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腰三角形性质教案

等腰三角形性质教案

12.3.1 等腰三角形
(第一课时)
王台中学吴建元
12.3.1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够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关系,感
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
教具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生:硬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探究
预习课本78----79页
1.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⑴什么是等腰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腰:________________ ⑶底边: ______________
⑷顶角:____________________⑸底角: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一做
如图13.3.2,把等腰三角形纸片对折,让两腰AB 、AC 重叠在一起,折痕为AD .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吗?
(1)、把等腰三角形ABC 沿折痕对折后,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
B
(2)由这些重合的线段和角,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的哪些结论呢?(请大家尽可能多地写出结论!)
(3)论证: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已知:△ABC 中,AB=AC 求证:∠B=∠C 方法一: 1 2
方法二:
方法三:
性质1: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几何语言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 在性质1的基础上继续论证
几何语言:
《1》 ∵AB=AC ,BD=CD (已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线合一)
《2》∵AB=AC ,∠BAD=∠CAD (已知)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三线合一)
《3》∵AB=AC , AD ⊥BC (已知)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三线合一)
任意画一个等腰三角形,画底角的平分线。

腰上的高线和中线,看它们是否重合? 注意:“三线合一”应该对应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
二.例
已知:在△ABC 中,AB=AC ,∠B=80°。

求∠C 和∠A 的度数.
变式1: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为8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__.
变式2: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2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___
例2:如图,在△ABC 中,已知 AB = AC ,D 是BC 边上的中点,且∠B=30°,求(1)∠ADC 的大小;(2) ∠1的大小.
B A
Ⅴ、小结:本课你知道了等腰三角形哪些性质?
Ⅵ、课外作业:课本P56:----11、3、4、6
课后小测
1、等腰三角形周长为20 cm ,一腰为8cm, 它的底是
2、等腰三角形底角为35°,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
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50°,它的底角为 ;
4、如图1,△ABC 中,AB=AC,AD ⊥BC,BD=5,则CD=
5、如图2,在△ABC 中,AB=AD=DC ,∠BAD=26°,
求∠B 和∠C 的度数。

板书设计
§112.3.1 等腰三角形性质(一)
一、认识等腰三角形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证明
四、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
D C A B A B D C 图1 图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