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涉外礼宾礼仪及因公出国(境)知识》

《涉外礼宾礼仪及因公出国(境)知识》

前言随着对外开放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市涉外交往活动越来越频繁,参与人员范围越来越广。

为便于大家了解出席外事活动的礼宾礼仪常识及出国境注意事项, 推动我市外事工作规范化、系统化,根据我国礼宾工作的基本做法及因公出国境管理的基本要求, 编辑了本手册, 希望能为广大涉外人员提供参考。

一、涉外礼宾 1(一) 礼宾原则 2(二) 礼宾要求 3(三) 礼宾次序 5(四) 礼宾安排 61. 迎送 62. 会见93. 会谈124. 签约145. 宴请17二、涉外礼仪19(一) 仪表服饰20(二) 交际礼仪24(三) 宴会礼仪28三、出国访问33(一) 基本礼仪(二) 因公出国境要求(三) 注意事项(四) 建议携带物品(五)中外互免签证国家一、涉外礼宾一、涉外礼宾涉外礼宾,主要是根据本国的对外方针政策,组织安排对外礼仪活动与交际活动,以礼待宾。

(一)礼宾原则外事礼宾工作的三个原则是:平衡、对等、惯例。

平衡,是指对大国、小国,对强国、弱国,对富国、贫国要平等相待,一视同仁。

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国际交往中一个普遍公认的原则。

对等,是指一方受到另一方给予的优待时,作为对等,也应给予同样的待遇。

惯例,是指经过国际上的长期实践为大家所接受的行为规范。

礼宾原则不是绝对的,有时在实际安排上也需要变通或给予“破格接待”。

(二)礼宾要求1、务实合作礼宾是手段,合作是目的。

涉外礼宾既重礼仪,更重实效,不讲排场,不铺张浪费,勤俭科学办外事。

2、尊重他人尊重外宾的个人信仰和个人隐私,注意了解外宾的禁忌事项,尊重各国不同的风俗习惯。

3、诚信守时涉外交往应努力做到信守承诺。

不可轻易做出承诺,已承诺的事情应尽力做到。

因某种原因无法履行的承诺应及早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

涉外交往应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做到如约而至、按时到达。

(三)礼宾次序所谓礼宾次序,是指国际交往中对出席活动的国家、团体、各国人士的位次按某些规则和惯例进行排列的先后次序。

礼宾次序的排列,一般遵循以下规律:1、按身份与职务的高低排列这是礼宾次序排列的主要根据。

一般的官方活动,经常按身份与职务的高低安排礼宾次序。

2、按字母顺序排列多边活动中的礼宾次序有时按参加国国名字母顺序排列,一般以英文字母排列居多,也有按其他语种字母顺序排列的情况。

这种排列方法多见于国际会议、体育比赛等。

3、按大使到任时间排列多国使节出席的活动,可按大使到任时间先后排列礼宾次序。

(四)礼宾安排1、迎送按地点不同,可以分为机场迎送、火车站迎送和宾馆迎送等,本册以机场迎送为主,其他地点迎送可以参照执行。

(1)确定迎送规格:根据外宾的身份和来访目的,确定迎送人员的规格,但迎送人员不宜太多。

(2)机场迎接和机场献花:迎接重要代表团时,可视情安排献花。

应提前了解外宾对鲜花品种、颜色、气味等有无禁忌;外宾下机后,礼宾人员负责做好介绍工作,一般是将主人介绍给客人。

献花一般安排在介绍完前来迎接的主要领导之后。

(3)迎送专机时,为了便于国宾乘车,主车后座右边车门应直对红地毯。

图1. 迎送专机示意图(1)中方迎接人员(2)献花人员(3)外方迎接人员(4)中外记者2、会见在外事接待中,会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出席会见的主要领导一般提前到达会见地点,听取接待人员的情况汇报,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

(1)迎接:主人应在会见厅门口,由礼宾人员将外宾引领到会见地点,双方握手后落座。

(2)介绍:落座后,中方主人或礼宾人员先介绍中方出席人员,然后外方介绍外方出席人员。

目前也经常采用放置手边名单的方式,不再做介绍。

(3)座次:会见一般安排在会客室或宾馆会见厅,通常是沙发形式。

就座时主宾坐在主人右边。

翻译安排在主人和主宾的后边。

其他参加会见的客人按礼宾次序在主宾一侧就坐,中方陪同在主人一侧就坐,事先摆放席签。

图2. 会见座次示意图(4)礼品:双方应提前协商好是否交换礼品以及交换的方式、时间和地点。

(5)合影:如有合影,应事先按礼宾次序排好站位图。

3、会谈会谈通常用长方型桌子或椭圆型桌子,宾主相对而坐,以正门为准,主人占背门一侧,客人面向正门。

主谈人居中,我国习惯把译员安排在主谈人右侧。

如外方也有翻译,新的做法是安排在主人翻译对面,以便工作。

图3. 会谈座次示意图4、签约签约仪式是指通过谈判,就交流与合作达成意向或协议后,由各方代表正式签字的仪式。

(1)签字仪式的准备:1.提前做好文本的协商、定稿、翻译、校对、印刷、装订;2.提前协商好签字地点、程序、签字人和参加人员,签字人的身份应大致相等,双方参加人员不宜太多,人员数量基本对等;3.提前预订场地,备好签字用的文具,如文本夹、签字笔、吸墨器、签字桌、台布、国旗、合影台阶、主持人和翻译的麦克风、香槟酒(或不含酒精的饮料)等。

(2)签字仪式程序:1.参加签字的人员分主客各一方按身份顺序排列于各自签字人员座位之后;2.主持人宣布签字仪式开始;3.签字人在各自文本上签字后,由助签人员吸墨并互相传递文本;4.再次签毕后,由双方签字人员交换文本,相互握手;5.服务员端上香槟酒,双方共同举杯庆贺;6.主持人宣布仪式结束。

图4. 签约仪式站位示意图图5. 大型宴会桌次示意图5、宴请宴请通常有正式宴会、冷餐招待会、酒会、便宴、工作午餐等。

举行宴会可用圆桌或长条桌。

图6. 宴会餐桌的座次示意图二、涉外礼仪二、涉外礼仪涉外礼仪,是指涉外工作人员在对外交往时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

(一)仪表服饰注重仪表服饰是涉外礼宾的基本要求,是对外宾的尊重和礼貌,也是自尊自重的体现。

1、仪表注意个人卫生。

适时理发,不留长发,指甲、鼻毛应勤修剪。

衬衣、外衣保持整洁,特别是衣领、袖口要保持干净。

衬衣里面的内衣不要露出衣领或衣袖。

不要在公众场合擤鼻涕、掏鼻孔、打哈欠、修指甲、剔牙齿、挖耳朵等。

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捂住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

在参加活动前,不要吃葱蒜韭菜等辛辣食品,必要时可含上一点茶叶,以除异味。

化妆应自然、适度、协调,不当众化妆,不在异性面前化妆,不对别人品头论足。

2、服饰着装应大方、整洁,与环境相协调。

讲究三色原则,即西服、衬衣、领带、腰带、鞋袜等全身的颜色一般不应超过三种。

男同志参加正式活动时,可穿深色正装(西装或中山装)、制服,穿深色皮鞋。

穿西装参加正式活动应系领带。

参观游览时,可穿便装,亦可穿西装不打领带。

女同志可穿西装(下身为西裤或裙)、中式上衣配长裙或长裤、旗袍或连衣裙等。

夏季也可穿长、短袖衫配裙子或长裤。

忌着露趾凉鞋、鞋拖、皮裙、超短裙、过紧或过于暴露的衣服、透视装等。

新西装在穿之前,外表的商标应拆除。

穿单排两扣西装,可扣上面一个扣子;单排三扣西装,可扣上两个扣子或中间一个扣子;双排扣西装,应将扣子都扣上。

穿深色西装、黑皮鞋时,忌配浅色袜子;穿西装忌配布鞋、运动鞋。

(二)交际礼仪1、介绍在交际场合见面时,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

介绍具体人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

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

2、握手一般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

通常,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

男子与女士握手时,往往只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分。

多人同时握手注意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再伸手。

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

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要看着第三方。

此外,有些国家还有一些传统的见面礼节,如东南亚佛教国家是双手合十致意,日本人是行鞠躬礼。

在西方,亲人、熟人之间见面多是拥抱、亲脸、贴面颊等。

对这些礼节应有所了解,顺其自然,不必拘谨。

3、名片递送名片时,应面带微笑,双目注视对方,双手将名片正面朝向对方(不要将字体倒着给对方)。

接收名片时,应用双手接,浏览一下并适当寒暄,切忌不看而直接放入口袋。

不要将名片放到裤子后面的口袋里或遗忘在桌子上或随意丢弃。

4、称呼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子称先生,对已婚女子称夫人,未婚女子称小姐。

不了解婚姻状况的女子可称女士。

对地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为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按国家情况称“阁下”、职衔或先生。

5、交谈交谈时,要尊重他人隐私,不打听外宾的年龄、工资收入、婚姻状况等,不谈论政治及宗教问题,不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话题。

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刨根问底。

注意交谈时与对方保持目光交流,特别是对方回答自己的问题时,要注意倾听,不要心不在焉。

(三)宴会礼仪1、应邀出席接到宴会请柬,能否出席要尽早答复对方,以便组织者安排。

万一遇到特殊情况不能出席,应尽早通报、解释。

应邀出席前,要核实活动举办的时间地点、参加范围及对着装的要求。

进入宴会厅之前,先了解自己的桌次和座位,入座时注意核对席签是否写着自己的名字。

2、致辞敬酒在主人和主宾致祝酒辞时,应暂停进餐和交谈,注意倾听。

宴会上相互敬酒表示友好,但切记不要劝酒、不要喝过量,应控制在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以内。

3、就餐礼仪吃东西要文雅。

闭嘴咀嚼,喝汤不要啜,吃东西不要发出声音。

如汤、菜太热,可稍待凉后再吃,切勿用嘴吹。

嘴内的鱼刺、骨头不要直接外吐,用餐巾掩嘴,用手(吃中餐可用筷子)取出,或轻轻吐在叉上,放在菜盘内。

吃剩的菜、用过的餐具牙签,都应放在盘内,勿置桌上。

嘴内有食物时,切勿说话。

剔牙时,用手或餐巾遮口。

作为主陪、副陪,应尽量扩大交谈范围,不要只同几个熟人或只同一、两个人说话。

面包可用手掰成小块后再吃。

上鸡、龙虾、水果时,通常会随后送上一小水盂(铜盆、瓷碗或水晶玻璃缸),水上飘有玫瑰花瓣或柠檬片,供洗手用。

洗时两手轮流沾湿指头,轻轻涮洗,然后用餐巾或小毛巾擦干。

用自助餐时,要自觉排队,每次取食不宜太多。

4、餐具使用中餐的餐具主要是碗、筷,西餐则是刀、叉、盘子。

请外国人吃中餐时,通常以中餐西吃为多,既摆碗筷,又设刀叉。

刀叉的使用是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将食物切成小块,然后用叉送入嘴内。

就餐时按刀叉顺序由外往里取用。

每道菜吃完后,将刀叉并拢排放盘内,以示吃完。

如未吃完,则摆成八字或交叉摆,刀口应向内。

吃鸡、龙虾时,可以用手撕开吃,否则可用刀叉把肉割下,切成小块吃。

切带骨头或硬壳的肉食,叉子一定要把肉叉牢,刀紧贴叉边下切,以免滑开。

切菜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撞击盘子而发出声音。

不容易叉的食品,或不易上叉的食品,可用刀把它轻轻推上叉。

三、出国访问三、出国访问(一)出访礼仪1、尊重当地习俗,努力做到入乡随俗。

2、遵守当地的法规,遵守交通规则。

3、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遵守社会公德,展示国人良好形象。

4、注意举止文明,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注意讲究卫生,不随处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便吸烟。

(二)因公出国(境)要求1 、出访团组成员身份真实, 没有隐瞒和编造现象(一个团组人员不超过6人)。

2 、国外邀请单位、邀请人和出访内容真实、可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