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第一课《藤野先生》测试卷
班级:姓名:分数:
一、基础知识:
1、指出下面词语中加点词的读音和意义。

(1)油光可鉴.():
(2)不倦教诲.():
(3)抑.扬顿挫():
(4)深恶.痛绝():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绯.红(fěi)不逊.(xùn)
B、瞥.见(piē)畸.形(qí)
C、诘.责(jié)教诲.(huǐ)
D、驿.站(yì)托辞.(cí)
3、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B、有一间地板便常不免咚咚地响得震天。

C、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D、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墙上。

4、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除下帽来,油光可鉴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肚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
..极了。

答:
(2)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答:
5、填入下列句子中恰当的一项是()
(1)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的著作。

(2)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3)日本报纸上很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4)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A、学问学术斥责诘责
B、学术学问诘责斥责
C、学术学问斥责诘责
D、学问学术诘责斥责
6、将下列几句话按照正确的次序重新排列,并说明这样排的理由。

(1)其实这三件事儿都是极不平常的,都是使人类不同于别的高等动物的特征。

(2)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

(3)别的动物也都吃生的,只有人类会烧熟了吃。

(4)别的动物,除了天上飞的和水里游的,走路都是让身休跟地面下平行,有几条腿使几条腿,只有人类直起身子用两条腿走路,把上肢解放出来干别的更重要的活儿。

(5)正是因为说话跟吃饭、走路一样平常,人们才不去想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6)同样,别的动物的嘴只会吃东西,人类的嘴除了吃东西还会说话。

(7)可是仔细想想,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2)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3)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4)实在标致极了。

(5)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6)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无非”是的意思。

“这样”是指。

这句话表达作者
2、这两段写作者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1);(2)
;(3)。

3、第(2)句用的修辞方法是,它的作用是。

4、第(4)句用的修辞方法是,它的作用是。

5、第一段中有四个“也”字,其中有一句的“也”与另三句用法不同,这个句子是,不同的理由是:。

文中的“顶”字,其中一个与另外两个不同,是,理由:。

6、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不满正反映了他到东京的目的是: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大学生
(1)那人胸前戴着枚校徽,显然是大学生。

(2)中年男人于是走过去,在他身后站住。

柜台上躺着一本厚厚的书,大学生翻着,思量着是买还是不买。

(3)书店营业员走到大学生面前:“这是最后一套啦,买吗?”大学生犹豫着。

(4)“一套《鲁迅全集》比整个书店还值钱……”营业员把手中的售书单扬了扬,“开票吧?”(5)大学生往喉咙里咽了一口唾沫,“可是……”
(6)营业员同情地瞥了大学生一眼,拿起柜台上的那本第一卷:“我给你留下来行吗?”(7)大学生尴尬地点点头。

(8)“我买!”中年男人忍不住大叫一声,把大学生吓了一跳,营业员也惊疑地抬起头来。

(9)“不就是几百块吗?”中年男人说着,从兜里掏出一匝百元的票子,摔在柜台上。

(10)营业员为难地瞧着大学生,大学生一扭头就往外走,谁知大学生刚刚转过身,就被买书人拽住了胳膊,“别走!我是帮你买的!”
(11)谁信这是真的呢?大学生愣愣地看着陌生男人,眼瞧着他把钱递给同样吃惊的营业员。

(12)书买下了。

中年男人让大学生把书抱着走出了店门。

(13)正午的阳光下,他们先后站住了。

(14)大学生莫名其妙地问:“你这是……?”
(15)男人把他拉到一边:“这书,就是你的了!小兄弟,你是大学生,我想求你帮个忙……”(16)大学生心里一动,“只要我能做到……”
(17)中年男人笑笑,压低嗓门:“是这样。

我有个不争气的儿子,过两天要考技校。

他怕考语文。


(18)“嘿嘿,帮个忙吧。

……”
(19)大学生没出声。

(20)男人垂下上眼皮,“孩子无能,我也难受,要不,这次招工又吹了……”
(21)大学生依然沉默。

(22)“如果嫌少,我再加点儿。


(23)“恐怕……”
(24)中年男人似乎猜透了他的心思:“你不用担心……两个监考的都是我的熟人……何况你长相也和我儿子差不多……”
(25)“好吧。

”大学生看了看那套《鲁迅全集》,狠狠心,但话刚出口,就有一丝后悔。

(26)两天后,大学生随人流走进考场。

他胸前的校徽已经摘掉了,拿在手上的是一张准考证,此刻他已经是另外一个人了。

大学生已经消失。

(27)三点半,大学生大步走出考场。

中年男子立刻迎过去,“怎么样?”
(28)“还可以。

”大学生回答,把校徽端端正正地别到胸前。

“我原以为是难题,其实再简单不过了。

”他轻松地说,推开中年男人递过来的书,“算了吧,只当我帮个忙。


(29)一个月后,中年男人收到儿子的考试成绩通知单。

语文是零分,白卷。

1、上文第(2)段中,书的量词用的是“本”,而(3)(4)(25)等段中都用“套”,第(2)段中的量词是不是用错了?为什么?
答:
2、第(4)段中,营业员说“一套《鲁迅全集》比整个书店还值钱。

”对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3、第(9)段中加点词“摔”换成“放”好不好?为什么?
答:
4、第(10)段中营业员为什么“为难”?
答:
5、文中的中年男人之所以“请“那位大学生代他怕”考语文”的儿子去考技校,是因为:(1)
;(2);(3)
6、第(26)段中,“大学生已经消失”的意思是:(1);(2)
7、第(28)段中“他轻松地说”中“轻松”是指:
三、小作文
你对哪些一位老师的印象最深呢?你还记得他的一个小小的细节吗?请你写一个片断,描述一下这个细节,不少于200字。

附:答案
一、1、(1)jiàn 照(2)huì教导(3)yì压制(4)wù厌恶2、D 3、
C 4、(1)油光可鉴:指头发上抹油,梳得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用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

标致:漂亮,此为反语,用来讽刺。

(2)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至极。

5、A 6、(2)(7)(5)(1)(3)(4)(6)
二、(一)1、只不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行对留学生的失望之情2、(1)在上野赏樱花(2)不中不洋的打扮(3)学跳舞3、既是比喻又是夸张,辛辣地嘲讽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态。

4、反语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样。

5、也有解散辫子的,这个“也”字起连接作用。

顶得学生制帽,这个“顶”是动词。

6、寻求救国真理,志趣在有几本书买。

(二)1、没错,从第(6)段可知那是一套中的第一卷。

2、这是就《鲁迅全集》的价值而言的。

3、不好,用“摔”更符合人物自恃财大气粗,盛气凌人的特点。

4、因为他已答应为大学生把书留着。

5、大学生爱好文学;监考的是熟人;大学生长相与他儿子差不多。

6、他冒名顶替考技校,身份临时改变;这种舞弊行为不符合一个大学生的身份形象。

7、他经受了一场人格的考试,卸下了思想包袱,所以轻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