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Zara案例

Zara案例

Zara案例——供应链及运营流程剖析一、ZARA简介犹如思科总裁约翰·钱伯斯所说,“在新经济当中,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

”如今已经进入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顾客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追求个性化,偏好生命周期短的时尚产品,要应对这种改变,唯一的策略的就是极速反应。

ZARA是Inditex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公司,Inditex集团是西班牙排名第一,并与近年超越了美国的GAP、瑞典的H&M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服装零售集团。

1975年,Inditex集团的创办人奥特加为了清理掉由于客户临时取消订单而积压的女性睡衣库存,在西班牙西北部的偏远市镇开设了一个叫ZARA的小服装店,而如今,昔日名不见经传的ZARA已经成长为全球时尚服装的领先品牌,身影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门店数已达1000余家。

ZARA的发展,得益于它快速、少量、多款的全新营销模式,这种策略与传统服装零售商大不相同,传统零售商一般会把精力集中于对流行趋势提前做出判断,从一个服装概念出现,到最后挂到零售店里,这个过程大概花费半年的工夫,而ZARA集中于对已存在的时尚潮流的快速反应上。

要知道时装最紧要的就是紧跟时尚,卖时尚就像卖蔬菜,卖面包,只有刚上市的时候才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ZARA的首席执行官凯斯特拉诺就曾经说过,“在时装界,库存就像是食品,很快就会变质。

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减少反应时间”。

二、极速的供应链ZARA的极速反应,无论是采取快速、少量、多款的营销模式,还是努力减少反应时间,都离不开其高效整合的供应链,没有这样的供应链,也造就不了ZARA。

ZARA的供应链包含了服装设计,原料采购与服装生产,服装的物流配送和服装销售与信息管理。

(1) 服装设计ZARA的服装设计师基本上都是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不能与高档品牌时装公司的世界顶级设计师相提并论。

但是ZARA就很好地避免了这一点,他们的服装设计是基于模仿而不是多数服装企业热衷的原创性设计,所以设计师的任务不是进行原创的设计,而是捕捉当下最为流行的时尚元素,用自己的的方法来诠释这些元素,再重新组合成他们的ZARA 自己的产品主题系列。

一个远在西班牙的服装公司,为什么能够这么迅速地捕捉到世界各地的流行信息呢?原因是ZARA有一个特殊的团队,被称之为“Cool Hunter”,就是酷猎手。

传统世界服装行业,高档品牌时装公司,每年都会在巴黎、米兰、东京等时尚中心开时装发布会,酷猎手们就会混在T台边的观众中,从这些顶级设计师和顶级品牌的设计师中汲取灵感,同时,他们会将这些时尚元素通过e-mail反馈给ZARA的设计师们;不仅如此,酷猎手还负责搜集交易会、酒吧、餐厅、街头行人、时尚杂志、影视明星、大学校园等等地方和场所的流行元素,并且在第一时间发回ZARA的总部;并且,ZARA的各门店通过信息系统把销售的库存信息反馈给总部,总部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分析得出畅销或滞销的产品款式特征,以便完善老款式或为设计新款提供参考。

这样一来,设计团队就可以迅速、准确地做出设计和决策了,然后再重新组合成ZARA自己的产品的主题系统,这里流行款式从设计到上架平均只需要10天到15天,而传统服装业一般为120天。

(二)原料采购与服装生产在服装界,大家几乎都是采用第一世界的服装设计,在第三世界的工厂里生产,也就是在A国采购布料,B国印染,C国再来一道精雕细绣,最终在D国产生一条裙子,这样做的最大优势是成本低,缺点是速度慢,为了规避由于速度慢而产生的库存积压,ZARA的做法就非常独特。

与其他服装公司做法不同的是,ZARA把采购和生产大部分都安排在欧洲进行,而且相当一部分都是在西班牙总部周围一个非常小的辐射范围内,缩短空间距离。

花巨资自己设立了20个高度自动化的染色剪裁中心,把人力密集型的工作外包给周边的400家工厂,甚至交给家庭作坊来做,方圆200英里的生产基地的地下都被挖空,架设地下传送带网络。

当设计方案确定并决定投产后,设计师利用ZARA仓库备有的面料以及装饰品辅料制作样品,把设计好的样品通过信息系统发给附近的工厂,工厂立即安排剪裁,安排加工,一周之内生产完毕,通过检验标签后马上传送到配送中心,然后服装产品通过配送中心被迅速的分发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专卖店。

(三)服装的物流配送ZARA原先在总部拉科鲁尼亚,拥有一个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配送中心,而且这个配送中心的实际利用率也只有50%左右。

并且在2001年10月,ZARA又花了一亿欧元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东北的的萨拉戈萨市,建立一个物流中心。

新建配送中心,就是为了要扩大配送范围,提高自己的配送速度。

不但如此,ZARA还建了两个空运基地,一个在拉科鲁尼亚,另外一个在智利的圣地亚哥,ZARA就可以保证所有的欧洲的连锁店在一天之内收到货物,美国两天就可以到达,再远一点的中国、日本控制在三天之内,ZARA的营销费用几乎全部投入与物流系统的扩充和改善。

生产好的服装成品,将通过地下传送带网络运送到配送中心。

为确保每一笔订单能够准时、准确地到达目的地,采取每小时能挑选并分拣超过80000件衣服而出错率不到0.5%的激光条形码读取工具对服装成品记性分拣。

根据各门店下达的订单进行配送,通常订单收到后8小时内货物就可以被运走,每周给门店配货两次。

在欧洲的各门店由物流中心用卡车直接运送;利用两个空运基地运送到美国和亚洲,再用第三方物流运送到门店;有时也会利用轮船来运输,再结合第三方物流。

(四)服装销售与信息管理1、快速、少量、多款的营销模式。

ZARA一年大概推出12000种时装,每种款式只供应20到30万件。

当一款时装被售完后,不再补货,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把库存量讲到最低,产品积压少,资金周转就快,风险相对就小。

并且,像时装这样的流行事物,越不容易得到,顾客就越发得向往,这种人为造成的“缺货“,极大地增强了由于商品紧俏而引发的购买欲。

2、滞销产品的处理。

尽管使用上述营销模式,还是有积压,在ZARA连锁店里,如果有产品超过两周没有配送出去,他就会被配送到所在国其他连锁店里集中打折出售,通常这样的产品数目被控制在总数的110%以下。

这样一来连锁店里的产品更新速度相当快,对顾客的吸引也就越大,款式存货相当低,打折产品也就比较少,而且即使打折销售行业内的平均水平是6到7折。

ZARA一般控制在8.5折之内。

3、巧用店铺打广告。

虽然说ZARA这个品牌定位于中端,但是基本选在最好的城市,最繁华的地段开专卖店,比如说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纽约的第五大道,上海的南京路,还有北京的世贸天阶、西单大悦城等等,这都是黄金地段,在它周围都是世界顶级名牌,专卖店的外观非常豪华,面积也大,动辄1000多平米,有的甚至是5000到15000平米的大店铺,店铺是ZARA 最好的活广告,所以ZARA很少利用其他媒介打广告,省下了不少费用,更多的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把顾客吸引到店里来。

4、及时的信息反馈管理。

Zara的各专卖店每天把销售信息发回总部(自动计算并更新期末库存:期末数量=期初+进货-销售+销售退货-盘亏+盘盈),并且根据当前库存和近2周内销售预期每周向总部发两次补货订单(对店长的考核重点是预测准确率、库存周转率、人均销售、坪效和增长率,而国内众多服装企业基本只考核销售额),订单必须在规定时间前下达:西班牙、欧洲南部其它专卖店通常是每周三15点之前和每周六18点之前。

其它地区是每周二15点之前和周五18点之前(其它地区运输距离远,提前下订单则可和西班牙当地的订单加起来集中生产,可一定程度上加大生产批量、减少生产转换时间、降低成本)。

如果错过了最晚的下订单时间则只有等到下一次了,Zara对这个时间限制的管理是非常严格,因为它将影响供应链上上游多个环节。

三、结论与思考有人总结ZARA定位“一流的形象,二流的设计、三流的价格”。

顾名思义,样式时尚,生产不求形似,只求神似,再加上便宜的价格,这三个元素相加到一块,就引发了快速时尚的迅速蔓延。

ZARA的极速的供应链,拥有强有力的生产策略和极速的营销模式,完全不同业界其他服装企业。

ZARA作为快速时尚模式的领导品牌,声名显赫,利润丰厚,真可谓是“名利双收”,ZARA显然成为赢利性品牌的典范。

ZARA品牌在时尚服饰业界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2005年闪电般地跻身全球100个最具价值品牌榜,并将ARMANI等大牌甩在身后。

Zara对其供应链进行了非常有效的裁剪,把与时尚关系不是很大的工作外包,而把对时尚敏感的绝大部分自己掌控:如花色是通过购买的白坯布来染色;裁剪是自己做而把缝制工作外包;把时尚感不是很强的产品外包而时尚敏感的产品主要自己做;不是去作长期预测而是预留产能根据销售情况不断迭代调整采购、生产和配送。

这样与传统的服装企业顺序式、只能提前几个月进行预测、到了销售季节不能根据市场反馈情况进行调节相比,Zara有35%的产品设计和原材料采购、40-50%的外包生产、85%的内部生产都是在销售季节开始之后进行的。

Zara以品牌运作为核心的协同供应链运作模式的成功,为国内广大服装企业提供了实践的借鉴。

以消费者为中心,缩短前置时间,向供应链的各环节“挤压”时间并清除可能的瓶颈,减少或取消那些不能带来增值的环节,小批量多品种以营造“稀缺”,跨部门沟通、协同快速响应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提升品牌价值和竞争力。

如今,许多企业将创新视之为自己的立身之本,为此做出了很多的努力。

例如,利用规模经济,不断地提升产品的工业设计,采用先进管理方法降低各类成本,将仓储、运输外包给第三方物流,采用更加有效的营销策略等等,但是这些企业似乎只着眼于对供应链单个方面进行优化改善,更加注重成本的管理,如何有效的降低成本,并没有从企业战略、定位的角度去考虑分析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

反观ZARA的供应链,从各个环节看,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创新的地方就在于其高效地整合了整个供应链,大大缩短了生产到零售终端之间的距离,为其企业的战略以及定位服务,创造了最大的价值。

这一点值得中国的服装企业借鉴思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