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匹配与规范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通过匹配性调整实现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相互融合和动态匹配,并在公司建立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等文件的规范化与制度化机制,以确保匹配后的相关成果得以固化。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在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技术实现后相互间的静态和动态的调整及规范化和制度化确立和运行。
3 术语和定义
匹配与规范:指公司对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匹配性调整,以及有效匹配后,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4 职责
4.1两化融合领导小组
负责两化融合实施过程匹配与规范阶段重大事项的协调与决策。
4.2信息中心
两化融合匹配与规范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并保持《两化融合匹配与规范控制程序》;负责两化融合匹配与规范过程中的优化调整方案的论证评审、及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
4.3各部门
参与试运行工作;负责试运行期间的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技术实现优化调整方案的提出,以及参与方案论证和实施工作。
5 工作流程
6 过程方法及要求
6.1试运行
项目责任单位负责试运行的准备和相关工作,包括:
a) 制定试运行策略方案,以及静态与动态数据的初始化准备等;
b) 全面、有效收集各方反馈意见,识别问题或缺陷,并采取适宜的措施,确保其得到及时解决;
c) 必要时,开展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和技术实现的优化调整,确保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实现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有效匹配;
d) 应通过培训、人员调岗等措施,确保员工满足新的岗位能力要求。
信息中心对试运行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注:项目责任单位是指在项目立项前确定的项目建设单位。
6.2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调整
试运行期间发现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与信息系统和技术不匹配时,项目责任单位负责协调项目组进行梳理和论证分析,必要时提出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调整的方案,调整方案应按照《两化融合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控制程序》执行。
信息中心对优化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6.3 技术实现优化调整
试运行期间有技术实现优化的调整需求时,项目责任单位负责协调项目组梳理系统优化需求,必要时提出技术实现优化调整方案,详细说明需要增加的系统需求或需优化的系统功能,在进行技术优化方案实施前,应按项目要求履行变更管理的申请和审批流程,经评审、批准后方可进行实施。
优化方案编制完成后,应报送信息中心。
信息中心依据项目组提出的优化方案组织相关部门对优化调整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和审批,调整方案获批后,由项目组组织实施。
6.4 岗位变更后能力匹配
试运行前,项目责任单位负责协调项目组对系统关键用户进行操作培训,并编制用户操作手册、系统配置及运维文档等,以确保岗位变更后职责与能力相匹配。
6.5 确立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文件规范
项目责任单位组织项目组将业务流程、组织结构、技术实现优化过程中需求调研、优化方案、实施结果、培训记录等按照规范的文件形式进行固化,按照纸质文档与电子文档相结合的方式,制定文件的标准格式及编号,并指导编制人员进行规范填写。
7 相关文件
无
8 相关记录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