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

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太阳辐射热量的大小用辐射照度表示,它指1平方米黑体表面在太阳辐射下所获得的辐射能通量,单位w/m2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层外,太阳与地球的年平近距离处,与太阳光线垂直的表面上的太阳辐射照度为I0=1353W/m2云量:将天空分为10份,被运遮盖的份数。

同一位置冬季大气压力比夏季高(海洋则相反)。

风: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分为大气环流与地方风。

风的要素:风向,风速。

风玫瑰图:反映一个地方风向,风速,包括风向频率图与风速频率图。

大气边界层:地表500—1000m。

室外气温: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气温日较差:一年内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热月最冷月的平均气温达。

霜冻效应:洼地冷空气聚集造成气温低于地面上的空气温度,受地面反射率,夜间辐射,气流,遮阳等因素影响,离建筑物越远,温度越低,相对湿度越高。

霜洞:在某个范围内,温度变化出现局地倒置现象,其极端形式为霜洞。

有效天空温度:不仅与气温有关,且与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云量及地表温度等因素有关,大致在230k-285k之间。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与空气水汽量有关。

相对湿度: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绝对湿度:在标准状况下,每立方米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含量,既水蒸气密度。

一天中绝对湿度较稳定,相对湿度有较大变化。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地面的性质,水陆分布,季节寒暑,天气晴朗等影响,大陆低于海面,夏天高于各天,晴天低于阴天。

城市气候的特点;1平均风速低于远郊来流风速2气温高3云量比郊区低,大气透明度低,太阳总辐射照度弱。

风洞效应:在建筑群特别是高层建筑群内产生局部高速流动。

产生热岛效应原因:城市下垫面特殊的热物理性质,城市内的低风速,城市内的人为热等原因。

热岛强度:城市热岛效应强弱,热岛中心温度减法同时间同高度附近郊区温差值。

日照:物体表面被太阳光直接照射的现象。

最低日照标准:以冬至日底层住宅得到的日照时间为标准。

我国气候分区:用累年最冷月1月和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作为分区主要指标,累年日平均温度,将全国分为5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

第三章low-e玻璃具有较低的长波红外线发射率和吸收率,反射率很高。

普通玻璃的长波红外线发射率和吸收率为0.84,而low-e玻璃为0.1。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考虑了太阳辐射的作用对表面换热量的加强,相当于在室外气温上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等效的温度值为计算方便推出一个当量室外温度。

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的显热传递:1室外空气2围护结构外表面之间的对流换热和太阳辐射通过墙体导入的热量。

通过透光维护结构显热传递:1通过玻璃板壁的热传导2透过玻璃的光辐射得热。

围护结构湿传递:当围护结构两侧的空气的水蒸气分压不相等时,水蒸气将从分牙高的一侧相分压低的一侧转移。

如果维护结构内任一断面的水蒸气分压力大于该段面温度所对应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在此断面就会有水蒸气凝结,如果温度低于零度还会产生冻结现象。

这些现象会导致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增大,加大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并加速围护结构的损坏。

冷负荷: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在单位时间内需要向室内除去的热量包括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

热负荷: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在单位时间内需要向室内加入的热量包括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

辐射与得热的关系1潜热得热一般直接进入室内空气,形成瞬时冷负荷2渗透空气的得热中也包括显热得热和潜热得热3对流直接传给空气,称为瞬时热负荷4辐射通过长波辐射传到各围护结构内表面和家具表面使温度升高,在通过对流换热,形成热负荷。

第四章人体热平衡式:M-W-C-R-E-S=0 (M:人体能量代谢率,W:人体所做的机械功,C:人体外表面与环境对流散热,R:人体外表面的辐射传热,E:汗液蒸发,呼出气体带走的热量,S:人体蓄热率)。

人体与外界热交换:环境温度,衣服热阻,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周围物体表面温度。

影响人体与外界热交换的环境因素:平均辐射温度Er,操作温度t0,对流换热系数hc,对流质交换系数he人体代谢影响因素:肌肉活动强度,环境温度,性别,年龄,神经紧张程度,进食后时间长短。

基础代谢率:未进早餐前,保持清醒静卧半个小时,室温条件在18到25℃间测定的代谢率。

影响热舒适因素:空气温度,垂直温差,吹风感,辐射不均匀性。

PMV指标代表了同一环境下绝大多数人的感觉,是引入反映人体热平衡偏离程度的人体热负荷TL得出的。

理论依据,当人体处于稳态的热环境下,人体的热负荷越大,人体偏离热舒适的状态就越远。

PPD:表示人群对热环境不满意的百分比。

有效温度ET:干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对人体温暖感或冷感影响的综合数值,该数值等效于产生相同感觉的静止饱和空气的温度。

标准有效温度SET:身着标准热阻服装的人,在相对湿度为50%空气静止不动,气温等于平均辐射温度的等温环境下,若他在实际环境和实际服装热阻条件下的平均皮肤温度和皮肤湿润度相同,则必将具有相同的热损失,则该温度就是上述实际环境的标准有效温度。

相对热指标RWI:无量纲数,表示人的热舒适指标。

热损失率HDR:反映人体单位皮肤面积上的热损失。

期望因子e:修正当量稳态空调条件下计算出来的PMV=e×PMV适应性模型:Tcomf=0.31Tout,m+17.8(Tcomf室内最适宜的舒适温度Tout,m室内空气月平均温度)热应力指数HSI:把环境变量综合成一个单一指数,定量表示热环境对人体的作用应力。

湿黑球温度WBGT:广泛应用于估算工业环境的热应力潜热,与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平均辐射温度及空气运动有关。

风冷却指数WCI:空气流速和空气温度综合的指数,表示在皮肤温度为33度时皮肤表面的冷却速率。

第五章室内空气污染分为化学污染(有害燃烧产物,有机挥发物,甲醛,氨,二氧化碳)物理污染(颗粒物,纤维材料,氡气)生物污染(细菌,病毒,真菌)病态建筑综合症(SBS):指没有明显的发病原因,只和某一特定建筑相关的一类症状的总称,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客观评价:依据室内空气成分和浓度,主观评价:人的感觉。

优缺点(客观:便于掌握和理解,重复性好,在有害气体成分复杂或浓度低时难以测量,忽略了人的个体差异和人是评价主体。

主观:感觉不准。

)4,空气净化:过滤器过滤,吸附净仪法,紫外灯杀菌,臭氧净仪法。

第六章余压:室内某一点的压力和室外同标高未受绕动的空气压力的差值。

中和面:沿高度方向有一个分界面,上部空气渗出,下部空气渗入。

风压:由于建筑物的阻挡,建筑物四周室外气流的压力分布变化,迎风面气流受阻,动压降低,静压升高:侧面和背面由于产生局部涡流,静压升高,与远处未受干扰的气流相比,这种静压的升高或降低为风压。

风压为负的区域称空气动力阴影。

置换通风优点:热舒适及室内空气品质良好、噪声小、空间特性与建筑设计兼容性好、适应性强,灵活性大、能耗低投资少。

置换通风缺点:有时需要较大送分量、送风温度高,要有效控制室内温度、不适合底层高空间、污染物密度大于空气或与热源无关联时,不适用。

局部排风罩:密闭罩、柜式排风罩、外部吸气罩、接受式排风罩、吹吸式排风罩。

换气次数:n=Q/V (Q通风量V房间体积)名义时间常数:τ= V/ Q空气龄:指空气进入房间的时间。

反映了空气品质和房间排污能力。

不均匀系数:评价室内个点温度、风速等不同程度的差异。

空气扩散性能指标(ADPI):为满足规定风速和温度要求的测点数与总测点数之比。

第七章声音产生与传播的三要素:声源、传播途径、接受者。

声功率W: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

声功率级Lw=10Lg(W/Wo)声强I:衡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音强弱。

声强级Li=10 Lg(I/Io)声压P:指介质中有声波传播时,介质中的压强相对于无声波时介质静压强的改变量。

声压级Lp=20Lg(P/Po)掩蔽效应:人耳对一个声音的听觉灵敏度因令一个声音的存在而降低的效应。

双耳听闻效应(方位感):同一声源发出声音传入耳时,由于到达双耳的声波存在时间差、相位差、强度差,使人耳可知声源方向。

混响现象:声源停止发生后,声场中还存在着来自各个界面迟到的反射声,声场能量有一个衰减过程,产生混响。

混响时间:室内声场级在生源停止发声后衰减60dB的时间。

第八章光通量:辐射体单位时间内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的能量称为辐射功或辐射通量。

其中可悲人眼感觉的可见光(380-780nm)能量按国际约定的人眼视觉特性评价换算为光通量。

单位流明(Lm)光视效能:描述光能和辐射能间关系的量。

照度E:受水平面上接受的光通量的面密度发光强度I:电光源在给定方向的发光强度,是光源在这一方向立体角内发射的光通量。

常用于说明光源和照明灯具发出的光通量在空间各个方向或选定方向上的分布密度。

光亮度Lѳ:发光体在某一方向面积的发光强度杆状细胞对光明感但不能分辨颜色。

锥状细胞则相反。

颜色三属性:色调(色相)、明度、彩度(饱和度)舒适环境因素:适当的照度水平、舒适的亮度比、适宜的色温与显色性、避免眩光干扰。

采光系数C:全阴天条件下,C=(En/Ew)% En:室内某一点天然光照度Ew:与En同时间室外无遮挡的天空扩散光在水平面上产生的照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