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图建设技术指标
1、总体要求
1.1 照片采集:
1、采集内容:建筑物主体、沿街门面、地面及人行道、路灯、路牌、信号灯、标志树木、景观、小品、桥梁、水系、公交站。
2、采集纹理照片按区划及建筑物编号,每个编号的照片存放在以该编号命名的文件夹内。
每个区划,确保有1个高视点处拍摄的照片。
3、除简单建筑(平房、车棚等)以外,每个建筑物照片数量不少于10张。
4、建筑物照片只需反映结构即可,因为制作时只需看清结构即可,不需抠图做纹理。
属性采集:
1、采集内容:门牌号(名称、地址、所属区、照片);兴趣点(名称、地址、分类、照片)。
要求采集准确无误。
2、将门牌、兴趣点信息按国标进行分类、编号,输出独立的mdb数据库提交。
1.2 模型制作:
1、建筑制作一一对应,保证仿真度>90%。
保证模型、纹理的合格率>95%,优良率>85%。
2、地形制作准确、空地处用DOM处理后真实表现。
1.3 后期处理:
1、总体图面效果美观、色调匀和。
2、最低达到、要求超过目前城市三维地图的展示效果。
学校、单位、小区等局部需根据影像等信息做出如下效果:
1.4 平台处理:
1、完整的后台功能,实现所需信息的编辑展示。
2、实现公网内网的对接。
3、在仿三维平台上,按国标建立分类,并对应分类将门牌、兴趣点信息进行准确标注,上传对应照片,编辑对应的其他信息。
2、建模区域等级划分与模型纹理
2.1 概述
通常情况下,三维模型建模精细程度与区域相关联,按照地理要素需要表现的效果和程度等要求,可以将地理要素所在的区域划分为3个等级。
分别为A(精细)、B(标准)、C(基础)
A级:主道路两边临街第一排建筑、政府机关、酒店、火车站、桥梁、学校、医院、图书馆、商业街、其他高层建筑等。
表现精度:建筑物结构形式要和现实完全吻合,建筑的纹理材质要和现实相符合,细节都要用结构形式表示,建筑的特殊标识以及logo都必须表现出来,突出门厅、进出口大门、接地台阶需要表现出结构。
用模型表现建筑的女儿墙和屋檐。
B级:次道路第一排建筑、多层居民楼、厂房、公共设施、小品以及A级建筑相邻建筑。
表现精度:建筑物层高要和现实完全吻合,建筑的结构形式要和现实符合,阳台为封闭式阳台,建筑的特殊标识以及logo都必须表现出来,突出门厅、进
出口大门、接地台阶需要表现出结构。
用模型表现建筑的女儿墙和屋檐。
C级:城中村、平房以及禁区建筑(如:军区、保密性政府建筑)。
表现精度:平面结构和层数正确,结构需合理制作,独立建筑必须有进出口,
禁区建筑完全采用材质库纹理科学性制作。
建筑高度按下列标准尺寸确定:
建筑结构 标准尺寸 标准层 一层(底商)高度 住宅 2.8m 3.5m 公共建筑 3.5m 4m 建 筑 层 高 大型商业建筑
3.5—4m
4.5——5m
不供行走的房顶 宽 0.2-0.4m, 高0.4-0.6m 女 儿 墙
供行走的房顶
宽0.2-0.4m, 高0.6-1.2m 建筑台阶
高0.15m,宽0.3m
2.2 模型纹理
模型纹理使用标准纹理库的纹理制作。
3 、建筑模型
3.1 建筑物建模内容 a) 建筑物
按照建筑物形状、位置分布特点及复杂程度分为以下几类: 简单独立建筑物
附属建筑物:首先要确定它是一个建筑物且与一个主体建筑物相连。
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一边与主体建筑物相连,另外一种是两边都与其它的建筑物相连。
多层建筑物:在每一类型建筑物之上的建筑物。
内部庭院:分为简单内部庭院和复杂内部庭院。
简单内部庭院为是指平顶房内的空地,复杂的内部庭院是指由不同房檐类别围成的空地。
复杂建筑物:建筑物主体包含球面、弧面、折面或多种几何形状,或包含以上提
到的多种类型建筑物。
b) 建筑物屋顶
根据屋顶形状,建筑物屋顶划分为以下几类:
1)平顶房:平顶房包括平顶和单斜面顶两类。
2)脊房:脊房包括鞍形屋顶、脊形屋顶、鞍脊屋顶合成、菱形屋顶。
3)复杂屋顶:包含多种几何造型的屋顶。
c) 建筑物附属设施
建筑物附属设施包括烟囱、水箱、门廊、台阶、室外扶梯、房屋墩、柱、天窗、屋檐、避雷针、建筑物立面突出物以及屋顶装饰等。
3.2 建筑物建模事项
a)建模过程中尽量采用比较简易的Box来表现;所有建筑必须有出入口(模型必须有门);建筑物有房檐或女儿墙的必须模型表示;房屋的高度在没有明确高度信息情况下按照建筑楼层数*每层的高度计算出来(参照建模参考尺寸)。
b)避免破面、漏面、漏缝、游离点、边、面。
c)检查模型是否有黑面,并调整。
d)单位,学校,建筑工地,一些小区必须要加上围墙围栏。
3.3 在建建筑的处理
在建建筑的工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未建,一种是在建,需根据取景当时的真实情况进行建设,并做好记录,在后期建好后进行补充修改:
4、地形景观
4.1根据已有的CAD勾线制作路网,并详细标注路名,要求路名准确、放置位置合理、字体尺寸保持为路宽的80%,以保证最清楚的效果:
4.2根据卫片或DOM影像勾画出绿化、铺地、水池的大致形状。
(以美观为主)
4.3加绿化
a:根据影像,影像上面有绿化带的地方必须要加上绿化。
b:路面沿街以及建筑比较空旷的地方加上绿化。
4.4足球场、篮球场等体育场地需制作出来,并加上围栏。
4.5十字路口需要加上红绿灯;城市的主要道路两边需要加上路灯。
4.6铺地拐角处必须要圆滑。
4.6制作过程中铺地绿化主要以美观大方为主,一些城市的地标性小品需制作出来,包括一些单位、学校的国旗等设施。
成果要求
将使用到的贴图一并带出到指定目录 File Archive,并整理贴图到根目录。
(去除多余材质等)
最终成果文件夹里只包含Max、jpg、png文件
5、渲染出图
5.1 各分区调好视角灯光后渲染出图,生成4096*4096jpg渲染图。
5.2分区渲染图拼接成多个16384*16384jpg的分块图。
5.3对分块图进行Ps后期美化处理,合理地加上树木、绿篱、草地等绿化,并整体色调处理。
5.4对最终的分块图进行分级切图处理,导入到webGIS平台。
6、真三维和仿三维之间的融合
鉴于真三维建设的模型可应用于输出三维地图(仿三维),首先将真三维数据进行细节修改(主要是屋顶材质的替换以及整体建筑色调的处理),完成后再将模型进行分块渲染处理后,拼合输出三维地图。
7、成果质量控制
7.1 模型数据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模型数据的完整性。
2)模型制作的准确性、合理性。
应包括模型数据的平面位置、高度、形状、比例等几何精度的准确性,模型在场景中表达逻辑正确以及各级别模型优化制作的合理性检查等。
3)模型纹理、贴图的准确性、完整性、协调性。
4)各建模单元接边的正确性、合理性检查。
5)标准纹理库的丰富度及准确性检查。
6)其他内容检查。
7.2 地形数据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地形数据的完整性。
2)路网、绿化、地面、交通灯等附属设施制作的准确性、合理性。
3)整体树、绿篱、绿地、小品等景观的准确性、完整性、协调性。
4)整体色调的协调、柔和。
5)渲染灯光的合理性及效果检查、摄像机的准确性及视角检查。
7.3作业员自查、互查
作业员必须严格按以上技术规范进行作业,作业完毕后必须100%进行自查,提高作业员的质量意识,自查完毕后可相互间进行互查,确定无技术规范中错误方可提交质检员。
7.4质检员100%检查
质检员必须严格按照以上技术规范对作业员提交的数据100%进行检查。
7.5项目负责人抽检
项目负责人对质检员所查的数据进行抽检(20%以上),最后提交甲方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