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教师课题研究计划
青岛通济实验学校小学
子课题名称自主预习实验
教师
兰浩文
子课题提出的背景课前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课前预习做得好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然而对于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开始尝试着预习,但是大多数学生还是对“预习”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预习具体要做些什么,预习要达到怎样的程度都不清楚,因此预习效果不够好。
研究目标
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预习课文,基本能确立预习目标,明确预习任务,做到自主有效的预习。
研究内容1.“读”
课前预习,要指导学生认真“读”。
学生在跟读课文的过程中既初步感知了语言,训练了语感,又为有效学习新课作好铺垫。
2.“画”
在做预习指导时,一定要培养学生边读边画的好习惯。
怎么画呢?一是在书上勾画。
在预习新课时,学生往往会碰到一些不理解的词组或句子,让学生在预习时用“?”号在文中标出来,作好记号,以便在上课时更有针对性地听课,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二是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型。
学生非常喜欢这一形式的预习,喜用各具风格的符号来
标出自己喜爱的句子。
女孩子比较喜欢用文雅的符号,如用爱心、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自己名字的英文缩写等来做标志。
有些男孩子则比较张狂,爱用手枪、剑、怪兽的头像等来做标志。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预习风格,在简单的预习作业中张显个性。
3.“练”
课前“练”,也是一种较好的预习方法。
就内容而言,起初可以是试读单词和句子,慢慢地让学生尝试着用新的单词或句型造句,然后可以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还可以拓展到美文诵读,丰富学生的知识累积。
4.“演”
在指导研讨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围绕本课话题进行讨论。
提倡求异性思考,崇尚标新立异,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研讨中得到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研究方法1、结合自己的课堂和实践,不断进行反思、总结、改进。
2、多向其他教师请教,从教育书籍中寻找方法。
3、同年级老师根据学习要求和学生知识结构共同商讨制定预习作业,并经常总结、交流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研究过程设计
1、在课堂上领着学生预习几篇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预习时要做什么事情。
2、拿出几篇课文,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预习,教师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知道自己预习的效果怎样。
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出预习的方法和经验,全班学生交流总结,互相学习。
3、教师设计预习作业,引导、帮助学生预习。
教师设计的预习作业中的问题难度要适中,并有一定的梯度,难易结合,让学生既有读、写,又有一定的思考。
并可以涉及到已知知识,引导学生建立已知与未知的联系,并且利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
4、鼓励学生在预习中提出不懂的问题。
首先鼓励学生敢提问,多提问题,之后逐步引导学生分析什么问题有价值,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5、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以提问等各种方式及时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以督促学生认真预习,并坚持下去形成习惯。
预期研究成果1、学生大都会自主有效地预习课文,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方法。
2、相关论文、研究报告。
3、学生知道了怎样预习课文,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方法,在上课时轻而易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