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安全教育第20课个人信息慎透露教案

六年级安全教育第20课个人信息慎透露教案

六年级《个人信息慎透露》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培养
1、树立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二)行为技能训练
1、上网时,不轻易透露自己真实的个人信息。

2、在网上登记帐号、注册微博、取聊天昵称时,不使用真实姓名作为网名。

(三)知识经验积累
1、知道网络的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存在各种各样的危害。

2、懂得防范网络危害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不轻易透露自己真实的个人信息。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学会在网络中保护自己的真实信息不泄漏。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能防范网络危害,不轻易透露自己真实的个人信息。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学准备
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小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课前了解避免泄露自己信息的方法和使用电脑的小技巧。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
同学们,你们有过网上聊天的经历吗?
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网络生活经历,比如:聊天的地点、时间、内容、感受等等。

讨论:(1)和身边认识的朋友聊天与未见面的网友聊天相比,两者有什么不同?
(2)你知道下面列举的那些是个人信息吗?
你的姓名你的住址你的学校地址你的Email地址
你的电话号码你的密码父母的姓名及工作单位
你的照片你的外号你的考试成绩你的考试成绩
小结:一切直接或间接辨别个人身份的信息就叫个人信息。

网络的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网络里暴露自己真实的个人信息可能存
在一定的危害。

防范网络危害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真实的个人信息。

(二)分析案例,思考明理
在多姿多彩的网络世界里,如果不小心透露了真实的个人信息会有什么后果呢,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平安故事”,读完故事后思考:
(1)小明喜欢和人在网上聊天,网友——“西门春雪”找他要真实的个人信息,他给了吗?
(2)思考事情的发生、结局以及造成的后果,你有什么想说的?
(3)如果在生活中,你在网上遇到类似的事情时,你会怎么处理?(分角色扮演,看谁回答得更安全并且有创意)
分组围绕问题进行谈论、交流。

小组发表观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

小结:像小明这样轻易相信别人,透露了自己的真实信息。

结果被坏人利用打电话骗取家人的钱财,给自己和家人都带来了危险的故事。

(三)平安指南,指导生活
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

有些坏人为了诈骗、敛财,疯狂收集、倒卖各种隐私信息。

所以,在网上,关于个人的一些真实资料和隐私,
不能随意泄漏,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问题:如何能给自己的个人真实信息撑起一把保护伞呢?
(1)自读“平安指南”
(2)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一谈玩游戏思考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退出游戏是不是觉得很没面子?
(3)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讨论:在上网时,如果信息不小心泄露了,怎么办。

(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的好办法。


小结:网有许多的坏人,记住这些好方法,在上网的时候提高警惕,不要回答与个人信息相关的问题。

一定不要轻易向网友透露真实信息,避免被坏人利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四)诵读歌谣,加深记忆
说唱“平安歌谣”。

①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通读平安歌谣。

(自读、分组读、拍手读等形式)
②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歌谣进行适当的补充。

七、演练设计
1、写一写:防止泄露个人真实信息的好方法。

分小组交流和分享,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肯定合理可行的想法。

也可组织学生在微机老师的带领下上网浏览各种网页,了解网络中的一些诈骗方式和方法。

创设生活情境:网络中有人找你要个人真实信息,你会选取什么方法,怎样解决问题?(师生配合,分角色扮演网络坏人和上网者,表演两人之间的对话。

)请学生评价他们的做法。

全班推荐“金点子大王”,并将写好的好方法汇成册,供同学们传阅和浏览。

2、做一做:检查自己的聊天工具、微博、社区,将其中的真实信息删除或隐藏起来。

先请信息技术老师用电脑现场操作给学生看,讲解方法后一步步地交给学生(也可以用视频的方式,教授学生如何操作。

)相信我们班也有电脑高手,请他来交给大家一种隐藏真实信息的好方法。

3、议一议:分组讨论,以下的做法对吗。

(1)网名用真实姓名,可以让同学非常方便的找到我。

(2)网上有一个抽奖活动,我得赶紧把真实信息填写好。

(3)网友说要送我一套漫画书,我连忙把家庭住址和电话告诉
他,好让他快点寄过来。

(4)我喜欢用微博将日常活动一点一滴记录下来并发送出去。

每组围绕一件事件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判断的理由。

在班级里交流时,教师不轻易下结论,要肯定学生发言中的合理部分,教师再适当补充有关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