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提出了“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由此可见,如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理趣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本文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无可非议的。

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终身学习的主人;最后,可以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实施“超市式”数学作业、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形式,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轻松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使课堂产生愉快的气氛。

如在进行珠算加法训练时,学生就感到枯燥,若用趣味的故事来进行,将有神奇的效果:“一张纸按0.1毫米算,折叠多少次后,厚度可超过珠穆朗玛峰呢?”有的学生怀疑能否办到,有的说至少也得三天,这时你告诉学生,3分钟内就可办到,但要借助珠算。

此刻学生哗然,纷纷动手,在连加27次后就远远超出了世界最高峰。

在数学百花园中,趣题比比皆是,如我国的”百鸡问题”、”韩信点兵”、”三人分钱”等,国外的”毕达哥拉斯算题”、”丢番图和墓志铭”等,都是进行”愉快教育”的好素材。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

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

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

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教与学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运用新颖的、富于变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引导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实践活动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其中启发式教学法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动”中进行学习,不是为教而教,而是为学而教。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主动发现的机会,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猜测、去探索。

例如:在几何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实验,通过量、剪、折、画来探索几何命题。

在解题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探索实验,让学生参与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尝试探究,让学生在参与探索过程中体会方法,尝试创新。

启发式教学法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立足于学生是掌握知识的主体,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积极进行启发式教学,把学生带入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

四、创建激励评价体系,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评价体系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就像筛子一样非要把学生分个三、六、九等不可。

这种评价是否定式评价,没有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发展的功能。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提出了“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是筛子,而是泵,是发动机,是加油站,通过评价激励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因此,我在教学实践时,也进行了激励评价的尝试,受益颇多。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

成功会给学生在学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厚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型的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

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

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

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

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的责任在于时刻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之能够长久的保持。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主动地学习,以致成人以后完成终身学习。

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

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不只是数学教师都应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放在我们备课的第一环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