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3.构音障碍

√3-3.构音障碍



基底核病变
由于构音器官肌张力高、震颤及声带不能张开所引起, 说话缓慢而含糊,声调低沉,发音单调, 音节颤抖样融合,言语断节及口吃样重复。 常见于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等。
小脑病变


小脑蚓部或脑干内与小脑联系的神经通路病变, 导致发音和构音器官肌肉运动不协调, 又称共济失调性构音障碍。 构音含糊,音节缓慢拖长,声音强弱不等甚至暴发样, 言语不连贯,呈吟诗样或分节样。 主要见于小脑蚓部的梗死或出血、 小脑变性疾病和多发性硬化等。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支配发音和构音器官的脑神经核和(或)脑神经、司呼吸肌的脊神经病变, 导致受累肌肉张力过低或张力消失而出现迟缓性构音障碍, 共同特点是发音费力和声音强弱不等。 面神经病变影响唇音和唇齿音发音,在双侧病变时更为明显; 舌下神经病变使舌肌运动障碍,表现为舌音不清、言语含糊, 伴有舌肌萎缩和舌肌震颤; 迷走神经喉返支单侧损害时表现为声音嘶哑和复音现象, 双侧病变时无明显发音障碍,但可影响气道通畅而造成吸气性哮鸣; 迷走神经咽支和舌咽神经损害时可引起软腭麻痹, 说话带鼻音并影响声音共鸣; 膈神经损害时造成膈肌麻痹,使声音强度减弱,发音费力,语句变短。 主要见于进行性延髓麻痹、急性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 脑干肿瘤、延髓空洞、副肿瘤综合征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的肌肉病变 表现类似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多同时伴有其他肌肉病变, 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强直性肌病等。
构音障碍
是和发音相关的中枢神经、周围神经或肌肉疾病
导致的一类言语障碍的总称
表现为口语的声音形成困难, 主要为发音困难、发音不清, 或者发声、音调及语速的异常, 严重者完全不能发音。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单侧皮质脊髓束病变时,造成对侧中枢性面瘫和舌瘫, 主要表现为双唇和舌承担的辅音部分不清晰, 最常见于累及单侧皮质脊髓束的脑出血和脑梗死。 双侧皮质延髓束损害导致咽喉部肌肉和声带的麻痹 (假性球麻痹), 表现为说话带鼻音、声音嘶哑和言语缓慢。 由于唇、舌、齿功能受到影响,以及发音时鼻腔漏气, 致使辅音发音明显不清晰, 常伴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咽反射亢进和强哭强笑等。 主要见于双侧多发脑梗死、皮层下血管性痴呆、肌萎缩侧索 硬化、多发性硬化、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