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选择题同步检测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选择题同步检测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选择题同步检测
吐鲁番火焰山由赤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

和田玉由镁质大理岩与岩浆接触交替变质而成,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浅水河滩是玉石富集区。

图a为新疆地形图,图b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形成火焰山、和田玉的岩石分别与图5中序号相对应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拾玉的重要地段和最佳季节是
A. 甲,春季
B. 乙,夏季
C. 丙,秋季
D. 丁,冬季
3.形成火焰山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生物风化、流水侵蚀
B. 化学风化、冰川侵蚀
C. 物理风化、风力侵蚀
D. 物理风化、海浪侵蚀
下图示意某地某种地貌等高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图示区域地表岩石有可能是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喷出岩
D. 侵入岩
5.上图中湖泊与河流的关系是
A. 湖泊有效调节河流的枯汛期流量
B. 湖泊与河流之间水源互补
C. 湖泊以河流补给为主
D. 湖泊为河流提供源头补给
6.上图中湖泊周围陡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湖盆地下岩浆冷凝收缩,上覆岩层断裂下陷
B. 自然植被稀疏,滑坡坍塌灾害多发
C. 地壳运动引发湖盆断裂下陷
D. 河流差异侵蚀作用较显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海拔1200米的盘吉尔塔格山岩体多为火山岩,岩石中含丰富的碳酸钙,形成独特的火成岩石林景观(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该地岩石主要由
A. 流水携带泥沙固结形成
B. 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
C. 大规模的海陆变迁形成
D. 干旱区风化物沉积形成
8.形成该石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物理风化和风力堆积
B. 冰川侵蚀和风力侵蚀
C. 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
D. 流水侵蚀和风力堆积
读峰丛、峰林和孤峰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9.图中所表示的地形景观是在
A. 玄武岩分布区
B. 石灰岩分布区
C. 大理岩分布区
D. 花岗岩分布区
10.峰丛、峰林和孤峰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冰川侵蚀作用
B. 流水溶蚀侵蚀作用
C. 流水沉积作用
D. 风力侵蚀作用
崮,(山西省长治、运城、大同、朔州、阳泉五地市2019届高三联考)是指四周陡峭、山顶较平的山。

该地形以山东蒙阴县岱自镇最为典型,故称“岱岗地貌”。

这是我国继喀斯特地貌、张家界地貌、峰石岩地貌、丹霞地貌之后的第五种岩石造型地貌。

构成崮的岩层中,有的含有丰富的海洋生物化石,有的崮顶能密生侧柏等植物。

下图示意崮的外貌形态。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推测形成崮的岩石应多为
A. 花岗岩
B. 石灰岩
C. 玄武岩
D. 板岩
12.在同一岩层,最易与崮相伴生的地貌是
A. 喀斯特地貌
B. 嶂石岩地貌
C. 张家界地貌
D. 丹霞地貌
13.崮是多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起主导作用的是
A. 侵蚀
B. 风化
C. 崩塌
D. 隆升
奇松(河北省邢台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怪石、云海、温泉是黄山自然景观的四绝。

黄山上部和下部的松树外形差异很大(如下图),山下的黄山松每年新发的枝条较长,外形像马尾;山上的黄山松每年新发的枝条较短,松针呈扇形放射。

黄山怪石林立,形态万千,岩石主要是由长石、石英、云母构成的基岩,岩性坚硬。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造成黄山上、下部松树形态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热量
B. 降水
C. 光照
D. 土壤
15.黄山怪石形成所受的外力作用主要有
A. 搬运、沉积
B. 风化、搬运
C. 风化、侵蚀
D. 侵蚀、沉积
16.黄山山区基岩裸露,土层浅薄,但该地人口稠密。

为了提高居民收入,当地应优先发展的产业是
A. 林业
B. 水稻种植业
C. 采矿业
D. 旅游业
1.D
2.C
3.C
【解析】
1.根据材料,形成火焰山的岩石是沉积岩。

形成田玉的岩石是变质岩。

根据地质作用类型,图5中序号①是冷凝形成的岩浆岩,②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③是重熔形成的岩浆,④是变质岩。

相对应的是②④,D对。

A、B、C错。

2.拾玉的重要地段是河流出山口,水流变慢,泥沙沉积多,丙地。

最佳季节是秋季,水量减小,河床泥沙出露多。

C对。

甲、乙位于河流上游,流速快,不易沉积,A、B错。

丁地水量太小,冬季断流,流水不能把玉石带到这里,D错。

3.该地位于西北干旱区,降水少,流水作用不是主要外力,植被少,生物风化、化学风化作用少,A错。

冰川侵蚀形成的是U形谷,B错。

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形成火焰山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物理风化、风力侵蚀,C对。

距海远,没有海浪侵蚀,D错。

4.C
5.D
6.A
【解析】
4.图中山顶为湖泊,陡崖示坡线指向湖泊,表示湖泊海拔低,湖泊为火山口积水形成,山地为火山,地表岩石为火山喷发形成的喷出岩,C正确。

5.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可看出河流由湖泊流出,湖泊为河流的源头,D正确。

6.图示山地为火山,陡崖位于火山口形成的湖泊周围,形成主要原因应与岩浆活动有关,可能是湖盆地下岩浆冷凝收缩,上覆岩层断裂下陷,A正确。

7.B
8.C
【解析】
7.由材料可知,图中岩体多为火山岩景观,火山岩是岩浆向上喷出地表冷却凝结而形成的,故选B。

8.图中“火成岩石林景观”的形成首先是岩浆向上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火成岩,再经过地壳运动,向上抬升使该地突出地表,最后通过外力的风化、侵蚀即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最终形成火成岩石林景观,故选C。

9.B
10.B
【解析】
9.峰丛、峰林和孤峰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景观多分布于石灰岩地区。

故选B。

10.峰丛、峰林和孤峰等喀斯特地貌景观形成的外力作用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属于流水的侵蚀作用)。

故选B。

11.B
12.A
13.D
【解析】
11.由材料“构成崮的岩层中,有的含有丰富的海洋生物化石”可知,形成崮的岩石为沉积岩,石灰岩是沉积岩,B正确;花岗岩和玄武岩是岩浆岩,板岩是变质岩。

12.嶂石岩地貌、张家界地貌和丹霞地貌为我国三大砂岩地貌,主要由易于风化的薄层砂岩和页岩组成;喀斯特地貌和崮岩地貌是由石灰岩组成的,因此在同一岩层,最易与崮相伴生的地貌是喀斯特地貌,A正确。

13.由材料“崮,是指四周陡峭、山顶较平的山”可知,形成崮的主导作用是隆升,D正确。

14.A
15.C
16.D
【解析】
14.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造成黄山上、下部松树形态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山上海拔高,热量低,生长慢,A对。

森林可以生长,说明水分条件适宜,B错。

海拔高,光照条件好,C错。

土壤不是枝条形态差异的影响因素,D错。

15.黄山怪石形成所受的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属于外力侵蚀地貌,C对。

搬运是将碎屑物质带到其它地方,搬运、沉积不是怪石形成原因,A、B、D错。

16.黄山山区基岩裸露,土层浅薄,但该地人口稠密。

为了提高居民收入,当地应优先利用当地的独特自然资源,发展的产业是旅游业,D对。

土层浅薄,不利于林业、水稻种植业发展,A、B错。

该地岩石坚硬,不是矿产资源,不适宜采矿业发展,C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