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说课教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说课教学设计
备注:此表可根据需要自行加页,评委组将提供电子版。
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
初中理科组说课稿设计
参评序号
32
说课年级
八年级
科目
物理
课题
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的密度的概念,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并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能够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确实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整套方法,注重实验过程和方法,增强“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的意识。
导入新课
环节二名称
量筒的使用
用量筒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所以要会熟练使用量筒这种工具,层层推进。
掌握量筒的参数,读数和用途
环节三名称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掌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清楚实验器材,实验的过程,学生分组做实验。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实验,清楚实验的过程,测出盐水和石块的密度
环节四名称
本课小结
天平, 刻度尺
3、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密筒)
3.测量石块的密度(天平,排水法)
先测质量,再测体积
4、课堂小结
5、课后思考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因为教学的量相对较大,既有新知识的讲授,又有实验的原理、方法的指导,同时还要分小组完成实验,所以在教学中,能否抓住教学重点,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所在。
以白板的形式再一次展现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反思。
环节五名称
课后思考
1.如果该不规则固体是糖块(易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测量体积吗?若不能,应该用什么办法?
启发学生课后思考,培养学生的兴趣。
板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
刻度,单位,量程,分度值,读数
2、测量规则物体的密度
学情分析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注重观察,但缺乏动手做实验的意识。不注重思考,测完即止。
知识障碍分析:学生对之前物理概念理解不透,对公式记忆不牢,从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存在应用上的困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环节一名称
复习导入
从密度的概念,测量密度需要的物理量出发,提出如何测量规则物质的密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在实验中体会到严谨的科学实验过程,体会到实验的美妙和乐趣。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学会量筒的使用,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分析:能够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质量、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后进行的,内容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盐水和不规则物体的密度这些知识与技能,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去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所以本节课起到了巩固上节课内容的作用,同时也是密度知识具体应用的一种体现,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