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总线系统讲授讲解

第六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总线系统讲授讲解


接收方
1帧信息
发方首先发出一个启动信号,固定为0信号, 然后顺序发出8位二进制数据(0或1),最 后发出1个停止信号,固定为1信号,构成发 出1帧完整的信息。
收方一旦检测到启动信号,就会每隔1bit产 生一个选通脉冲将总线上的数据逐位接收下 来,一共产生8个选通脉冲,1帧信息便接收 完毕,以后继续检测下一个启动信号。整个 串行通信的过程就是这样,一帧一帧的传送, 每帧中一位一位的传送。
系统总线:同一台计算机系统的各 部件,如CPU、存储器、外设端口之 间传送信息的通路。
多机总线:多台计算机之间传送信息 的通路。
总线概述
总线由一定数量的传输线和总线控制器两部分构成。
传输线的总条数称作总 线的宽度
数据线和地址线 传输线包括 控制时序和中断信号
电源线和地线
未定义的公用线等4类
地址线的功能:提供 主存和I/O设备接口电 路的地址。
pentium计算机主板的总线结构框图: (三层次—— CPU总线、PCI总线、ISA总线的多总线结构)
北桥
南 桥
CPU总线: 也称CPU—存
储器总线,它是一个64位 数据线和32位地址线的同 步总线。
CPU是这条总线的主控者, 但必要时可放弃总线控制 权。
总线结构实例
北桥 PCI总线: 用于连接高速的I/O设
接口的分类
(2)根据主机对I/O设备的访问方式分
查询式接口:通过硬件或软件方式根据外设的优先 级别由高到低顺序查询哪个设备当前要进行输入/ 输出操作。
中断接口:哪个外设需要向主机输入/输出信息时, 立即向主机发出中断请求,由中断接口来处理有关 的事件。
DMA接口:由它代替CPU完成高速外设与主机之 间成块交换信息。
系统总线中控制 线的功能是:提 供主存、I/O接口 设备的控制信号 和响应信号。
总线概述
一条总线上常常有多个设备或部件,但任何时候只能 有两个设备利用总线进行通信,一是信息发送者,一 是信息接收者。总线控制器确定当前总线由哪两个设 备来使用。 如果有多个部件申请使用总线时,总线控制器要根据 申请者的优先级别来确定使用总线的优先次序。
的宽度指明了能够直接访问存储器的地址空间范围。
电气特性:定义每一根线上信号的传递方向及有效电
平范围。送入CPU的信号叫输入信号(IN),从CPU发 出的信号叫输出信号(OUT)。如地址总线是输出线, 数据总线是双向传送的信号线。有的高电平有效,有 的低电平有效。
时间特性:定义了每根线在什么时间有效。只有规定了
相同的指令系统,相同的功能,不同厂家生产的各功 能部件在实现方法上不相同,但各厂家生产的相同功 能部件却可以互换使用,其原因在于它们都遵守了相 同的总线标准。
总线的特性
物理特性:指总线的物理连接方式,包括总线的根数,
总线的插头、插座的形状,引脚线的排列方式等。
功能特性:描述总线中每一根线的功能。如地址总线
缺点:
所有部件都连接在一组总线上,总线的负载很重, 故多为小型机和微型机采用。
系统总线结构
双总线结构
在CPU和主存之间专门设置了一组高速的存储总线, 用于CPU和内存之间传送地址、数据和控制信息。
(1)内存总线使CPU可 通过专用总线与存储器 交换信息,减轻了系统 总线的负担。
(2)主存可通过系统 总线与外设之间实现 DMA操作,而不必经过 CPU。
基本概念
波特率——每秒钟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数(二进制位 数)。 比特率——每秒钟通过信道传输的信息量(有效数据 位)。
例如:在异步串行传输系统中,假设每秒可传输20个数 据帧,一个数据帧包含1个起始位、7个数据位、1个奇校 验位、1个结束位。 波特率=(1+7+1+1)20=200b/s 比特率=720=140b/s
单总线结构
使用一条单一的系统总线来连接CPU、主存和 I/O设备。
各部件之 间的所有 信息传送 都通过这 组总线。
系统总线结构
单总线结构的优点:
允许I/O设备之间或I/O设备与内存之间直接交换 信息,只需CPU分配总线使用权,不需要CPU干预信 息的交换。
总线是由各大功能部件分时使用的,某一时间只能 允许一对部件之间传送数据。
采用双端口存储器,把每个端口连到不同的总线 上,那么主存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对两个端口完成读 写操作,从而增加主存的有效速度。
总线数量越多,吞吐量越大。
总线的内部结构
早期总线的内部结构:
地址线是单向的,用 来传送主存与设备的 地址;
数据线是双向的,用 来传送数据;
控制线对每一根来讲 是单向的,用来指明 数据传送的方向、中 断控制和定时请求。
三总线结构
系统总线结构
它是在双总线系统的基础上增加I/O总线形成的。
系统总线是CPU、内存和通道之间进行数据传送 的公共通路。
通道实际上是一台具有 特殊功能的处理器,实 现对外设的统一管理及 外设与主存之间的数据 传送。
用于CPU和内 存之间传送地 址、数据和控 制信息。
I/O总线用于多 个外设与通道之 间进行数据传送 的公共通路。
4 公用线: 包括时钟信号线、电源线、地线、系 统复位线以及加电或断电的时序信号线等。
总线的内部结构
在当代总线结构中, CPU和它私有的cache 一起作为一个模块与
总线相连。
总线控制器完成几个 总线请求者之间的协
调与仲裁。
现代总线的趋势是: 标准总线,与结构、 CPU、技术无关。
总线结构实例
大多数计算机采用了分层次的多总线结构。在这种结构 中,速度差异较大的设备模块使用不同速度的总线,而 速度相近的设备模块使用同一类总线。
总线上各信号有效的时序关系,CPU才能正确无误地 使用。
包括:
总线性能指标
(1)总线宽度:数据总线的根数
(2)标准传输率:在总线上每秒能传输的最大字节数
(3)时钟同步/异步:总线上的数据与时钟同步工作 的总线称为同步总线,时钟不同步的总线称为异步总 线
(4)总线复用:将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共用一组物理 线路,只是某一时刻该总线传输地址信号,另一时刻 传输数据信号或命令信号。
基本概念
总线周期——一次总线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传送宽度——获得总线使用权后,在一次总线操作中 通过总线传送的数据位数。
总线带宽——总线能提供的数据传送速率,通常用每 秒钟传送信息的字节数(或位数)来表示。衡量总线 性能的重要指标。
例如:某总线在一个总线周期中并行传送4个字节的 数据,假设一个总线周期等于一个时钟周期,总线时 钟频率为33MHz,总线带宽=4B/T=4B f=4B 33 106/s=132MB/s
总线性能指标
(5)信号线数:即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三 种总线的总和。 (6)总线控制方式:包括并发工作、自动配置、仲裁 方式、逻辑方式、计数方式等。 (7)其他指标:如负载能力
系统总线结构
系统总线是同一台计算机系统的各部件,如CPU、 存储器、外设端口之间互相连接的总线。根据连接 方式的不同,单机系统总线结构有三种基本类型。
缺点: (1)CPU是总线上的唯一主控者。
(2)总线信号是CPU引脚信号的延伸,故总线 结构紧密与CPU相关,通用性较差。
总线的内部结构
当代总线的内部结构
整个总线分成如下四 部分:
1 数据传送总线: 由地址线、数据线、 控制线组成。
2 仲裁总线: 包括 总线请求线和总线授 权线。
3 中断和同步总线:用于处理带优先级的中断操
ISA总线: 用于与低速I/O
设备连接。
总线上信息的传送方式
通过总线传送信息的方式有:串行传送、并行传送和分时传送。 串行传送
收发双方只需要一条传输线,任何信息 按照一定的传送速率从最低位开始传送 给对方。最低位在前,最高位在后。
总线上信息的传送方式
发送方

启动 信号
停止 信号
1 01 00000
从设备(从方)——被主设备访问的设备。
总线事务——从请求总线到完成总线使用的操作序列 称为总线事务。
基本概念
总线裁决方式——决定哪个设备进行总线控制的方式。 总线标准——系统与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的一个互 连的标准界面。界面的任何一方只需根据总线标准的 要求完成自身一面接口的功能要求,而无需了解对方 接口与总线的连接要求。
第六章 总线系统
总线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互联机构,是多个系统功 能部件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公共通路。总线技术是 计算机系统的一个重要技术。 总线系统的概念、总线的结构和总线的控制。
总线概述
总线是传送信息的通路。
计算机系 统中的总 线分为三 类
内部总线:同一部件内部传送信息 的通路,如CPU内部连接各寄存器 及运算部件之间的总线。
总线接口
总线接口也称为输入输出接口,它是指CPU和主存、 外围设备之间通过总线进行连接的逻辑部件。
接口部件在它动态连接的两个部件之间起着“转 换器”的作用,以便实现彼此之间的信息传送。接口 通常做成标准化,可以连接多个设备。
因为主机通过总线与各种类型的输入输出设备相连, 并且相互交换信息,但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大 的差异,它们的工作方式不同,传输速率不同,结 构方式不同,使用器件不同,因此各种输入输出设 备必须要通过相应的接口,通过输入输出总线才能 与主机交换信息。
总线上信息的传送方式
并行传送 对每个数据位都需要单独 一条传输线。信息有多少 二进制位组成,就需要多 少条传输线,从而使得二 进制数“0”或“1”在不同 的线上同时进行传送。
特点:传送速度快,传输线多,适于短距离的数据传 送。
总线上信息的传送方式
分时传送 分时传送有两种概念。
一是采用总线复用方式,将不可能同时传送的信息, 例如地址信息和数据信息,用同一组总线来传输。 分时传送的另一种概念是共享总线的部件分时使用 总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