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刚度比理解与应用
五、工程算例:
1.工程概况:某工程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共25层(包括二层地下室),地上第四层为框支转换层。结构三维轴测图、第四层及第五层平面图如图1所示(图略)。该工程的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5g.
2. 负2~11层X向刚度比的计算结果:
表1为SATWE软件计算的三种刚度,第一段为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的算法,第二段为剪切刚度,第三段为剪弯刚度。
37.082
5.8211
4.5275
否
12.368
1.0667
否
23.354
否
1
4.5
9.1005
1.9681
1.5307
否
5.6580
表1:SATWE计算刚度
层数
层高
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
剪切刚度
剪弯刚度
RJX3
(×106)
Ratx1RLeabharlann tx2薄弱层RJX1
(×107)
Ratx
薄弱层
RJX2
(×107)
转换层侧向位移(×107)
薄弱层
-2
4.8
75.599
2.9124
2.4162
否
11.595
1.0000
否
20.977
否
-1
4.5
(3)
其中 -分别为转换层和转换上层的折算抗剪截面面积,见《高规》P177页。
SATWE软件的结构总信息:
相应侧移刚度的比值(剪切刚度):Ratx,Raty;
相应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剪切刚度):RJX1,RJY1,RJZ1;
②《抗震规范》第6.1.14条、《高规》第5.3.7条规定: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0.5倍;地下室周边宜有与其顶板相连的抗震墙。其侧向刚度的计算方法按照条文说明可以采用剪切刚度。计算公式见《抗震规范》GB50011-2001 (2008年版),261页及《高规》第5.3.7条的条文说明,同(3)式。
②可用于判断地下室顶板能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二、剪切刚度的理解与应用
1.规范要求:
①《高规》P177页,第E.0.1条规定:当转换层设置在1、2层时,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与其相邻上层结构的等效剪切刚度比 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 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 不应小于0.4,抗震设计时 不应小于0.5。 可按(3)式计算:
(1)
-为第i层、i+1层的地震剪力标准值( KN);
-为第i层、i+1层的地震剪力标准值作用下的层间位移(m );
SATWE软件的结构总信息:
相应塔侧移刚度的比值为:Ratx1,Raty1;
相应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RJX3,RJY3,RJZ3;
②当转换层设置在第2层以上时,按(1)式计算的转换层与其相邻的侧向刚度比不应小于0.6。
2. SATWE软件所提供的计算方法为《抗震规范》提供的方法。
3.应用范围:可用于执行《高规》第E.0.1条的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刚度比值,以及《高规》第5.3.7条、《抗震规范》第6.1.14条规定的工程的嵌固端刚度比的计算。
三、剪弯刚度的理解与应用
1.规范要求:
①《高规》(P178)第E.0.2条规定:当转换层设置在第2层以上时,尚宜按图E所示的计算模型按公式 (4)计算转换层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 。 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 不应小于0.5,抗震设计时 不应大于小于0.8。
(2)
SATWE软件的结构总信息:
相应塔侧移刚度的比值为:Ratx2,Raty2;
相应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RJX3,RJY3,RJZ3;
2.计算公式:Ki=Vi/Δui
3.SATWE软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高位侧移刚度的简化计算
4.应用范围:
①可用于执行《抗震规范》第3.4.3条及《高规》第3.5.2条规定的工程刚度比计算。
3.应用范围:可用于执行《高规》第E.0.2条规定的工程的刚度比的计算。
四、《上海规程》对刚度比的规定
《上海规程》中关于刚度比的适用范围与国家规范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1.《上海规程》第6.1.19条规定:地下室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室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上部楼层刚度的1.5倍。
2.《上海规程》已将三种刚度比统一为采用剪切刚度比计算。
(4)
其中:H1-转换层及其下部结构(计算模型1)的高度;
Δ1-转换层及其下部结构(计算模型1)的顶部在单位水平力作用下的侧向位移;
H2-转换层上部若干层结构(计算模型2)的高度,其值应等于或接近计算模型1的高度H1,且不大于H1;
Δ2-转换层上部若干层结构(计算模型2)的顶部在单位水平力作用下的侧向位移。
图E:转换层上、下等效侧向刚度计算模型
SATWE软件的结构总信息:
相应侧移刚度的比值(剪弯刚度):高位转换时转换层下部与上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
相应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剪弯刚度):RJX2,RJY2,RJZ2;
但SATWE软件并未提供转换层下部侧向位移Δ1与上部侧向位移Δ2,需要通过各层剪弯刚度转换而来,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三种刚度比理解与应用
———————————————————————————————— 作者:
———————————————————————————————— 日期:
三种刚度比理解与应用
一、地震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的理解与应用
1.规范要求:《抗震规范》第3.4.3条及《高规》第3.5.2条均规定:
①对框架结构,楼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 可按(1)式计算,本层与其相邻上层比值不宜小于0.7,与相邻上部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比值不宜小于0.8。
③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本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 按(2)式计算,本层与其相邻上层比值不宜小于0.9;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的1.5倍时,该比值不宜小于1.1;对结构底部嵌固层,该比值不宜小于1.5 (《高规》第5.3.7条、《抗震规范》第6.1.14条按照等效剪切刚度考虑嵌固层)。
;
②当转换层设置在第2层以上时,按(1)式计算的转换层与其相邻的侧向刚度比不应小于0.6。
(1)
SATWE软件的结构总信息:
相应塔侧移刚度的比值为:Ratx1,Raty1;
相应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RJX3,RJY3,RJZ3;
2. SATWE软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高位侧移刚度的简化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