;
m3——试样的质量,g;
B——试样的灼烧基,%(m/m);
50——试样溶液的体积,mL。

9 精密度
用下述规定判断实验结果的可靠性(95%置信水平)。

9.1 重复性:同一操作者对同一试样重复测定的两个结果之差不应大于0.010%(m/m)。

9.2 再现性:不同实验室对同一试样各自提出的两个独立结果之差不应大于0.019%(m/m)。

10 报告
试样的锡含量测定结果取至小数点后三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