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1~3小题。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客观现实,是一个实然性的存在,这一客观现实正日益清晰地出现在人类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活动中。
从空间上看,当人类实践活动进入到全球范围,在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浪潮推动下逐步形成了具有客观现实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客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又呼唤着主观的或精神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场”,这样,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基础上,自然生成了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这种认识的结果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的提出。
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就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以及如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的理论阐释,是对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相互影响空前强烈的客观现实的观念反映。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决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展变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会随着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效果是检验或衡量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
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反作用,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起着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当然也有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对业已出现的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和维护。
就是说,人类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把握与确认,人类共同利益是我们提出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支点,世界各国人民对人类共同利益的珍视、维护和争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动力。
那么,如何有效和顺利地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呢?关键是要处理好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的关系。
矛盾论告诉我们,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根据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一方面,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甚至对立的同一。
这意味着,没有众多的存在着种种差异的国家,就不会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产生;没有不同国家的特殊利益,就不会形成人类的共同利益。
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
这意味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业已形成、人类整体利益日益突出的时代背景下,不能眼里只有自我的特殊利益而无视人类的共同利益,不能以自身特殊利益来损害人类共同利益。
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种情况是,一些强权国家私利膨胀,常常以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或理由指手画脚,任性妄为,肆意破坏或损害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或别的国家的核心利益。
这实际上也是把狭隘的自我利益至上化、绝对化的强权主义的做法。
(摘编自邱耕田《哲学视阈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客观和主观、实践和意识的统一体,先有客观现实后有主观认识,先有实践后有意识。
B.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在此基础上自然生成了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C.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和如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两方面的内容。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动力来源于人类对利益的追求,这里的利益指人类整体利益而不是某国的利益。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指出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从实践和意识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B.文章从人类实践活动全球化的角度,着重分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C.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以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顺序逐层分析,论证过程严谨。
D.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而有据,论而有理,论而有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和构建,正是对共同利益生成和发展的一种确认和反映。
B.要构建人类利益共同体,世界各国有必要从维护自身利益慢慢过渡到维护共同利益。
C.人类的共同利益由不同国家的特殊利益形成,因此我们要确保不同国家的利益最大化。
D.某些西方国家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其它国家,实际上是把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旅游成为春节的主题词。
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共接待游客 3.8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50亿元,再创新高。
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成为广大群众欢度春节的重要方式,举家出游成主流,周边休闲成新潮,旅游体验受关注。
调查显示,度假休闲超越景点观光成为居民春节假日出游的第一动机。
我国出境游群体每年持续壮大,每年向全球输出上亿人次出境游客,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
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报告,中国旅游消费在2016年增长了12%,中国游客境外旅行人次在2016年增长了6%。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出境游客总消费额逾五分之一源自中国游客,排第二的美国游客消费额仅占中国游客的一半。
香港投资银行里昂证券预测,到2021年中国游客每年出境游消费额将达到惊人的4290亿美元。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2月28日)材料二:近日,国家旅游局将北京等18个城市确定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
其中江苏有7市榜上有名,分别为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镇江。
江苏也成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最多的省份。
2014年是“美好江苏欢乐游”三年市场推广计划的最后一年,江苏省旅游局将以拓展国内中远程市场和境外客源市场为重点,推出一批经典旅游景区,研发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努力培育南京、苏州等国际旅游名城,同时重点支持徐州建成区城旅游中心城市;积极策划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江苏文化特色的旅游节事活动。
作为国家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扬州智慧旅游建设已初见成效,今年还将继续推进智慧旅游建设,着力打造“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的旅游环境,建设“宜游城市”。
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旅游导览服务,扬州将建设数字3D景区,实现在线游览。
目前已基本完成瘦西湖、个园和东关街3D模型建设。
其次是建设旅游数字信息库,进一步完善扬州旅游信息咨询导览体系,有效提升旅游体验。
随着“散客时代”的到来,能否提供符合游客需求的人性化、个性化服务,成为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首要参考。
(摘编自《商务·旅游》2014年1期)材料三: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和文化密不可分。
这是各地旅游发展中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现实证明打好“文化牌”可以有力助推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各地在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一个共同的重要着力点就是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旅游专家魏小安表示,文旅融合已经成为现实发展方向,全国各个城市已经组建了100多个文旅集团。
“力求旅游发展的文化导向符合转型升级的需求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年初,全国各类文旅基金数量已经超过100家,规模上百亿的已经超过10家。
文化旅游产业已逐步演变为一个多方位、多层面、多维度的综合性大产业。
从消费需求来看,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追求的新时尚。
《2016~2022年中国文化旅游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为41.2亿人次,偏好文化体验游的人群已经达到50.7%。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8年3月15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居民在春节假日出游正成为时尚,从2013年至2018年的春节旅游市场来看,出游人数呈现出逐年递增的特点。
B.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出境旅游已成为重要的旅游方式,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出境游总消费额最高的国家。
C. 根据相关数据,中国出境游客人数已远超美国。
到2021年每年出境游消费额将达到惊人的4290亿美元。
D.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旅游要和文化深度融合。
因此,国内各个旅游景点都要大力修建亭台楼阁。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从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数量分布和扬州智慧旅游建设、全省旅游开发等来看,江苏省旅游工作做得很出色。
B. 随着“散客时代”的到来,旅游城市是否有符合需求的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是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考量内容。
C. 文化旅游产业已经逐步成为一个综合性大产业。
相对于国内游客,目前国外游客偏好文化旅游的占比要高得多。
D. 利用“文化牌”可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因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与文化融合成已为现实发展方向。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旅游发展的新特点。
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怎样更有针对性地推动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提出三条建议。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7~9小题。
水月①吴浊流雨已停了,可是院子里还是一片泥泞,那无叶的苦梀树被寒风刮得瑟瑟作响,每晨很早就辘辘响着的牛车也在雨中歇了。
邻居好像都没起来,柔弱的冬阳静静地照着。
被烟熏得黑黑的小屋里,太太抱着婴孩,仍然打着鼾。
旁边像西瓜大的头,一颗一颗排着好几个,仁吉瞪着眼睛看着妻子的睡相,干枯的头发蓬松着,脸上的汗毛长长的,想必好久没有修容了吧,他借着暗淡的阳光,看到老婆的脸,不觉着一惊。
瘦削的脸孔,颧骨高耸,脸色青黄,眼角皱纹重重,越看越怕,越看越觉得她老。
她才三十岁呀!但脸容却像五十岁了。
她这么辛苦,一定恨我这个无能的丈夫吧。
但她从不抱怒,只是每早四点就起来烧饭,照顾孩子,喂猪、鸡、鸭,然后下田做工。
所以,白天和仁吉很少见面。
在农场里,她让七岁的女儿照顾婴儿,婴儿一饿就大哭,哭声灌入她的耳朵,但不等到休憩的时间,是不能抽身去看他的。
只要稍停一下,监工就会破口大骂。
她只好默默地举起锄头继续工作。
她人在田里,心总是牵挂着家中,五岁的阿清和三岁的阿木,不知会不会和邻居家的那个力气大的坏家伙打架。
若是打起来,一定……似乎耳边有人啼哭着叫她,她不知不觉地停手细听,就在这发愣的一会儿,忽然有人大骂:“混蛋!像你这样干,还值五毛钱吗?半做半歇,明天别来了。
”她听到监工的叫骂,只好拼力挥锄头,一会儿她的阿清阿木的幻影又映入脑海来。
早晨来时,火柴忘在桌上了,要是他俩拿来玩,就不堪设想了……她不安的心情从在学校的长男愁起,直到树下的婴儿。
直到累得连气都喘不过来,才挨到休息时间,她拖着重重的双脚走到树下,那哭得眼晴浮肿的婴儿见到母亲,更哭得凄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