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竞赛动物的分类

生物竞赛动物的分类

动物的分类:无脊椎动物,脊索动物
无脊椎动物一.原生动物门
(一)特征
1.单细胞动物
2.具有各种功能的细胞器
3.身体微小、形态多样
4.具有三种营养方式(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渗透营养)
5.呼吸和排泄主要通过体表进行
6.生殖方式多样:无性生殖:①二分裂②出芽生殖③复分裂(裂体生殖、孢子生殖),有性生殖:①接合生殖②配子生殖
7.多在液体环境或潮湿土壤中生活
8.许多种类以包囊的形式度过不良环境
(二)分类
1.鞭毛纲:具鞭毛
(1)植鞭亚纲:盘藻、团藻、夜光虫、沟腰鞭虫、裸甲腰鞭虫(后三种会引起赤潮)
(2)动鞭亚纲:利什曼原虫(黑热病)、锥虫、鳃隐鞭虫、披发虫(与白蚁共生)2.肉足纲:用伪足运动和摄食
(1)根足亚纲:痢疾内变形虫、变形虫
(2)辐足亚纲:太阳虫、放射虫
3.孢子纲:全部寄生
疟原虫:寄生于红细胞和肝细胞,能引起疟疾
球虫:寄生于脊椎动物消化器官的上皮细胞纤毛纲:具纤毛,如:草履虫、喇叭虫、钟虫、纤毛虫4.: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二.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一)门的主要特征 1.体柔软而多孔,似海绵
固着生活,体型多不对称,少数对称. 2 有细胞分化,但没有明确的组织3.具特殊的水沟系4.胚胎发育有胚层逆转现象5.
.6 海产种类发育中具有两囊幼虫(二)分类:根据骨骼的骨针和水沟系的特点分三纲钙质海绵纲:白枝海绵、毛壶六放海绵纲:拂子介、偕老同穴寻常海绵纲:沐浴海绵、淡水海绵地位:侧生动物(三)
三.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一)
1.体形多数辐射对称,少数两侧对称具两胚层及消化循环腔.2.
3.有原始的组织分化
4.出现网状神经系统(扩散神经系统)
5.具水螅型和水母型
6.生殖方式多样,有的种类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
分类(二)
水螅纲:水螅水母纲:海月水母,海蛰珊瑚纲:海葵,红珊瑚扁形动物门四.
主要特征(一)
身体扁平,两侧对称1.
出现中胚层2.
皮肌囊发达. 3 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 4 排泄系统为原肾管. 5 梯状神经系统. 6 生殖系统复杂. 7 分类(二)
涡虫纲:三角涡虫(再生能力强)1.肝片吸虫(本纲多为寄生)吸虫纲:日本血吸虫,姜
片虫,2.绦虫纲:猪带绦虫3.
线形动物门五.
主要特征(一)
身体一般为长线形,体表具角质膜1.
.2 具原体腔(假体腔、初生体腔).消化系统有口有肛门3 .排泄系统腺型或管型4 .大多雌雄异体,异形;直接发育或间接发育5 无呼吸、循环系统6.水生、陆生或寄生,分布广泛7.分类(二)线虫纲:蛔虫,蛲虫,钩虫,丝虫1.
轮虫纲:轮虫2.
环节动物门六.
(一)主要特征.身体分节1 次生体腔(真体腔)2.具疣足和刚毛(运动器官)3.闭管式循环系统4.
.5 排泄系统是后肾管链状神经系统6.海产种类个体发育经担轮幼虫阶段7.
分类(二)多毛纲:沙蚕.1.
2.寡毛纲:水丝蚓,带丝蚓,环毛蚓
3.蛭纲:水蛭(蚂蝗),宽体金线蛭
七.软体动物门(动物界第二大类群)
(一)主要特征
1.身体柔软、不分节
2.身体分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
3.具外套膜
4.具贝壳
5.初生体腔和次生体腔同时存在
6.多为开放式循环(具血窦,动静脉不相连)
7.链状神经系统,多具神经节
8.海产种类个体发育经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阶段
(二)分类
1.多板纲:石鳖
2.腹足纲:螺类
3.瓣鳃纲:双壳类
4.头足纲:乌贼
八.节肢动物门
(一)主要特征
1.身体分头、胸、腹三部,附肢分节
2.体被外骨骼,有蜕皮现象
3.肌肉成束,不形成皮肌囊
4.混合体腔,开放式循环
5.呼吸器官与排泄器官形式多样
6.链状神经系统,神经节随体节愈合而合并
(二)分类
(1)有鳃亚门
1.三叶虫纲:三叶虫
2.甲壳纲:虾、蟹
(2)有螯亚门
3.口纲:鲎
4.蛛形纲:蜘蛛,蝎,蜱
(3)气管亚门
5.原气管纲:
6.多足纲:蜈蚣
7.昆虫纲:蝗虫、蜜蜂、蚂蚁、蚊子、苍蝇、蜻蜓、蛾、蝶。

(动物界最大纲)
(三)口器类型:咀嚼式、刺吸式、嚼吸式、舐吸式、虹吸式、
缨翅双翅、毛翅、复翅、膜翅、鞘翅、半翅、鳞翅、翅的类型:(四)
九.棘皮动物门
多为五辐射对称:海星、海胆、海参
脊椎动物
一、脊索动物门的特征:1。

具脊索2。

具背神经管3。

具咽鳃裂。

分三亚门:
二、尾索动物亚门
(一)主要特征:
1.脊索只局限于尾部,大多数种类经变态发育为成体后脊索消失
2.体表常被有被囊,被囊由外套膜分泌的被囊素构成
3.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具世代交替
4.循环系统是开管式的、反向循环
(二)代表动物:海鞘、樽海鞘
三、头索动物亚门
(一)主要特征:
1.终生具有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
2.脊索贯穿头尾,延至神经管前面,故名头索动物
3.没有心脏,发育有变态现象
(二)代表动物:文昌鱼
四、脊椎动物亚门
(一)主要特征:
1.具有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
2.神经系统发达,分化出脑、脊髓,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
3.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支持身体的中轴。

增加坚固性和灵活性
4.具有心脏,使血液循环加速
5.具有完善的排泄器官,能更有效的排除代谢废物
6.具有成对的附肢(圆口纲例外),扩大了生活范围,提高了摄食、求偶和避敌的能力(二)分类
圆口纲无颌类鳍足动物无羊膜类变温动物
鱼纲有颌类
两栖纲兽足动物
爬行纲羊膜类
鸟纲恒温动物
哺乳纲
圆口纲:七鳃鳗、盲鳗
进步特征:1。

脑分化为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具软骨性脑盒。

2。

具有脊柱的雏形 3。

具心脏
原始性特征:1。

无成对附肢2。

无颌3。

无胃、肠短4。

肌肉保持原始分节
特化特征:1。

单鼻孔2。

有些种类具有口漏斗3。

鳃于特殊的鳃囊中
鱼纲.
主要特征:1。

出现了上下颌2。

有了成对的附肢---偶鳍3。

有完整的内骨骼系统4。

脑和感觉器官更为发达5。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6。

用鳃呼吸7。

心脏一心室一心房(单循环)分类:
A: 软骨鱼类:终生具软骨,体被盾鳞或无鳞,无鳔。

如:鲨鱼、鳐、银鲛
B: 硬骨鱼类:骨骼为硬骨,有骨质鳃盖,具硬鳞或骨鳞、少无鳞,多有鳔,多为卵生。

如:白鲟、中华鲟、大马哈鱼、鳗鲡、四大家鱼(青、草、鲢、鳙)
鱼回游:生殖回游、觅食回游、越冬回游
两栖纲
主要特征:1。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常需皮肤辅助呼吸2。

幼体单循环,成体不完全的双循环(两心房一心室)3。

出现五趾型附肢4。

水中繁殖,产无羊膜卵,发育过程须变态5。

皮肤裸露,富皮肤腺,能呼吸6。

新陈代谢低,变温
分类:
A: 无足目:鱼螈
B: 有尾目:大鲵、蝾螈
C:无尾目:蟾蜍、蛙
爬行纲
主要特征:1。

体内受精,产大型羊膜卵,胚胎发育中出现羊膜等胚膜,使陆上繁殖成为可能2。

皮肤角质化(被鳞)3。

骨骼骨化良好,有颞窝,单枕髁4。

完全的肺呼吸5。

三腔的心脏(心室有不完全的中隔),不完善的双循环6。

消化系统有更多分化7。

出现了后肾(排泄物为尿酸)8。

神经系统发达,出现新脑皮。

分类:
A:喙头蜥目:喙头蜥(分布新西兰,活化石)
B:龟鳖目:乌龟、海龟、鳖
C:有鳞目:壁虎、蜥蜴、石龙子、巨蜥(五爪金龙)、避役(变色龙)、蛇
D:鳄目:杨子鳄、马来鳄
鸟纲
主要特征:1。

体流线型,头小、颈长、尾短、前肢特化为翼2。

皮肤薄、松、缺腺体、被羽毛3。

骨骼轻而坚固4。

胸大肌和胸小肌发达5。

消化腺发达,消化能力强,速度快,肠短、不储存粪便6。

肺具气囊,双重呼吸7。

心脏四腔,完全的双循环8。

大脑半球发达(纹状体)、嗅叶退化、中脑视叶和小脑发达,脑神经12对,视觉双重调节9。

一侧输卵管退化
分类:
A:古鸟亚纲:原鸟、孔子鸟、始祖鸟(化石)
B:新鸟亚纲:分三总目
平胸总目:鸵鸟、鸸鹋、几维鸟
企鹅总目:企鹅
突胸总目:(常见的各种鸟类)
哺乳纲
主要特征:被毛、胎生、哺乳
1.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多变的环境条件
2.体被毛,体温恒定(25-37OC),减少对环境的依赖性
异型齿,口腔腺发达。

出现口腔消化,大大提高对能量的摄取3.胎生(个别外)哺乳,保证后代有很高的成活率4.
头骨有两个枕髁5. 6.皮肤富于腺体代谢废物以尿素形成排出体外.7 分类:原兽亚纲:卵生,鸭嘴兽后兽亚纲:无真正胎盘,袋鼠、袋狼。

相关主题