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防排水施工

隧道防排水施工

目录1.编织依据 (1)2.工程概况 (1)3.隧道防排水设计 (2)4.防排水施工 (3)4.1环向盲管施工 (3)4.2纵向排水盲管和横向排水沟施工 (4)4.3横向盲管施工 (5)4.4 防水板施工 (6)4.5中心水沟、边水沟施工 (9)4.5.1有仰拱段中心水沟、边水沟施工 (9)4.5.2无仰拱段中心水沟、边水沟施工 (10)4.6止水条、止水带施工 (10)4.6.1橡胶膨胀止水条施工 (10)4.6.2橡胶止水带施工 (11)4.7其他排水设施施工 (11)5.防排水施工机械及人员配置 (12)6.施工保证措施 (13)6.1质量保证措施 (13)6.2安全保证体系和措施 (18)6.3环境保护措施 (22)隧道防排水系统施工技术方案1.编织依据《重庆涪陵至丰都高速公路第A3标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四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F60-200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GJ F80/1-2004》2.工程概况重庆涪陵至丰都高速公路A3标段共有田家院子隧道和丰都隧道两座。

⑴田家院子隧道田家院子隧道位于重庆市丰都县三合镇田家院子村,隧道穿越山脉为中低山地貌,隧道最大埋深60m。

进出口地形较缓,植被较发育,以水田和旱地为主。

隧道起止桩号左线ZK44+630~ZK45+515,长885m;右线YK44+630~YK45+575,长945m。

隧道左右线均位于直线段,出口位于R-1800m的右偏曲线的圆曲线上。

纵坡均为-2.089%、-2.95%的单向坡。

隧道涪陵端洞口为小间距,洞身为标准分离式,进口线间距约14m,出口线间距为22.7m。

隧道两端均采用削竹式洞门。

洞身设置2处人行横洞,出口端K45+630设一处洞口联络通道。

⑵丰都隧道丰都隧道位于重庆市丰都县三合镇代家院子村,丰都县城后山,距离丰都县城约为3km。

隧道最大埋深约为60m。

进出口地形较缓,植被较发育,以稻田和旱地为主,洞顶中部有一乡村水泥路横穿。

隧道起止桩号左线ZK47+205~ZK47+700,长495m;右线YK47+170~47+705,长535m。

隧道左右线进口均位于直线段,出口位于R-800m的右偏曲线的圆曲线上。

纵坡均为-2.9%的单向坡。

隧道石柱端洞口为小间距,最小间距约17m。

隧道涪陵端为端墙式门洞,石柱端采用削竹式门洞。

洞身中部设置一处人行横洞,进口端K47+140设一处洞口联络通道。

3.隧道防排水设计隧道防排水设计坚持以“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使隧道洞口洞内形成完整的防排水体系,使隧道防水可靠、排水通畅,运营期间隧道内不渗不漏,基本干燥,保证隧道的正常营运行车安全。

明洞拱墙外层铺设由土工布、1.2mm厚EVA防水板组成的两布一板防水层。

在墙角处设置φ100mmHDPE双壁单侧打孔波纹管,纵向排水管与引水管相连,将衬砌背后的水引入隧道内边沟排走。

明洞衬砌顶部回填一层50cm厚粘土作为隔水层,明洞上的地表水沿回填土坡面流入洞顶排水沟排走。

洞内行车道底侧路缘带下设纵向开口式排水沟一道,边沟采用φ25cm的Ω砼管沟,沿水沟纵向每隔25m设沉砂井一处,以便清除沉砂和排除行车道路面积水,保证水沟的排水通畅。

在路面底偏向行车方向右侧设φ50cm圆形中心水沟,中心排水沟中线与隧道衬砌中心线间距为100cm。

结合隧道的平纵面和洞内超高设置情况,在田家院子隧道ZK45+138.416处和丰都隧道YK47+332.495处设置路面边沟的横向联系水沟。

在衬砌两侧外沿墙角处纵向埋设φ100mmHDPE双壁单侧打孔波纹管,全隧道贯通,排水管安设与隧道纵坡一致。

沿隧道衬砌外缘,紧贴初期支护,在初期支护和防水板之间环向铺设φ50mm弹簧软式透水管,环向排水管两端与纵向排水管相连。

环向排水管纵向间距在Ⅳ、Ⅴ级围岩段按10m一道设计,根据开挖后地下水出露情况适当调整间距。

当岩层渗水量较大时,环向排水管可2~3根并列一环。

大面积淋水地段,采用大幅防水板或密排φ50mm弹簧软式透水管,将水流直接导入环向排水管或纵向排水管,在引水面上配合使用铁丝网,喷射砼覆盖。

隧道底部采用φ100横向引水管,将纵向排水管的水引入中心水沟,横向引水管的设置与环向盲沟一致,纵向、横向水管用三通管连接。

无仰拱段在砼垫层上,距离砼面板横缝1.0m位置设置10cm宽的横向盲沟,盲沟深度与垫层厚度一致;盲沟内埋设MF7横向塑料盲沟,用300g/㎡无纺布包裹,并将其用级配碎石(粒径2~4cm)填埋,盲沟上面铺宽50cm的EVA板;盲沟与中心水沟的交角为60°,盲沟设置间距与横向排水管一致,一般为15m,在有集中出水点或水量大的路段可加密设置。

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铺设由土工布和EVA复合防水板组成的复合防水层,防水层敷设范围为隧道拱顶至边墙脚下纵向排水管处。

二次衬砌砼采用防水砼,防水等级不小于S8。

在二次衬砌施工缝采用背贴式止水带+橡胶膨胀止水条止水,变形缝、沉降缝用背贴式止水带+橡胶止水带止水。

在距离洞口边仰坡坡顶5m以外设置与地形相应的截排水沟,截排地表水,将水排入天然沟壑或路基边沟中。

在出洞口为上坡地段设置反向水沟,防止路基外的水流流入隧道。

4.防排水施工防排水施工前,应采用断面仪或其他方法先检查净空,以及初期支护表面情况,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外露的超长钢筋头、锚杆头,应割除,并将棱刺和尖锐突出物打磨掉或采取衬垫、抹水泥砂浆的方式覆盖;初期支护表面凹凸不平过大处采用喷砼或水泥砂浆找平,对于渗漏水处进行处理。

用于防排水系统施工的各种材料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在得到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场用于施工。

4.1环向盲管施工环向排水管采用φ50mm软式透水管,透水管外包一层土工布将其覆盖住,纵向间距在Ⅳ、Ⅴ级围岩段按10m一道设计,根据开挖后地下水出露情况适当调整间距。

当岩层渗水量较大时,环向排水管可2~3根并列一环。

大面积淋水地段,采用大幅防水板引排;盲管至上而下铺设,使之与初喷面密贴固定,盲管管身不得侵入衬砌内,否则应凿槽埋设。

施工方法:⑴先检查净空及初期支护表面情况,如不符合要求则应及时处理。

⑵清除超长的钢筋、锚杆头等,凹凸不平过大处应采用喷砼或水泥砂浆找平,对于渗漏水处进行处理。

⑶测量放样,按设计间距在初期支护表面环向画线,以保证环向排水盲管安装的准确性。

⑷在断面仪检查后,发现安装环向排水盲管后有可能侵入衬砌内的地方,则将该处凿槽,大小以能安放透水软管为宜。

⑸透水软管用土工布包裹,扎丝捆好,然后用卡子将盲管卡住,固定在Φ12膨胀螺钉上,每1.0m左右固定一处。

⑹环向盲沟与纵向盲管采用塑料三通接头连接,接头处外缠无纺布,扎丝绑扎牢固。

⑺当岩层渗水量较大时,环向水管可2~3根并列一环,采用细格铁丝网配Φ12膨胀螺钉固定。

⑻当受条件限制时,可采用钻孔植入长150mm的φ6mm钢筋代替Φ12膨胀螺钉,锚固长度10cm,锚固剂采用早强水泥、树脂或早强水泥砂浆等。

注意:不得留有突出钢筋头,以防刺穿防水板。

4.2纵向排水盲管和横向排水沟施工隧道边墙底纵向盲沟采用φ100mmHDPE双壁波纹管(单层打孔),横向排水管采用φ100mmHDPE双壁波纹管;隧道两侧墙角处纵向排水管全隧道埋设,纵向坡度与隧道坡度相同;横向排水管设置间距与环向透水盲沟一致,有集中出水点或水量大的路段要加密设置;横向排水管横向坡度不小于3%,地下水通过纵向、横向排水管汇入中心排水沟排出洞外;纵横向排水管用塑料三通连接,接头处应外缠无纺布,横向排水管应尽量靠近环向盲沟,以便盲沟里的水能迅速流入中心水沟;路面施工时应采取措施对横向排水管进行防护,防止施工时引起横向排水管破损。

施工方法:⑴纵向排水盲管施工①先检查净空和初期支护表面情况,如不符合要求应及时处理。

②清除影响波纹管安装的钢筋头、锚杆头以及其他的凸起物;对于凹凸部,矢高/弦长>1/6时,用喷砼或水泥砂浆找平;对于渗漏水处进行处理。

③为保证纵向排水管坡度与隧道纵坡一致,根据洞内控制点沿隧道每隔2~5m(直线段间隔大一些,曲线段加密)将排水管位置放出,并以红油漆标记。

④波纹管采用卡子配Φ12膨胀螺钉固定,每1.0m左右固定一处。

⑤纵向排水盲管与环向盲管、横向排水管采用塑料三通接头,接头外缠无纺布,扎丝绑扎牢固。

⑥在施工防水层时,土工布和防水板应将纵向排水盲管的下半部包裹住。

⑦当受条件限制时,可采用钻孔植入长150mm的φ6mm钢筋代替Φ12膨胀螺钉,锚固长度10cm,锚固剂采用早强水泥、树脂或早强水泥砂浆等。

注意:不得留有凸起钢筋头,以防刺穿防水板。

⑵横向排水管施工①横向排水管的间距砼环向盲管,埋设时以中心排水沟圆管顶的高度控制排水管顶的高程,横向排水管的横向坡度不小于3%。

②横向排水管可采取两种方式施工:其一,在回填仰拱时,将波纹管埋入,注意埋入时要保证位置准确,振捣砼时振捣棒不得碰触波纹管,同时应防止压力过大将波纹管压坏,施工时还应防止堵塞排水管;其二,回填仰拱施工时,预留管槽,沟槽宽大于管直径3~5cm左右,方便填塞,后期在施工排水管时,先检查沟深、坡度是否能满足埋设排水管要求,否则应开凿拓宽加深,埋设时使用与回填砼同标号的水泥砂浆将管上下左右填塞密实,同时应防止堵塞和破坏横向排水管。

③对于无仰拱段的横向排水管埋设基本同上述第二种施工方法,采用凿槽埋设,用与回填砼同标号的水泥砂浆将管周围填塞密实。

④横向排水管与纵向排水管连接采用塑料三通接头,接头外缠无纺布,扎丝绑扎牢固。

4.3横向盲管施工无仰拱段在砼垫层上,距离砼面板横缝1m位置设置10cm宽的横向盲沟,盲沟深度与垫层厚度一致,盲沟内埋设MF7横向盲沟,用300g/㎡无纺布包裹,并将其用级配碎石(粒径2~4cm)填埋,盲沟上面宽50cm的EVA板;盲沟与中心水沟的交角为60°,盲沟设置间距与横向排水管一致,一般为15m,有集中出水点或水量大的路段可加密设置。

施工方法⑴测量放样,按设计间距放出盲管轴线位置,盲沟轴线与中心水沟的交角为60°。

⑵开挖沟槽时,按设计图示以中心水沟圆管顶控制盲沟管顶高程。

沟底宽度为15cm,沟两侧坡度为1:0.4。

⑶开挖到位后,检查高程和平面位置符合要求后,沟底铺5cmM10砂浆,沟侧壁同样抹上M10砂浆,厚度按能放入盲管来控制。

⑷MF7横向盲管用300g/㎡无纺布包裹,扎丝扎牢,放入沟槽后,回填洗净的级配碎石(粒径2~4cm),顶面以垫层底标高来控制,为避免垫层浇筑时灰浆下渗,回填级配碎石顶层覆盖一层无纺布和防水板,其宽度超出顶面20cm。

4.4 防水板施工施工工艺:净空及初期支护表面检查与处理→材质检验→裁剪→吊带检查→铺挂→再焊接→焊缝自检→(补焊)→专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